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夫体中不佳而能不废翰墨且蒙以文轴见教其

作者:李流谦 朝代:宋代

原文

瓠肥花不必缘糠花覈,倒花鼾睡掀四壁。
饭山诗好自应瘦,骑省赋成发先白。
公子翩翩钟鼎家,宜有骚人歌锦瑟。
数从癯儒弄文字,会令二竖喜投隙。
药裹关心始置之,往往呻吟出圭璧。
由来花论根种,虎生则斑鹰则击。
浣肠濯胃固佳手,愈风却痁非此力。
东风吹园花正开,新禽向人语磔磔。
疾来相就破除之,万事可拚春可惜。

诗词问答

问:《林夫体中不佳而能不废翰墨且蒙以文轴见教其》的作者是谁?答:李流谦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流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流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瓠肥

《史记·张丞相列传》:“﹝ 张苍 ﹞身长大,肥白如瓠。”后以“瓠肥”喻白胖。 宋 苏轼 《后杞菊赋》:“或糠覈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 宋 陆游 《书叹》诗:“布衣儒生例骨立,紈裤市儿皆瓠肥。” 宋 刘克庄 《贬徐相师》诗:“使君岂必如椰大,丞相元来要瓠肥。”

不必

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鼾睡

熟睡时发出鼾声

四壁

屋子的四面墙壁,泛指整个屋子

四壁皆空

这个书房四壁全是书

饭山

见“ 饭颗山 ”。

骑省

(1).官署名。 唐 两省皆有散骑常侍,故称之为骑省。 唐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 明光 ,鷄鸣謁 建章 。” 赵殿成 笺注:“谓散骑之省。出 潘岳 《<秋兴赋>序》, 唐 时两省皆有散骑常侍,故亦谓之骑省。” 唐 张籍 《和卢常侍寄华山郑隐者》:“寄知骑省客,长向白云闲。”

(2).指 潘岳 。语本 晋 潘岳 《秋兴赋序》:“寓直于散骑之省。” 唐 钱起 《闲居酬张起居见赠》:“向夕野人思,难忘 骑省 文。” 清 褚继曾 《<小螺庵病榻忆语>后序》:“夫蛾眉易逝, 骑省 有金鹿之悲;鹤舞含愁, 苏臺 留紫玉之迹。”

公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称豪门世家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大公子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钟鼎

(1).钟和鼎。《吕氏春秋·节丧》:“夫玩好货寳,钟鼎壶滥,轝马衣被戈剑,不可胜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近世 山东 、 河南 粥钟鼎尊匜,穷极巧丽,皆墓中物也。”

(2).喻富贵荣华。 宋 黄庭坚 《次韵答王眘中》:“夸士慕钟鼎,寒儒守典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迺弟 诚轩 《炙背诗》曰:‘……钟鼎形骸外,溪山梦寐餘。’” 廖仲恺 《史坚如石像开幕演说》:“ 史 家里的进士、翰林、举人都有。实生在钟鼎之家。”参见“ 钟鸣鼎食 ”。

(3).指钟鼎文。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鼻上有八篆文,中有‘鲁国’二字可识之,奇古如钟鼎样。”

(1).钟和鼎。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淮南子·泰族训》:“不大鐘鼎者,非爱金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圣贤以此鏤金版而鐫盘盂,书玉牒而刻鐘鼎。” 李善 注引《墨子》:“琢之盘盂,铭於鐘鼎,传於后世。”《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铭於鐘鼎,又图形於丹青。” 明 唐顺之 《题王世新一枝窝》诗之一:“鐘鼎相传精古文,户庭不出玩初爻。” 华山 《远航集·窑洞阵地战》:“好些人家把祖传的钟鼎和铁香炉等等老古董,都拿到兵工厂去,给民兵换地雷。”

(2).指高官重任。 三国 魏 曹操 《陈损益表》:“臣以区区之质,而当鐘鼎之任。”

(3).指富贵。 唐 杜甫 《清明》诗之一:“鐘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清 冯桂芬 《吴氏祭田记》:“晚近士大夫身都富贵,具鐘鼎之养,而庙貌不设,祭田不备者有之。”参见“ 鐘鸣鼎食 ”。

骚人

(1) 指诗人

骚人墨客

(2) 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李白《古风》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锦瑟

漆有织锦纹的瑟。 唐 杜甫 《曲江对雨》诗:“何时詔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 仇兆鳌 注引《周礼乐器图》:“饰以寳玉者曰寳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逾墙得喜》:“朱楼里会娇娘,似春风燕子逢 刘盼 ,蹔醉佳人锦瑟旁。” 清 龚自珍 《浪淘沙·有寄》词:“我自低迷思锦瑟,谁怨琵琶?”

癯儒

隐居山泽的瘦弱清廉的学士。 宋 陆游 《戏作》诗:“归卧元知作饿夫,宦游依旧是癯儒。” 宋 叶适 《孟达甫墓志铭》:“戒其子曰:‘……仕必由平进,学必依癯儒。’” 元 房皞 《哭杨叔能》诗:“风尘末路尤多难,山泽癯儒只合贫。”

弄文

(1).玩弄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 马融 之《广成》、《上林》,雅而似赋,何弄文而失质乎!”

