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魏公蜗室

作者:释宝昙 朝代:宋代

史魏公蜗室原文

两趺尺寸地,屹立万夫目。
四海霖雨心,溉沾一夔足。
何曾动声气,万象意沉缩。
譬如雷蛰藏,春风不虚辱。
世界如许大,犹吾体中粟。
是心如许宽,不著世间欲。
散花果无地,拊卷或可熟。
好鸟如可人,鼾睡勿惊促。
八风吹得行,颠倒任掁触。

诗词问答

问:史魏公蜗室的作者是谁?答:释宝昙
问:史魏公蜗室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宝昙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宝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寸地

犹寸土。 汉 贾谊 《上都输疏》:“及 秦 不能分人寸地,欲自有之。” 宋 苏轼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 清 魏源 《北上杂诗》之四:“千里 河 南北,高下寸地无。”

屹立

高耸挺立,比喻坚定不动摇

巍然屹立

万夫

万人;万民;众人。《书·咸有一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 晋 陆机 《拟古·东城一何高》诗:“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唐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诗:“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 明 刘基 《郁离子·省敌》:“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霖雨

(1) 连绵大雨

(2) 比喻恩泽

一夔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夔 一而足矣。”谓只要是真人才,一个就足够。《后汉书·曹襃传》:“昔 尧 作《大章》,一 夔 足矣。”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使卿长在中书,一 夔 足矣。” 宋 黄庭坚 《笻竹》诗:“不须客赋千首诗,若是赏音一夔足。”亦作“ 一夔已足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一 夔 已足,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

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声气

(1) 指消息或信息

互通声气

(2) 〈方〉∶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鲁迅《孔乙己》

(3) 指士气

金鼓以佐士众之声气

(4) 指鼓动士气

(5) 志趣和性格;意气

声气相投

象意

“六书”之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颜师古 注:“象意,即会意也,谓比类合谊,以见指撝。”参见“ 会意 ”。

譬如

(1) 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例如

(2) 比如,好比

天下之势譬如一身。——宋· 苏轼《教战守策》

雷蛰

指蛰伏,蛰居。雷于冬时蛰伏不出,故称。 唐 元稹 《虫豸诗·蛒蜂三》:“雷蛰吞噬止,枯焚巢穴除。”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虚辱

谓空承美意。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固惭非 贾谊 ,惟恐后 陈琳 。前席惊虚辱,华樽许细斟。” 宋 钱愐 《钱氏私志》:“上悦甚,令左右宫嬪各取领巾裙带或团扇手帕求诗……人人得其欢心,悉以进呈。上云:‘岂可虚辱,须与学士润笔。’遂各取头上珠花一朵,装公幞头簪。” 宋 黄庭坚 《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虽然嘉惠敢虚辱,煮泥续尾成大轴。”

世界

(1)

(2) 一切事物的总和

世界观

(3) 地球上所有的地方

全世界

(4) 佛教指宇宙

大千世界

(5) 指社会状况

现在是什么世界,还允许你不讲理

(6) 领域;活动范围

内心世界

(7) 江山

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 朱家坏。——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8) 大家,众人

不看世界面上,一百年不理才好。——《 * 词话》

许大

(1).这般大。《太平广记》卷二四八引 隋 侯白 《启颜录·侯白》:“ 白 即云:‘背共屋许大,肚共椀许大,口共盏许大。’众人射不得。”《金史·五行志》:“我先笑者,笑许大天下将相无人。”《廿载繁华梦》第二四回:“怪不得老兄往常在衙门里有许大声名。”

(2).这般多;许多。《前汉书平话》卷中:“可惜许大车马,多争天下……陛下百万雄兵,驍将莫知其数,皆总不及於 项羽 。” 明 刘芳节 《<太岳先生文集>评》:“信笔潦草写去,中间有许大议论,尚未得发出。”

(3).非常;甚。《西游记》第二十回:“洞门外来了一个雷公嘴毛脸的和尚,手持着一根许大粗的铁棒,要他师父哩!”

如许

(1) 多么,这么

花儿美如许

(2) 如此多,那样多

这狗官竟贪污了如许资财

行路如许难,谁能不华发。——宋· 范成大《盘龙驿》

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散花

(1).使花朵飘散。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2).谓为供佛而散撒花朵。《魏书·释老志》:“ 世祖 初即位,亦遵 太祖 、 太宗 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於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於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尚书祠部曹録像凡有一千餘躯。至﹝四月﹞八日,以次入 宣阳门 ,向 閶闔宫 前受皇帝散花。”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3).指 * 。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 维摩 丈室久空空,不与散花同梦。”参见“ * ”。

(4).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花。参见“ 散华 ”。

(5).舞曲名。《隋书·音乐志下》:“行曲有《单交路》,舞曲有《散花》。”

(6).楼名。在 四川 成都 。 唐 李白 《登锦城散花楼》诗:“日照 锦城 头,朝光 散花楼 。” 王琦 注:“ 散花楼 ,在 摩訶池 上, 蜀王 秀 所建。”

方言。坍塌。 丛深 《百年大计》:“将来柱子上边跑起大吊车来,震动的那样厉害,要再遇着地上有个震动啥啦的,那不就散花了吗?”

无地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 秦 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2).没有大地。 汉 扬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

(3).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 张铣 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临着苦海,真是上彻重霄,下临无地。”

(4).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若乃统体必善,缀赏无地;虽 楚 赵 羣才, 汉 魏 众作,曾何足云!”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书,授臣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者,宠命自天,战越无地。”《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 读罢书,欢喜无地。”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感激至于无地。”

可人

适合人的心意

鼾睡

熟睡时发出鼾声

八风

(1).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陆德明 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

(2).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

(3).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 襄 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 八音 ”。

(4).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 唐 王维 《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 宋 范成大 《偶箴》诗:“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復将心奉八风。” 岭南羽衣女士 《东欧女豪杰》:“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

得行

谓德行流播。得,通“ 德 ”。《庄子·山木》:“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於狂。”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得,犹德也。《集韵》:‘德,行之得也。’言其道周流乎天下,而不显然以居之,其德之行,亦不藉之为名而以自处。”

颠倒

(1) 反而

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水浒传》

(2) 又

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3) 究竟;所以

只被你打的来不知一个颠倒。——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