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给事寓直

作者:崔峒 朝代:唐代

奉和给事寓直原文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
夜闲方步月,漏尽欲朝天。
知去丹墀近,明王许荐贤。

诗词问答

问:奉和给事寓直的作者是谁?答:崔峒
问:奉和给事寓直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奉和给事寓直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崔峒的名句有哪些?答:崔峒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94_5

参考注释

桂枝

(1).传说月中有桂树,因以“桂枝”指月。 唐 卢照邻 《明月引》:“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 唐太宗 《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2).“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 唐 孟浩然 《送洗然弟进士举》诗:“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 唐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诗:“欲归江海寻山去,愿报何人得桂枝。” 宋 梅尧臣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诗:“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元 杨弘道 《幽怀久不写一首效韩子此日足可惜赠彦深》诗:“明年桂枝春,兄弟双翱翔。”参见“ 桂林一枝 ”。

(3).中药名。即肉桂。可作中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桂》﹝集解﹞引 陶弘景 曰:“单名桂者,即是牡桂,乃《尔雅》所谓侵木桂也。叶长尺许,花子皆与菌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云大桂,不及小嫩枝皮肉多而半卷,中心皱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桂枝,一名桂心。出 融州 、 桂州 、 交州 ,甚良。”

(4).古代妇女首饰步摇上的饰物。《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

鸡树

(1).指古代中书省。语本《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帝独召 爽 与 放 ”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世语》:“ 放 ( 刘放 ) 资 ( 孙资 )久典机任, 献 ( 夏侯献 )、 肇 ( 曹肇 )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復几?’”《北史·隐逸传·崔颐》:“ 汉 则 马迁 、 萧望 , 晋 则 裴楷 、 张华 ,鸡树腾声,鵷池播美。” 宋 司马光 《送二同年使北》诗之二:“金门祕鸡树,朱节耀龙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内阁中书》:“谷鶯上鸡树而栖,虽云大乐;野鷺占凤池而浴,祇觉增惭。”

(2).指宰相府第中的树。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三:“何处春深好,春深执政家。凤池添砚水,鸡树落衣花。”

相传

(1) 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

相传这事发生在北方

(2) 递相传授

台下

(1).台榭的下面。《春秋·文公十八年》:“丁丑,公薨于臺下。”《韩诗外传》卷二:“ 颜渊 侍坐, 鲁定公 于臺, 东野毕 御马于臺下。”

(2).古时对人的尊称。《水浒后传》第七回:“ 郭京 鞠躬答道:‘臺下世胄英才,神仙骨相,趋謁旌旄,足慰平生。’”

(3).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 毛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他们要求实行西方的两党制,这 * 在台上,那 * 在台下。”

方步

大而缓慢的步子

踱方步

漏尽

(1).刻漏已尽。谓夜深或天将晓。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夜漏尽,鼓鸣则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资治通鉴·汉元帝建昭二年》:“恐后漏尽宫门闭,请使詔吏开门。” 清 方苞 《弟椒涂墓志铭》:“吾父喜交游,与诸公夜饮,或漏尽乃归。”

(2).佛教语。谓烦恼为“漏”。至三乘的极果,以圣智断尽此种种烦恼,称为“漏尽”。 南朝 宋 僧愍 《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道则以仙为贵,佛用漏尽为妍;仙道有千岁之寿,漏尽有无穷之灵。”

朝天

(1).朝见天子。 唐 王维 《闻逆贼凝碧池作乐》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 宋 张孝祥 《蝶恋花》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明 李攀龙 《元日早朝》诗:“禁城春色引朝天,接跡 夔龙 近法筵。” 清 曹寅 《春日过顾赤方先生寓居》诗:“逆旅药香花覆地, 长安 日暖梦朝天。”

(2).朝见天帝。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三:“还丹功满未朝天,且向人间度有缘。” 宋 范成大 《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醉涂司命欲朝天,爆竹声中惜逝川。惟有仙人丹灶畔,不知今夕是何年。” 庆余 《成都月市竹枝词》:“一步朝天须一拜,恨郎腰瘦太苗条。”

(3).向上;向天空方向。《封神演义》第三二回:“走至后营,见 飞虎 卧在毡毯上,以面朝天,形如白纸,闭目无言。” 朱自清 《执政府 * 记》:“我不知卫队的第一排枪是不是朝天放的,但即使是朝天放的,也不算是警告。”

丹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及台阶上的空地

王许

(1). 晋 王裒 与 许孜 的并称。二人皆以孝行称于世。《晋书·孝友传赞》:“孝哉 王许 ,永慕烝烝。”

(2). 晋 王羲之 与 许迈 的并称。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迈还王屋》诗:“此中久延佇,入 剡 寻 王 许 。” 瞿蜕园 等校注引《晋书·王羲之传》:“ 羲之 既去官……又与道士 许迈 共修服食,採药石,不远千里。” 唐 皎然 《贻李汤》诗:“平生好骏君已知,何必 山阴 访 王 许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