(2).指写作。 鲁迅 《集外集拾遗·题<呐喊>诗》:“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二竖

两个小孩,后以称病魔

公梦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左传·成公十年》

投隙

乘隙;伺机。《列子·说符》:“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 宋 陆游 《雀啄粟》诗:“乘时投隙自谓才,苟得未必为汝福。” 明 何景明 《敌中篇》:“然卒为所图焉者,彼有以揣摩投隙,而此有以中之也。”《续资治通鉴·宋宁宗真定七年》:“如 耶律德光 之不能即安中土,则姦雄必将投隙而取之。”

药裹

药包;药囊。 唐 王维 《酬黎居士淅川作》诗:“松龕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宋 陆游 《病中偶得名酒小醉》诗:“诗囊羞涩悲才尽,药裹纵横觉病增。” 清 陈梦雷 《癸亥春日即事》诗:“病后关心惟药裹,愁中入梦是乡园。”

关心

(1) 留意,注意

他的身体渐渐不好了。他仍然关心气候的变化。——《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2) 关怀,挂念

关心群众生活

妈妈最关心我的身体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呻吟

(1) 指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无病呻吟

(2) 发出像叹气的声音

风在树梢中呻吟

圭璧

(1).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或朝聘时所用的一种玉器。《诗·大雅·云汉》:“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寧莫我听。” 朱熹 集传:“圭璧,礼神之玉也。”《周礼·考工记·玉人》:“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纸钱》:“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 明 唐顺之 《送人上陵作》诗:“恭将圭璧朝羣帝,遥奉馨香荐 五陵 。”

(2).泛指贵重的玉器。《新唐书·陈子昂传赞》:“ 子昂 乃以王者之术勉之,卒为妇人訕侮不用,可谓荐圭璧於房闥,以脂泽污漫之也。”《隶续·米巫祭酒张普题字》:“此碑字画放纵欹斜,略无典则,乃群小所书。以同时石刻杂之,如瓦砾之在圭璧中也。” 清 刘大櫆 《张俊生时文序》:“今之时文,号称经义,以余观之,如栖羣蝇於圭璧之上,有玷污而无洗濯。”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根种

(1).植物的根茎。《魏书·崔光传》:“有物出于太极之西序,敕以示臣,臣按其形,即《庄子》所谓‘蒸成菌’者也……皆指言蒸气鬱长,非有根种,柔脆之质,凋殞速易,不延旬月,无拟斧斤。”

(2).泛指根本。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所取既未必公,即公亦出大争,坏人心术,侵入根种,此大不可。”

佳手

犹言高手、能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新淦笔工》:“ 宋 岳侍郎珂 《玉楮集》载, 唐 世有刺郡 江表 者,时宰嘱以 新淦 出笔,託製以相寄。刺史至,召佳手,一老父应命,百日才得二管。”

愈风

见“ 愈头风 ”。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磔磔

(1).象声词。鸟鸣声。 宋 苏轼 《石锺山记》:“而山上栖鶻,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宋 陆游 《露坐》诗:“磔磔禽移树,芒芒月堕空。” 清 黄景仁 《鹊踏枝·鹧鸪》词:“只许隔花啼磔磔,啼时又惹天如墨。”

(2).象声词。琴声。 宋 苏轼 《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弹琴石室中,幽响清磔磔。”

(3).象声词。棋子声。 宋 黄机 《传言玉女·次岳总干韵》词:“纹楸玉子,磔磔敲春昼。”

(4).象声词。爆竹声。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元旦上·燃爆竹》:“ 潁滨 《除日》诗云:‘ 楚 人重岁时,爆竹鸣磔磔。’”

(5).象声词。骨节声。《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 大异 方若其长,不能自立,即愿身矮一尺。众鬼又驱至石牀上,如按麪之状,极力一捺,骨节磔磔有声,乃拥之起,果一尺矣。”

(6).象声词。笑声。 茅盾 《虹》八:“刚一进门,就听得 谢老先生 的磔磔的笑声从那个作为客厅用的楼下厢房里出来。” 茅盾 《三人行》七:“ 惠 简直狂笑了。笑声是那样磔磔地令人毛骨悚然。”

相就

(1).主动靠近;主动亲近。 唐 元稹 《蟆子》诗之一:“将身远相就,不敢恨非辜。” 宋 秦观 《雷阳书事》诗:“蚩氓托丝布,相就通慇懃。”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江寧 一书生,宿故家废园中,月夜有艷女窥窗,心知非鬼即狐,爱其姣丽,亦不畏怖,招使入室,即宛转相就,然始终无一语。”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捕房律师 王耀堂 以被告诱未满十六岁之女子,虽其后数次皆该女自往被告家相就,但按法亦应 * 罪论,应请讯究。”

(2).会面。 明 李贽 《送汪鼎甫南归省母序》:“丁酉岁余住 西山 极乐精舍 ,而 鼎甫 復来京师,与余相就。”

破除

除去,消除;败坏;摧残;花费,用尽

破除情面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可惜

怜惜;爱惜

他不愿吃那些零七八碎的东西,可惜那些钱。——老舍《骆驼祥子》

诗文赏析


【原题】:
林夫体中不佳而能不废翰墨且蒙以文轴见教其天性所嗜如此敬叹不已既勿药作诗贺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