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杨道夫二首

作者:释宝昙 朝代:宋代

别杨道夫二首原文

当道纷豺虎,逢人说象龙。
一时馀砥柱。
何处见霜钟。
诸子方嗤点,吾行未缺供。
大方同一笑,鹏鷃}各舂容。

诗词问答

问:别杨道夫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宝昙
问:别杨道夫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宝昙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宝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当道

(1) 掌握权力,多指坏人掌权

坏人当道,好人受害

(2) 有时也指掌权的人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豺虎

(1).豺与虎。泛指猛兽。《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晋 张载 《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山豗谷汹豺虎嘷,万木尽拔乘波涛。” 清 陈鹏年 《新春杂感次韵和中山》:“蛟螭蟠地轴、豺虎踞天关。”

(2).喻凶狠 * 的寇盗、异族入侵者。 汉 王粲 《七哀诗》:“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唐 杜甫 《久客》诗:“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当时 燕 蓟 沦于 契丹 不能取,是中国与豺虎杂此土以处也。” 清 徐昂发 《铁岭关》诗:“缅昔豺虎鬭,百战争要害。” 邓中夏 《过洞庭》诗:“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

象龙

(1).刻绘龙形。 汉 扬雄 《法言·先知》:“民可使覿德,不可使覿刑,覿德则纯,覿刑则乱,象龙之致雨也,难矣哉!” 李轨 注:“象,似也。言画繒刻木以为龙而求致雨,则不可得也。”

(2). 汉 时 大宛 名马。《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遂西至 大宛 。 大宛 闻其斩 莎车 王,敬之异於它使。得其名马象龙而还。上甚説。” 颜师古 注:“言马形似龙者。”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砥柱

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霜钟

亦作“ 霜鐘 ”。指钟或钟声。语本《山海经·中山经》:“﹝ 丰山 ﹞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璞 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南朝 齐 谢朓 《雩祭歌·黑帝歌》:“霜钟鸣,冥陵起,星迴天,月穷纪。” 唐 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诗:“客心洗流水,餘响入霜鐘。” 宋 陆游 《风流子》词:“肠断市桥月笛,灯院霜钟。” 清 厉鹗 《游菁山常照寺》诗:“乞身向空谷,説法鸣霜鐘。” 冰心 《集外·庄鸿的姊姊》:“每逢我有什么失意或是精神颓丧的时候,一想起姊姊的话,便觉得如同清晓的霜钟一般,使我惊醒。”

见“ 霜钟 ”。

诸子

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嗤点

讥笑指摘;嘲笑挑剔。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若夫 文王 日昃不暇食, 仲山甫 夙夜匪懈者,盖共嗤点以为灰尘,而相垢病矣。”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 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仇兆鳌 注:“后人取其流传之赋,嗤笑而指点之。” 清 王图炳 《咏史》诗:“汝曹不自量,嗤点何容易。”

大方

(1) 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村里人倒很大方,愿意管我饭

(2) (举止)自然不俗气;无拘束

他举动活泼;说话很大方爽快

(3) 衣着适当

她的一个肩带往下拖垂,用美国的标准来说,使她倒显得很大方

(4) 大道理

同一

(1) 相同;同样

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2) 一致

鹏鷃

据《庄子·逍遥游》载:鹏高举九天,远适南海,蓬间斥鷃嘲笑之。后因以“鹏鷃”比喻物有大小,志趣悬殊。 晋 孙绰 《兰亭集后序》:“於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快然兀矣,焉復觉鹏鷃之二物哉!” 唐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诗:“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鷃别。” 金 刁白 《物质》诗:“鹤鳧伤断续,鹏鷃失高卑。”

舂容

(1).用力撞击。《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郑玄 注:“‘从’,读如‘ 富父 舂戈’之‘舂’。舂容,谓重撞击也。”

(2).声音悠扬洪亮。 唐 张说 《山夜闻钟》诗:“前声既舂容,后声復晃盪。” 宋 王禹偁 《籍田赋》:“太簇之乐,奏之而舂容。” 明 何景明 《听琴篇》:“含官移羽何舂容,冷冷万壑吟风松。”

(3).指香气飘扬。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燕香舂容,俗客莫陪。”

(4).犹溶溶。形容月光荡漾。 宋 范成大 《次韵知郡安抚元夕赏倅厅红梅》之二:“晴日暖云春照耀,温风霽月夜舂容。”

(5).舒缓从容。 元 祖铭 《径山五峰·大人峰》诗:“五髻生云雨,镇踞何舂容。具此大人相,题为 大人峰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至意当含蓄,语务舂容,则二者一律也。”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叶居仲》:“若公之诗文,尤舂容浩瀚。”

(6).闲雅。 清 邵玘 《浣溪沙·秋闺》词:“西风依约到帘櫳,晚妆情态儘舂容。”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