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花(问韩员外)

作者:元稹 朝代:唐代

辛夷花(问韩员外)原文

问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驳。
不畏辛夷不烂开,顾我筋骸官束缚。
缚遣推囚名御史,狼藉囚徒满田地。
明日不推缘国忌,依前不得花前醉。
韩员外家好辛夷,开时乞取三两枝。
折枝为赠君莫惜,纵君不折风亦吹。

诗词问答

问:辛夷花(问韩员外)的作者是谁?答:元稹
问:辛夷花(问韩员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辛夷花(问韩员外)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元稹的名句有哪些?答:元稹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421-11

参考注释

辛夷

香木名,指木兰

露申辛夷。——《楚辞·屈原·涉江》

斑驳

(1) 色彩相杂

桂影斑驳。——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破绽;毛病;漏洞

犯斑驳

烂开

盛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争春馆》:“ 扬州 太守圃中有杏花数十畷,每至烂开,张大宴,一株令一倡倚其旁,立馆曰 争春 。” 宋 司马光 《早春寄景仁》诗:“辛夷花烂开,故人殊未来。” 宋 杨万里 《初秋行圃》诗之二:“烂开梔子浑如雪,已熟来禽尚带花。”

筋骸

犹筋骨。《礼记·礼运》:“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 唐 元稹 《辛夷花》诗:“问君辛夷花,君言已班驳。不畏辛夷不烂开,顾我筋骸官束缚。” 宋 司马光 《病中鲜于子骏见招不往兼呈楚正叔范尧夫》诗:“筋骸幸復常,佗时扫三径。”参见“ 筋骨 ”。

束缚

捆绑,指约束限制

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推囚

审问犯人。 唐 白居易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山枇杷花>之二》:“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宋 苏轼 《和蔡準郎中见邀游西湖》之一:“君不见 钱塘 游宦客,朝推囚,暮决狱,不因人唤何时休!”

御史

(1)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

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

顾召赵御史。

御史诣学宫。—— 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

御史齐康。

狼藉

(1) 乱七八糟;散乱、零散

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后汉书·张酺传》

满目狼藉

杯盘狼藉

(2) 也作“狼籍”

囚徒

犯人

田地

(1) 耕种用的土地

(2) 地步;境地

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步田地

明日

明天

明日复明日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明日徐公来。——《战国策·齐策》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国忌

旧指帝、后的忌日。《唐律·杂律上·国忌作乐》:“诸国忌废务日作乐者,杖一百。”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国忌休务》:“盖 唐 世国忌休务,正与私忌义等。”《清史稿·礼志一》:“大祀斋期遇国忌,悉改常服。”

依前

照旧;仍旧。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尤忌捋心”原注:“捋心则科茹不长,更须依法烧之,则依前茂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 宋 张先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词:“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娘復翻身转又上楼去,依前倒在牀上。”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员外

(1) 古指正员以外官员(全称为“员外郎”)

(2) 指地主豪绅(多见于早期白话)

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养做外宅。——《水浒传》

乞取

(1).求得。 唐 王建 《乞竹》诗:“乞取池西三两竹,房前栽著病时看。” 宋 范仲淹 《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 洛阳 。” 清 陈维崧 《沁园春·留别韩闻西》词:“百年几度佳辰,且乞取溪山自在身。”

(2).请求釆取。《宋史·礼志二七》:“乞取旧例裁定酌中之数,以为永式。”

(3).勒索。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州县曹吏乞取不貲。” 宋 庄绰 《鸡肋编》卷中:“有 白马洞 繆罗 者杀保正,怒其乞取。”

三两

约数,表示少量。《汉书·萧何传》:“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 萧何 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三两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箇死无招对。” 马烽 《三年早知道》:“他三两步就跑到我跟前,热情地和我握手。”

折枝

按摩。枝通“肢”

为长者折枝。——《孟子·梁惠王上》

是折枝之类

赠君

犹赠公。 清 钮琇 《觚賸·自怡编序》:“先赠君 芥葊公 ,春秋六十有八,性喜读书。”

纵君

恣肆无度的君主。《国语·晋语一》:“有纵君而无諫臣,有冒上而无忠下。” 明 李贽 《初潭集·君臣五》:“夫暴君、纵君一也,但有强弱之差耳。”

折风

古冠名。《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大加主簿皆著幘,如冠幘而无后;其小加著折风,形如弁。”《北史·高丽传》:“人皆头著折风,形如弁,士人加插二鸟羽。贵者其冠曰苏骨。” 唐 李白 《高句骊》诗:“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