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独觉院

作者:綦崇礼 朝代:宋代

宿独觉院原文

早发招提宿雨晴,征衫犹带夜香清。

山藏鸟道疑无路,石触溪流自有声。

适足此时逃世网,收身何日濯尘缨。

迂疏愧乏1-1论思效,尚得君王记姓名。

诗词问答

问:宿独觉院的作者是谁?答:綦崇礼
问:宿独觉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宿独觉院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綦崇礼的名句有哪些?答:綦崇礼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参考注释

招提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拓提 ”。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宿雨

(1).夜雨;经夜的雨水。 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明 吴本泰 《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鵓鳩啼。” 刘半农 《回声》诗:“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

(2).久雨;多日连续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同 述农 走到江边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东方升起,照得那浩荡江波,犹如金蛇万道一般。” 胡怀深 《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霽,万木浄如洗。”

征衫

(1).旅人之衣。 宋 楼钥 《水涨乘小舟》诗:“一番冻雨洗郊丘,冷逼征衫四月秋。”《水浒传》第十二回:“ 林冲 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 范阳 毡笠……穿一领白缎子征衫。” 郁达夫 《重过杭州登楼望月怅然有怀》诗:“走马重来 浙水 滨,征衫未涤去年尘。”

(2).借指远行之人。 宋 张元干 《忆秦娥》词:“征衫辜负深闺约,禁烟时候春罗薄。”

夜香

(1).夜晚的花香。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廿载繁华梦》第十二回:“我们到花园里看看晚景……一路行来,棚上夜香,芳气扑鼻。”

(2).夜间烧的香。 元 圆至 《寒食》诗:“月暗花明掩竹房,轻寒脉脉透衣裳。清明院落无灯火,独向迴廊礼夜香。”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老夫人闲春院, 崔鶯鶯 烧夜香。”

鸟道

只有鸟才能飞越的路,比喻狭窄陡峻的山间小道

溪流

山间的小股水流;溪水

有声

有声誉;著称。《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有声,遹骏有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张耳 之贤,有声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 沉 登甲戌进士,授 粤 之 顺德 令,以清峻称。入为郎,出为守,俱有声。”

适足

谓充足适度而不过分。《墨子·经说下》:“损饱者去餘,适足不害,能害饱。” 孙诒让 间诂:“能与而通。害饱,疑当作饱害。言若食适足不害于人,而过饱乃为害。”《汉书·食货志上》:“故大孰则上糴三而舍一,中孰则糴二,下孰则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逃世

逃离现实生活,离开尘世

收身

(1).指隐退。 唐 韩愈 《和仆射相公朝回见寄》:“放意机衡外,收身矢石间。” 宋 陆游 《闲咏》之五:“危途九折浩无津,晚幸收身作散人。”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收身蓬艾中,所之若穷途。”

(2).缩着身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张君瑞 ﹞曲匝了半餉,收身强起。”

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尘缨

比喻尘俗之事。《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李周翰 注:“尘缨,世事也。” 唐 白居易 《长乐亭留别》诗:“尘缨世网重重缚,迴顾方知出得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罔极深恩报未能,孝思郑重利名轻,何心顾恋尘缨。”

迂疏

亦作“ 迂疎 ”。亦作“迂踈”。犹言迂远疏阔。 唐 权德舆 《自杨子归丹阳初遂闲居聊呈惠公》诗:“蹇浅逢机少,迂疏应物难。”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臣立性褊直,有不可移之资;临事迂疎,无必能成之策。” 明 刘基 《遣兴》诗之六:“迂踈乏世用,矫情非所安。” 清 顾炎武 《春雨》诗:“年老更迂疏,制行復刚褊。” 清 厉鹗 《郑筠谷太史挽诗》之二:“平生笑语乐通怀,亦抱迂疎与俗乖。”

论思

议论、思考。特指皇帝与学士、臣子讨论学问。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朝宰论思暇,高宴临方塘。”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 金华 讲殿共论思, 圣祖 文宗 旧典貽。” 梁启超 《军机大臣署名与立宪国之国务大臣副署》:“君上日与廷臣前席论思。”

君王

古称天子或诸侯

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君王与沛公饭。

记姓名

相传 项羽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 怒之。 羽 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见《史记·项羽本纪》。后遂以“记姓名”为不必多读书之典。 唐 韦蟾 《长乐驿谑李汤给事题名》诗:“只应学得 虞姬 壻,书字纔能记姓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