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士侄归池阳

作者:韩翃 朝代:唐代

送道士侄归池阳原文

银角桃枝杖,东门赠别初。
幽州寻马客,灞岸送驴车。
野饭秋山静,行衣落照馀。
燕南群从少,此去意何如。

诗词问答

问:送道士侄归池阳的作者是谁?答:韩翃
问:送道士侄归池阳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道士侄归池阳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韩翃的名句有哪些?答:韩翃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44_57

参考注释

银角桃枝

装有银饰柄头的手杖。桃枝,竹的一种,可作手杖。 北周 庾信 《竹杖赋》:“寡人有铜鐶灵寿,银角桃枝。” 倪璠 注:“《魏书》云: 武帝 赐 杨彪 银角桃枝一枚,以章旧德。”亦省作“ 银角 ”。 清 许承钦 《石竺山》诗:“惟应负笭箵,逍遥候银角。”

东门

(1).东城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汉 张衡 《东京赋》:“西阻 九阿 ,东门于 旋 。”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四十:“ 汉 唐 时州郡多在京师之东,士大夫游宦於京者,出入皆取道东门。”

(2).复姓。 春秋 鲁 公子遂 字 襄仲 ,居东门,号 东门襄仲 ,后因以为姓氏。 汉 有 东门云 。

赠别

赠送礼品,远送离别;赠言而别

年年御沟柳,赠别雨霏霏。——马戴诗

幽州

(1).亦作“ 幽洲 ”。古九州之一。《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 幽州 。”《尔雅·释地》:“ 燕 曰 幽州 。”“ 燕 ”指 战国 燕 地,即今 河北 北部及 辽宁 一带。《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 孔 传:“象恭滔天,足以惑世,故流放之 幽洲 北裔。”

(2).州名。 汉武帝 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 东汉 治所在 蓟县 (今 北京 城西南)。辖境相当今 河北 北部及 辽宁 等地。

马客

骑马之客。 唐 韩翃 《送道士侄归池阳》诗:“ 幽州 寻马客, 灞岸 送驴车。” 唐 李贺 《铜驼悲》诗:“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王琦 汇解:“马客,骑马寻春之客也。” 清 孙枝蔚 《马食禾代田家》诗:“愿约马客至舍下,今朝为吏办酒浆;马客来,租吏去,早知马客能逐吏,马食禾尽不须虑。”

驴车

驴拉的车。《后汉书·张楷传》:“家贫无以为业,常乘驴车至县卖药,足给食者,輒还乡里。”《辽史·耶律沙传》:“ 宋 主宵遁,至 涿州 ,微服乘驴车,间道而走。”

野饭

(1).指粗淡的农家饭食。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宋 梅尧臣 《卫州通判赵中舍》诗:“沙田多种稻,野饭殊脱粟。”

(2).犹野餐。 唐 刘长卿 《送顾长》诗:“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

行衣

(1).出行所穿的服装。 唐 李商隐 《谢河南公和诗启》:“坐席行衣,分为七覆;烟花鱼鸟,置作五衡。” 宋 林逋 《送式遵师谒金陵王相国》诗:“ 天竺 孱颜暂掩扉,讲香浮穗上行衣。”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服饰沿革》:“燕居无著行衣者,自 傅文忠 征 金川 归,喜其便捷,名‘得胜褂’,今无论男女燕服皆著之矣。”

(2).指穿行衣的人。 唐 韩翃 《送刘评事赴广州使幕》诗:“蛮府参军趋传舍, 交州 刺史拜行衣。” 明 无名氏 《节侠记·送别》:“浄、丑、外扮一冠服、一行衣、一野服上。”

落照

夕阳的馀晖。 南朝 梁简文帝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边。” 唐 姚合 《霁后登楼》诗:“为有登临兴,独吟落照中。” 清 周亮工 《杭州城上有怀》诗:“五更梦断寒云外,千里书来落照边。” 郁达夫 《重游犬山城》诗:“ 白帝城 头落照鲜,清游难忘四年前。”

群从

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礼服名羣从,恩爱若同生。”《晋书·阮咸传》:“羣从昆弟,莫不以放达为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兄弟不睦,则子姪不爱。子姪不爱,则羣从致薄。” 唐 杨炯 《伯父杨公墓志铭》:“乃率羣从子弟,营别业於 宜神乡 之 望仙里 。”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