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瀼溪邻里

作者:元结 朝代:唐代

与瀼溪邻里原文

昔年苦逆乱,举族来南奔。
日行几十里,爱君此山村。
峰谷呀回映,谁家无泉源。
修竹多夹路,扁舟皆到门。
瀼溪中曲滨,其阳有闲园。
邻里昔赠我,许之及子孙。
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
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
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
终以瀼滨讼,无令天下论。

诗词问答

问:与瀼溪邻里的作者是谁?答:元结
问:与瀼溪邻里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与瀼溪邻里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元结的名句有哪些?答:元结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41_9

参考注释

昔年

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逆乱

(1).叛乱;变乱。《管子·霸言》:“攻逆乱之国,赏有功之劳,封贤圣之德,明一人之行,而百姓定矣。” 唐 元结 《喻瀼溪乡旧游》诗:“况曾经逆乱,日厌闻战争。”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答问第二》:“四裔之外逆乱,非守土之臣所告,宜勿问。”

(2).谓谋反作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苏报鼓吹革命清方档案》:“又查著《革命军》逆书,係 四川 巴县 邹容 所为, 浙江 餘杭 章炳麟 作序,此书逆乱,从古所无。”

(3).乖戾失常。《史记·龟策列传》:“﹝ 桀 紂 ﹞赋敛无度,杀戮无方……逆乱四时,先百鬼尝。”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驳马》:“马子烝其母则生駮马,此逆乱之气所为也。”

举族

全族。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昔年苦逆乱,举族来南奔。” 明 刘基 《郁离子·灵丘丈人》:“ 灵丘丈人 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未期月,蜂有举族而去者,弗恤也。”

南奔

(1).向南奔跑;南逃。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值五马之南奔,逢三星之东聚。”《隋书·音乐志上》:“於是乐人南奔, 穆皇 罗钟磬; 苻坚 北败, 孝武 获登歌。”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二:“ 三川 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 永嘉 。”《宋史·何灌传》:“ 靖康 元年正月二日,次 滑州 , 方平 ( 梁方平 )南奔, 灌 亦望风迎溃。”

(2). 南北朝 时期谓郎官转任治书侍御史者。《南史·谢几卿传》:“ 梁 天监 中,自尚书三公郎为治书侍御史。旧郎官转为此职者,世谓之南奔。”《通典·职官六》:“自 宋 齐 以来,此官不重。自郎官转持书者,谓之南奔。”按: 陈垣 《史讳举例》卷五:“‘持’应作‘治’。”

行几

排行第几

山村

山区中的自然村落

沿着山村小道,我找到了大队部,可是不见一个人。——《太行青松》

回映

回环掩映。 唐 元结 《九疑图记》:“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 * 家。”

回环掩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循路登絶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迴映,琪花玉树,玲瓏弥望。”

谁家

(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泉源

(1) 泉水的源头

(2) 河流上游处的水源

(3) 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原因

我们的学院是…人文学和科学的取之不尽的泉源

修竹

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夹路

列在道路两旁。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双闕云竦以夹路,琼臺中天而悬居。” 唐 岑参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诗:“駟马映花枝,人人夹路窥。” 宋 苏轼 《同王胜之游蒋山》诗:“夹路苍冉古,迎人翠麓偏。”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中曲

乐曲演奏到中段。《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汉 蔡邕 《女训》:“尊者之听未厌,不敢早止。若顾望视他,则曲终而后止;亦无中曲而息也。”

中间部分弯曲。《史记·滑稽列传》“ 西门豹 簪笔磬折” 唐 张守节 正义:“磬……其形皆中曲垂两头。”

闲园

亦作“闲园”。荒园;空置之园。 南朝 梁 江洪 《和新浦侯<咏鹤>》:“閒园有孤鹤,摧藏信可怜。” 唐 张南史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閒园偶辟疆。” 明 刘基 《遣兴》诗之二:“地主多闲园,可以种我蔬。”

邻里

(1) 邻居;家庭居所

邻里之间

(2) 邻居或同乡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匮乏

(1) 缺乏

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三国演义》

(2) 贫穷

百姓匮乏,疲于征发。——《后汉书·安帝纪》

相分

谓使互相增进契分,情谊。《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兖 豫 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季汉书·邴原传》:‘当以书相分。’言以书荐之,使相契分也。”

佛教语。法相宗所说的学说。与“见分”相对。谓认识和感知的对象。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每支各摄证自证分、自证分、相分、见分等。”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缘色及空,以为相分。”

不安

(1)

不安宁的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

感到烦恼、不宁或不祥之兆的

坐立不安

(3)

客套话。表达歉意和感激

老来麻烦您,真是不安

相存

(1).互相问候。《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李善 注引《说文》:“存,恤问也。”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2).共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贫弱

贫穷衰弱(多指国家、民族)

力役

(1).以武力征伐。《穀梁传·僖公十九年》:“ 梁 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 范宁 集解:“如使伐之而灭亡,则淫湎不足记也,使其自亡然后其恶明。”

(2).劳役。《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唐 元稹 《酬乐天南行》诗:“跋家逃力役,连鏁责逋诛。” 清 孙枝蔚 《重修黄楼诗和五兄大宗》:“当时岂为游观美,此事须知力役轻。”

(3).征用民力。《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时民患上力役,解於公田。” 明 陆深 《传疑录》:“爵命崇则力役多,以天下为私奉,非至公之法也。”

(4).服役;干体力活。 宋 沉俶 《谐史》:“自今改前所为,但听老奴尽心力役,不二三年,旧业可復。” 明 姚士粦 《见只篇》卷下:“未几, 江 为 周吏部 力役运石,石故压 江 一足,果断。” 清 唐甄 《潜书·去奴》:“宫中之事,选粗健女子充之,以给力役,备非常。”

无令

(1).没有律令。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以正治国》:“被道含德,无思无求。无令无法,万民自化。”

(2).不使。《魏书·高祖纪上》:“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无令人有餘力,地有遗利。” 唐 岑参 《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诗:“科斗皆成字,无令错古文。”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