和鲍判院见寄二首

作者:曹勋 朝代:宋代

和鲍判院见寄二首原文

挂冠十载水云乡,忽奉新诗助发扬。
老境不能寻汗漫,圣时欣服值虞唐。
喜君均佚琳祠乐,愧我初无袜线长。
它日林泉傥相觅,一蓑烟艇洞庭霜。

诗词问答

问:和鲍判院见寄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曹勋
问:和鲍判院见寄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曹勋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挂冠

辞官

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汉书·逢萌传》

水云乡

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 宋 苏轼 《南歌子·别润守许仲途》词:“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傅榦 注:“ 江 南地卑湿而多沮泽,故谓之水云乡。” 宋 陆游 《秋夜遣怀》诗:“六年归卧水云乡,本自无闲可得忙。” 胡怀琛 《为汤磷石题鸳湖垂钓图》诗:“超然絶尘想,寄怀水云乡。”

新诗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发扬

发展和提倡

发扬正气

老境

(1) 老年时代

(2) 老年时的境况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汗漫

(1).广大,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词:“空翠晴嵐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后湖汗漫无际,贼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诱 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后附会为仙人的名字。 晋 张协 《七命》:“过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迹。”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愿接 卢遨 游太清。”

(3).漫无标准;不着边际。《新唐书·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捨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金史·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应詔言事者不啻千数,俱不达各司利害,汗漫陈説,莫能详尽。” 明 胡道 《<归田诗话>序》:“﹝ 瞿佑 ﹞著《诗话》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扬可法之旨,非汗漫无稽之词。” 鲁迅 《热风·估<学衡>》:“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

(4).形容漫游之远。 唐 陈陶 《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 縉云 仙子住清都。” 明 张煌言 《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蹣跚。”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顾种树又无其资,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达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蛰居了几天,我就开始作汗漫的闲行。”参见“ 汗漫游 ”。

圣时

圣明之时。 唐 张说 《奉和御制》:“大块鎔羣品,经生偶圣时。” 宋 杨万里 《三月二十六日殿试进士待罪集英殿门》诗:“诸儒莫作公孙士,千载何曾遇圣时。” 清 徐氏 《寄子》诗:“丝毫不用南中物,好作清官答圣时。”

欣服

悦服。《后汉书·窦融传》:“ 融 等所以欣服高义,愿从役於将军者,良为此也。”《北史·魏任城王澄传》:“领军 于忠 、侍中 崔光 等奏 澄 为尚书令,於是众心欣服。”

袜线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 韩昭 、仕 王氏 ,至礼部尚书、文思殿大学士。粗有文章,至於琴棋书算射法,悉皆涉猎。以此承恩於 后主 。时有朝士 李台嘏 曰:‘ 韩八座 事艺,如拆袜綫,无一条长。’”后因谓艺多而无一精者。亦比喻才学短浅。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诏封》:“袜线之才,勉奉王命,深媿无功。”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伏念臣铅刀微器,袜线短才,谬承韦弁之司,忝属金戈之役。”

它日

以后的某一天。 唐 无名氏 《迷楼记》:“它日,倭民 王义 上奏。” 明 何景明 《祭李默庵先生文》:“所自就立者,已弗若公所望见者也。即它日又有能自就立,公又安能知耶?”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入其室,金玉斕然盈目。其人恣取以出,而不觉遗其引。它日,内库失金,守藏吏以闻。引有人姓名,曰必此人所盗也。”

林泉

(1).山林与泉石。《梁书·处士传·庾詵》:“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此箇閤儿虽小,其间趣不让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浑》:“ 浑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2).指隐居之地。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閒居之趣。”《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相觅

亦作“ 相覔 ”。1.寻找。《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尊夫人同令嗣远来相觅,见在驛舍。”

(2).相邀;相请。 宋 陆游 《大雪》诗:“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明 刘基 《五月三日会王氏南楼得激字》诗:“虽无鼎俎盛,斗酒聊相覔。”

烟艇

亦作“烟艇”。烟波中的小舟。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再读 徐孺 碑,犹思理烟艇。”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添渔具·箬笠》:“朝携下枫浦,晚戴出烟艇。” 宋 张炎 《西河·依绿庄赏荷分净字韵》词:“花最盛, 西湖 曾泛烟艇。” 清 顾炎武 《朱处士鹤龄寄尚书埤传》诗:“烟艇隔 吴门 ,临风苦相思。”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