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韬光庵原文

灵隐畅清游,曲径西北向。

翠云入丛篁,赤城盘叠嶂。

寻幽极蓊翳,造端乃宏旷。

近山远者湖,纵横归一望。

竺庵名韬光,其义蕴无量。

衣锦复尚絅,儒佛岂殊状。

诗词问答

问:韬光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韬光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漾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二

参考注释

灵隐

(1).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畔,一名 武林 ,又名 灵苑 ,又称 仙居 。《太平寰宇记》谓 许由 、 葛洪 曾隐于此。山最高处曰 北高峰 ,与 南高峰 号“双峰插云”,为 西湖 十景之一。山东南有 飞来峰 ,山麓有 灵隐寺 。

(2).指 灵隐寺 。 宋 苏轼 《游灵隐寺》诗:“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 灵隐 飞来 孤。”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三教外地》:“凡佛寺自诸大禪刹,如 灵隐 、 光孝 等寺……各不下百数所。”参见“ 灵隐寺 ”。

清游

亦作“ 清游 ”。清雅游赏。 晋 潘岳 《萤火赋》:“翔太阴之玄昧,抱夜光以清游。” 宋 范成大 《送汪仲嘉侍郎使虏》诗:“清游不可迟,日日檥船待。”《红楼梦》第七六回:“ 黛玉 道:‘我先起一句现成的俗语罢。’因念道:‘三五中秋夕,’ 湘云 想了一想,道:‘清游拟上元。’” 郁达夫 《重访蓝亭有赠》诗:“去年今日题诗处,记得清游第二回。”

见“ 清游 ”。

曲径

曲折迂回的小路

沿着山间曲径,终于找到了那个猎户

西北

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记》

翠云

(1).碧云。 汉 冯衍 《显志赋》:“駟素虯而驰骋兮,乘翠云而相佯。” 宋 曹勋 《绿头鸭》词:“喜雨薰泛景,翠云低柳。”

(2).形容妇女头发乌黑浓密。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宋 柳永 《洞仙歌》:“记得翠云偷翦,和鸣彩凤于飞。”

丛篁

丛生的竹子。 唐 宋之问 《泛镜湖南溪》诗:“沓嶂开天小,丛篁夹路迷。” 宋 陈与义 《纵步至董氏园亭》诗之二:“自移一榻西窗下,要近丛篁听雨声。”

赤城

(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赤城映朝日,緑树摇春风。”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北,为 天台山 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举而建标。” 李善 注:“ 支遁 《天台山铭序》曰:‘往 天台 ,当由 赤城山 为道径。’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 赤城 。” 王琦 注:“《太平广记》:‘ 章安县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顾野王 《舆地志》云: 赤城山 有赤石罗列,长里餘,遥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 赤城 华顶 风烟惊。”(2)在 四川省 灌县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陆游 《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 赤城 。”自注:“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传说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传》:“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华山 之中乘云驾龙,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驾龙上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 赤城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携手登白日,远游戏 赤城 。”

叠嶂

亦作“ 叠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唐 孟浩然 《经七里滩》诗:“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张居正 《马上见西山》诗:“迭嶂环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诗:“狐皮帽子衬一张英俊的脸,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峦。”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陆游 《还家》诗:“曡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连峰曡嶂,壁立千仞。”

幽极

指深奥的义理。《北齐书·杜弼传》:“窃唯《道》《德》二经,阐明幽极。旨冥动寂,用周凡圣。”

蓊翳

(1).草木茂密貌。 元 耶律楚材 《过济源和香山居士》:“龙孙十万竿,蓊翳浓阴厚。”《明史·戚继光传》:“山谷仄隘,林薄蓊翳,边外之形也。”

(2).指茂密的林木。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庾园》:“兰蕙丛其阴,蓊翳百鸟集。”

(3).荫蔽。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一:“每个农庄都是被常绿树与各种竹子蓊翳着,隔不多远便是一大丛。”

(4).风盛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俄而大风蓊翳,新寒侵骨。”

造端

开头;发端

宏旷

宽广,宽宏。《晋书·裴楷传》:“ 楷 弟 绰 ,字 季舒 ,器宇宏旷。”

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归一

亦作“ 归壹 ”。1.统一;一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致化归一,分教斯五。” 宋 苏轼 《申省乞罢详定役法状》:“所贵议论归一。”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及 董仲舒 稍推明之,与人主意合,则杂家异学始絀,而归壹於 孔 氏矣。”《元代白话碑集录》附录一《重编百丈清规圣旨》:“教 大龙翔集庆寺 笑隐长老 为头,拣选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归一者。”

(2).犹规矩。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我怎生不归一?我是第一个归一的人。”

韬光

(1).敛藏光采。 汉 孔融 《离合作郡姓名字诗》:“玟璇隐曜,美玉韜光。” 唐 韩偓 《元夜即席》诗:“桂兔韜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圣人韜光,贤人遯世。”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学 子陵 遁跡在 严滩 ,似 吕望 韜光在 渭川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韜光里巷,处之怡然。”

(3). 唐 代名僧, 蜀 人,能诗,住 杭州 灵隐寺 ,与郡守 白居易 为诗友。 穆宗 长庆 年间,于 灵隐山 西北 巢枸坞 筑寺,后人名之 韬光寺 ,亦省称 韬光 。 清 周準 《宿灵隐寺梵香阁晓起眺望》诗:“行当访 韜光 ,直上松云顶。” 张昭汉 《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之四:“竹杖芒鞋任所适,朝游 灵隐 暮 韜光 。”

义蕴

含蓄的意义

技能及义蕴。——蔡元培《图画》

无量

(1) 没有限制的;没有止境的

前途无量

(2) 难以计算,指数量极多

衣锦

穿锦绣衣裳。谓显贵。《吕氏春秋·用众》:“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去,衣锦而入。”《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詔曰:‘ 閭 以悬车之年,方求衣锦,知进忘退,有尘谦德;可降号平北将军。’” 清 吴伟业 《送杨怀湄擢临安令》诗:“此地何王夸衣锦, 锦城 人起故乡心。”

殊状

(1).谓形状不同。 汉 王充 《论衡·讲瑞》:“骨法不同,姓名不等,身形殊状,生出异土。”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诡怪石异象,崭絶峯殊状。” 唐 杜甫 《封西岳赋》:“忽风翻而景倒,澹殊状而异色。”

(2).谓情况不同。 宋 楼钥 《送张定叟镇襄阳》诗:“今虽居上游,事与古殊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