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试笔·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元旦试笔·其一原文

子逾丑逮月维寅,天地人三统会均。

自是贞元循不息,共欣呕咐被无垠。

雨旸祈岁调鸿籥,坱圠含和沐大钧。

垂拱七旬又开帙,慎终如始惕心频。

诗词问答

问:元旦试笔·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元旦试笔·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元旦试笔·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七

参考注释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统会

统率会合;集中聚会。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齐桓公 ﹞何以能久统会诸侯,成功于霸?” 明 李东阳 《山西布政司修造记》:“顾必有方域以为统会,有廨舍以为居止,有堂宇以为发政出令之地,于此闕一焉,虽有官,为政亦将安所施哉?” 缪荃荪 《<宋元词四十家>序》:“真词苑之津梁,雅歌之统会也。”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贞元

(1).纯正。语本《易·乾》:“元亨利贞。” 高亨 注:“乾,卦名,天也。元,善也。亨,美也。利,利物也。贞,正也。天有善、美、利物、贞正之德……《文言》谓君子亦有此德。” 南朝 梁 江淹 《五侍中为南蛮校尉诏》:“侍中领祕书监驍骑将军 奂 ,秉心贞元,志局开亮,绩誉之美,在公屡彰。”

(2).古以元亨利贞喻春夏秋冬,故借指时令的周而复始和天道人事的转换。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纪贞元而应度,按时令以承禧。” 清 叶廷琯 《梅孙以甲乙元旦诗见示依韵和之》:“世事偶然成剥復,天心於此见贞元。”参见“ 贞下起元 ”。

不息

(1).不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国次》:“天地无私,四时不息。”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 《祝诗》:“用不息的斗争排除了种种干扰。”

(2).不用呼吸。《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大戴礼记·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3).不灭。《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荀子·不苟》:“ 盗跖 吟口,名声若日月,与 舜 、 禹 俱传而不息。”

呕咐

谓抚养培育。《淮南子·本经训》:“斟酌万殊,旁薄众宜,以相呕咐醖酿,而成育羣生。”

无垠

广阔无边

碧波无垠

雨旸

语本《书·洪范》:“曰雨,曰暘。”谓雨天和晴天。《魏书·天象志三》:“皆雨暘失节,万物不成候也。” 宋 陆游 《乞祠禄札子》:“今春以来,雨暘尤为调适,二麦继熟,民间亦以为所收倍於常年。” 清 赵翼 《出郭》诗:“自惭游惰无营业,高柳阴中话雨暘。”

岁调

每年定额的布帛税。《北史·卢同传》:“时 相州 刺史 奚康生 徵百姓岁调,皆长七八十尺。”

坱圠

见“ 坱轧 ”。

含和

(1).蕴藏祥和之气。常喻仁德。《文子·精诚》:“故大人与天地合德……怀天心,抱地气,执冲含和,不下堂而行四海。”《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开元布泽,含和尚仁。” 宋 文天祥 《正气歌》:“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廷。”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篤行如初。”

(2).指含有温暖之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周围石峰,中当土山尽处,风气含和。”

大钧

(1).指天或自然。《文选·贾谊<鵩鸟赋>》:“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 李善 注:“ 如淳 曰:‘陶者作器於钧上,此以造化为大钧。’ 应劭 曰:‘阴阳造化,如钧之造器也。’” 晋 陶潜 《神释》诗:“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 唐 李白 《门有车马客行》:“惻愴竟何道,存亡任大钧。” 王闿运 《愁霖赋》:“余以身心为策兮,大钧为轮;四时为马兮,百年为旬。”

(2).古乐中的大调。《国语·周语下》:“大钧有鎛无钟。” 韦昭 注:“大调,宫商也。”

(3). 三国 魏 有《武始》、《咸熙》、《章斌》三舞,总名为《大钧之乐》。《宋书·乐志一》:“臣等思维,三舞宜有总名,可名《大钧之乐》。钧,平也,言 大魏 三世同功,以至隆平也。”

垂拱

垂衣拱手,表示不做什么事,形容不用花什么气力

开帙

1.见"开秩"。

慎终如始

结束时仍然慎重,就同开始时一样。指做事从头至尾小心谨慎。《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汉 刘向 《说苑·谈丛》:“慎终如始,常以为戒。” 晋 陶潜 《命子》诗:“肃矣我祖,慎终如始。”亦作“ 慎终承始 ”。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云云盟于牡丘宋人伐曹楚人败徐于娄林》:“常谓 齐 内以治外者善谋也,慎终以承始者善道也。”

惕心

心有所惧。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祭妒妇津神文》:“ 武氏 至淫姣也,尝惕心於介女之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