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十之二)

作者:夏元鼎 朝代:宋代

水调歌头(十之二)原文

要识刀圭诀,一味水银铅。
驴名马字,九三四八万千般。
愚底转生分别,划地唤爷作父,荆棘满心田。
去道日以远,至老昧蹄筌。
譬如人,归故国,上轻帆。
顺风得路,夜里也行船。
岂问经州过县,管取投明须到,舟子自能牵。
悟道亦如此,半句不相干。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十之二)的作者是谁?答:夏元鼎
问:水调歌头(十之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调歌头(十之二)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夏元鼎的名句有哪些?答:夏元鼎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刀圭

(1).中药的量器名。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服之三刀圭,三尸九虫皆即消坏,百病皆愈也。” 王明 校释:“刀圭,量药具。 武威 汉 墓出土医药木简中有刀圭之称。”《本草纲目·序例》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凡散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一撮者,四刀圭也。” 唐 崔元略 《赠毛仙翁》诗:“度世无劳大稻米,昇天只用半刀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周琰》:“更赠公良药一刀圭,服之必效。”

(2).指药物。 唐 王绩 《采药》诗:“且復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明 单本 《蕉帕记·赠帕》:“愿今宵,刀圭入口,寒热霎时消。”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夫 卢梭 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寳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 法 美 文明之胚胎,皆基於是。”

(3).指医术。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便携家共住。”

(4).乳酪类的食物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草创刀圭》引《高丽博学记》:“酥名大刀圭,醍醐名小刀圭,酪名水刀圭,乳腐名草创刀圭。”

(5).汤匙。 章炳麟 《新方言·释器》:“斟羹者或借瓢名,惟 江 南 运河 而东,至 浙江 、 福建 数处,谓之刀圭。音如条耕。”

一味

(1) 盲目,不顾客观条件

一味蛮干

(2) 单纯地

先生何故一味推脱

水银

同“汞”

四八

指四时八节。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是以惠和畅於九区,则七耀得於玄昊;残害著於品物,则二气谬於四八。”《隋书·天文志上》:“ 张平子 、 陆公纪 之徒,咸以为推步七曜之道,以度历象昏明之证候,校以四八之气,考以漏刻之分,占晷影之往来,求形验於事情,莫密於浑象也。”

万千

(1) 形容事物所显现的方面多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尚有万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形容数量多

思绪万千

转生

佛教指人或动物的转世轮回,灵魂在人死后投胎再生

分别

(1) 各自;个别

对他们应该分别对待

(2) 分头,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会长和秘书长分别接见了他

荆棘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斩荆棘。——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满心

(1).谓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庄子·盗跖》:“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听得此言,就是九重天上飞下一纸赦书来,怎不满心欢喜!” 茅盾 《虹》三:“我满心要做一些有益于人的事,然而结果相反。” 冰心 《斯人独憔悴》:“ 颖贞 满心的不忍,便道:‘快放下来罢!省得招了风要肿起来。’”

(2).满足。《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这事气 * !断个‘埋葬’,也不过十两三钱,诈了人家这么些钱,还不满心呀!”

道日

指修养达到崇高境界之日。 清 陈确 《与吴仲木书》:“痴顽若此,因得苟全性命于此世,然去道日远矣。”

老昧

年老昏愦。 宋 范仲淹 《奏乞选河北州县官员》:“臣料按察使奏黜者,不过老昧贪猥之人。”

蹄筌

(1).语本《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蹄,兔罝;筌,鱼笱。谓语言蹄筌都是有形的迹象,道理与猎物才是目的。后常以“蹄筌”指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迹象。《宋书·谢灵运传》:“磻弋靡用,蹄筌谁施。”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序》:“自非渊识博见,熟究精麤,摈落蹄筌,方穷至理。” 清 毕沅 严长明 《寿王述庵联句》:“幽思吞卦画,妙解证蹄筌。”

(2).指水产和野味。 清 赵翼 《杨桐山招饮》诗:“世人竞翊开华筵,广徵水陆穷蹄筌。”

譬如

(1) 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例如

(2) 比如,好比

天下之势譬如一身。——宋· 苏轼《教战守策》

故国

(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轻帆

亦作“ 轻颿 ”。指小舟,轻舟。 唐 王昌龄 《送窦七》诗:“ 鄂 渚轻帆须早发, 江 边明月为君留。” 宋 柳永 《过涧歇近》词:“数幅轻帆旋落,艤棹蒹葭浦。” 清 周亮工 《舟中载马》诗:“轻颿载駃騠,夹岸草萋萋。” 蔡有守 《清明后一日訒生将赴日本同人祖饯于珠江画舫即席用子匋韵》:“东鯷烟雨轻帆卸,可是樱花尚未残。”

顺风

指行进的方向跟风向一致,比喻顺应时势

顺风潮流

得路

(1).指仕途得志。 唐 孟郊 《伤时》诗:“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2).当道,当权。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唐伯玉还朝》词:“忆当年, 天章阁 上, 建明 尤伟, 庆历 诸贤方得路,便不容他老子。”

夜里

指夜晚;晚间

行船

通行船只;驾驶船只

问经

指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汉书·儒林传·王式》:“ 山阳 张长安 幼君 先事 式 ,后 东平 唐长宾 、 沛 褚少孙 亦来事 式 ,问经数篇。”《宋史·儒林传一·孙奭》:“幼与诸生师里中 王彻 , 彻 死,有从 奭 问经者, 奭 为解析微指,人人惊服。”

管取

包管。 宋 杨万里 《竹枝歌》:“ 吴 儂一队好儿郎,只要舩行不要忙,着力大家齐一拽,前头管取到 丹阳 。”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破阵弓开秋月满,催军鼓凯阵云孤,明朝管取成功效,方显人间大丈夫。”《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老哥哥,你明日切切不可提起;如提着一字,管取你我今日这片心神都成画饼。”

投明

(1).破晓。 宋 夏元鼎 《水调歌头》词:“顺风得路,夜里也行船。岂问经州过县,管取投明须到,舟子自能牵。”《三国志平话》卷下:“﹝ 庞统 ﹞却写书与 梅竹 ,投明还寨。”

(2).奔向光明。 元 关汉卿 《单鞭夺槊》第二折:“他有投明弃暗的心,拿云握雾的手,休猜做人中禽兽。”

舟子

驾船的人——亦称“船夫”

至河问渡,舟子拒之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悟道

领会道理,佛教指领会佛理

悟道成佛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不相干

(1).不相犯;不相干扰。《淮南子·兵略训》:“前后不相捻,左右不相干。”

(2).不相关涉。 汉 王充 《论衡·问孔》:“智与仁,不相干也。有不知之性,何妨为仁之行?” 宋 刘克庄 《再次竹溪韵》之一:“纵有閒愁天样大,此翁烂醉不相干。”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还不肯在不相干的大人前,披露我的弱点。”

(3).不要紧,没有关系。 宋 范成大 《次韵孙长文泊姑苏馆》:“闻道扁舟春共载,雪云虽冷不相干。”《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不相干。这书断然写不得。” 茅盾 《锻炼》二:“总而言之,不相干,腿上擦伤了一点。”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