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作者:李建勋 朝代:唐代

新竹原文

袅袅薰风软,娟娟湛露光。
参差仙子仗,迤逦羽林枪。
迥去侵花地,斜来破藓墙。
箨干犹抱翠,粉腻若涂装。
径曲茎难数,阴疏叶未长。
懒嫌吟客倚,甘畏夏虫伤。
映水如争立,当轩自著行。
北亭尊酒兴,还为此君狂。

诗词问答

问:新竹的作者是谁?答:李建勋
问:新竹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新竹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李建勋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建勋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39-39

参考注释

袅袅

(1) 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袅袅浮航金画龙。——温庭筠《台城晓朝曲》

青烟袅袅

(2) 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垂杨袅袅

(3) 形容声音延长不绝,宛转悠扬

余音袅袅

(4) 体态柔美的样子

袅袅 *

薰风

(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东阳 《天津八景》诗之四:“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 陈毅 《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解放 寧 沪 吾道东,大军整肃胜薰风。”

(2).相传 舜 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句,见《孔子家语·辩乐》。后因以“薰风”指《南风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有虞 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於元后,‘烂云’歌於列臣。” 宋 苏轼 《东阳水乐亭》诗:“鏗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娟娟

(1).姿态柔美貌。 唐 杜甫 《寄韩谏议注》诗:“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 洞 庭 望八荒。”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有女娟娟,闺闥闲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顾之微笑,似将有言。” 冰心 《往事二》三:“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

(2).长曲貌。《文选·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娥眉。” 李善 注:“《上林赋》曰,‘长眉连娟’。” 唐 沉佺期 《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诗:“娟娟潭里虹,渺渺滩边鹤。”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织四月》诗:“四月夏气清,蚕大已属眠。高首何昂昂,娥眉復娟娟。”

(3).明媚貌。 宋 司马光 《和杨卿中秋月》:“嘉宾勿轻去,桂影正娟娟。” 清 孙枝蔚 《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冻月娟娟白,高云兀兀垂。”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月光娟娟,照见众齿,歷落如排朽琼。”

(4).飘动貌。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诗:“娟娟戏蝶过閒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5).同“ 涓涓 ”。缓流;细流。 前蜀 韦庄 《夜景》诗:“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 清 吴伟业 《过席允来山居》诗:“石笋一林云活活,药栏千品雨娟娟。”

湛露

(1).《诗·小雅》篇名。《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於王,王宴乐之,於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后因喻君主之恩泽。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策勋饮至,频承湛露之恩。”《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光天所覆,咸沾湛露之仁。”

(2).喻丈夫之恩惠。《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张华“离情”>》:“愿垂湛露惠,信我皎日期。” 吕延济 注:“湛露能润泽於物,喻夫之恩惠。”

(3).浓重的露水。《楚辞·九章·悲回风》:“吸湛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 朱熹 集注:“湛,厚也。” 晋 陆机 《为周夫人赠车骑》诗:“日月一何速,素秋坠湛露。” 清 徐芳 《立春日赋示武陵诸友》诗:“湛露沾花晓,长天照眼新。”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仙子

见“仙女”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羽林

禁军

吟客

诗人。 唐 郑谷 《寄献狄右丞》诗:“身为醉客思吟客,官自中丞拜右丞。” 南唐 李建勋 《新竹》诗:“懒嫌吟客倚,甘畏夏虫伤。” 宋 翁卷 《留别吴中诸士友》诗:“况復多吟客,令人懒欲还。” 郁达夫 《过漕浦天忽放晴》诗:“彼苍似亦怜吟客,开放南天半角晴。”

夏虫

(1).夏天的虫。 唐 元稹 《表夏》诗之七:“云鸿方警夜,笼鸡正鸣晓……草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 章炳麟 《菌说》:“麋鹿食荐,夏虫茹腐,非甘之也。彼生乎其地,长乎其时,则自以为适矣。”

(2).比喻识见短浅的人。用《庄子·秋水》典。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幼弱则未有所知,衰迈则欢乐并废……况於全百年者,万未有一乎?諦而念之,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隋书》:“ 宋 以后人不知古义,以纬书为怪诞,妄詆 郑君 ,亦夏虫之见矣。”参见“ 夏虫语冰 ”。

争立

争夺王位。《史记·穰侯列传》:“ 武王 卒,诸弟争立,唯 魏冄 力为能立 昭王 。”

酒兴

喝酒的兴致

酒兴正酣

为此

因为这个;有鉴于此

我们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