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作者:苏泂 朝代:宋代

自述原文

交友凋零似晓星,生涯依旧短长亭。
前身房琯仍名永,今代苏耽不姓丁。
儿女成行头自白,湖山相对眼终青。
还乡曲调如何唱,枯树无言最可听。

诗词问答

问:自述的作者是谁?答:苏泂
问:自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交友

(1).朋友。《商君书·禁使》:“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隋书·元亨传》:“ 亨 年十二, 魏恭帝 在储宫,引为交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 黄公銖 ,字 子厚 , 富沙 浦城 人,与 朱文公 为交友。”

(2).结交朋友。《礼记·儒行》:“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后汉书·仲长统传》:“年二十餘,游学 青 、 徐 、 并 、 冀 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交友不能信者,事君必不忠。”

凋零

(1) 衰败,不振

(2) 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生涯

(1) 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从石磊沟回来以后, 黄老妈妈就重又过起了讨饭生涯。——《党员登记表》

(2) 指赖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财物

生涯罄尽

依旧

依然像从前一样

书房的陈设依旧未变

短长亭

短亭和长亭的并称。 宋 苏轼 《送运判朱朝奉入蜀》诗:“梦寻西南路,默数短长亭。” 清 蒋春霖 《南乡子》词:“燕麦青青,大河西畔短长亭。”参见“ 短亭 ”。

前身

(1) 佛教用语。指轮回前的生命

(2) 事物的上一个状态

今代

现代,今世。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宋 李觏 《袁州州学记》:“今代遭圣神,尔袁得圣君。”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监司待巡检》:“观此,则是使者与巡检同驛而处,同席而食,至於步行送之登舟,今代未之见也。”

苏耽

传说中的仙人。又称“苏仙公”。相传他升飞前留给母亲一个柜子,扣之可得日常所需,后其母开柜视之,从中飞出两只白鹤,柜就不再灵验了。三百年后,有一只白鹤停在郡城东北楼上,它就是 苏耽 。事见 晋 葛洪 《神仙传·苏仙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称他成仙前曾游栖在 黄溪 东山 中,成仙后有人见他乘白马回到山中,因此为他立了祠,并把这座山改名为 马岭山 。 唐 王维 《送方尊师归嵩山》诗:“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 衡岳 送 苏耽 ?”

儿女成行

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

自白

(1) 把自己的意图说明白;自我吹嘘

(2) 披露隐私或内心情况的声明,多为书面陈述

湖山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还乡

返回乡里。《南史·刘之遴传》:“ 武帝 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老弟,你这年纪正好给朝廷出力,为什么倒要告退还乡。”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诗:“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反转方向。乡,通“ 向 ”、“ 嚮 ”。《庄子·渔父》:“顾见 孔子 ,还乡而立。”

曲调

(1).指歌曲。 晋 陶潜 《闲情赋》:“曲调将半,景落西轩。”《南史·后妃传下·张贵妃》:“采其尤艷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

(2).歌曲或戏曲的调子。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有仙姬数十,奏诸异乐,婉转清亮,曲调悽悲。”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杂剧曲名》:“ 董解元 所编《西厢记》,世代未远,尚罕有人能解之者,况今杂剧中曲调之冗乎?” 吴伯箫 《北极星·歌声》:“时代变了, 延安 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调,换上了新的内容。”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枯树

凋枯之树。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蛊》:“寄生无根,如过浮云,立本不固,斯须落去,更为枯树。”《晋书·王羲之传》:“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五:“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树湿。” 元 虞集 《画枯木赋》:“夫谁画此枯树兮,临不食之散泉。” 明 刘基 《彭泽阻风》诗:“枯树掛崖眠復起,老藤牵石坠还留。” 杨朔 《蚁山》:“蚂蚁时常借着一段砍剩的枯树桩子做梁架,一点一点衔着土粒往上垒。”

可听

(1).可以听从。《三国志·魏志·田畴传》:“﹝ 太祖 ﹞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以 畴 同於 子文 辞禄, 申胥 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尚书令 荀彧 、司隶校尉 钟繇 亦以为可听。”

(2).好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心头小人》:“唱崑曲,音节殊可听。”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