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江州白司马

作者:杨巨源 朝代:唐代

寄江州白司马原文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诗词问答

问:寄江州白司马的作者是谁?答:杨巨源
问:寄江州白司马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寄江州白司马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杨巨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杨巨源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33-48

参考注释

江州司马

(1). 唐 代诗人 白居易 曾被贬为 江州 司马,其诗《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后因以“江州司马”代称 白居易 。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你比着 东晋 谢安 才艺浅,比着 江州司马 泪痕多。”

(2).借指失意的文人。 郁达夫 《屯溪夜泊记》:“可惜我们中间的那位‘江州司马’没有同来,否则倒又有一篇《琵琶行》好做了。”

平安

(1)

(2) 没有事故,没有危险

平安无事

(3) 冒了险而未遭受损伤或损失的

经过艰难的历程后平安到家

(4) 指心境平静安定

心很平安

远东

欧洲人指亚洲东部地区,常指中国、日本、朝鲜和西伯利亚东部

得无

恐怕,是不是。常和“耶”构成表推测性的疑问句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湓浦

即 湓水 。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 卢峰 莲刻削, 湓浦 带縈紆。”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 湓浦 从君已十年, 京江 仍许借归舡。” 清 陈维崧 《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依稀 长乐 夜乌啼,分明 湓浦 邻船话。”

衣带

(1).束衣的带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南史·何敬容传》:“ 武帝 虽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须洁。尝有侍臣衣带卷摺,帝怒曰:‘卿衣带如绳,欲何所缚?’” 宋 柳永 《凤栖梧》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沉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战国佩玉彩琉璃珠和带钩》:“依照当时审美观点或个人爱好,把这些材料、颜色、形状不同的珠子,搭配作成无一定形式的珠串,系在衣带间,更加显得美丽无比。”

(2).衣与带。亦代称衣着,装束。《管子·弟子职》:“夙兴夜寐,衣带必饰。”

(3).见“ 衣带水 ”。

见说

(1).告知,说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 清 李渔 《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香炉

烧香用的器具,尤指用于宗教仪式中吊在链子上摆动的有盖香炉

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岁晏

(1).一年将尽的时候。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 明 刘基 《秋日惨淡》:“岁晏玄冰兮,知将奈何?”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点鬢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2).指人的暮年。语本《楚辞·九歌·山鬼》:“留灵脩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唐 王维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洲。” 唐 李白 《赠崔郎中宗之》诗:“岁晏归去来,富贵安可求!”

鸿断

谓孤鸿失群。 宋 张耒 《岁暮书事》诗之一:“岁晏北风疾,山空万谷号。木枯随意折,鸿断不成高。”

望阙

(1).古台名。

(2).仰望宫阙。喻怀念天子。 唐 白居易 《与崇文诏》:“虽殿邦之寄重,诚欲藉才;而望闕之恋深,固难夺志。”

鹤孤

谓孤寂。鹤性孤高,故称。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见寄》:“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金 元好问 《病中》诗:“风柳留蝉蜕,霜松映鹤孤。”

拘牵

束缚;牵制

雨花社

指佛寺。 唐 杨巨源 《寄江州白司马》诗:“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参见“ 雨花 ”。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依旧

依然像从前一样

书房的陈设依旧未变

前途

(1) 将行经的前方路途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诗

(2) 喻未来的光景

况君前途尚可。——《世 说新语·自新》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前途光明

(3) 他们;那一方。旧时居间者与人接洽时,隐去姓名,称另一方为前途

减半天五之数,前途愿出。——《老残游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