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寿四十叔)

作者:廖行之 朝代:宋代

念奴娇(寿四十叔)原文

薰风庭院,报槐阴拥翠,池波凝绿。瑞气葱葱浮燕寝,羽仗霓旌相属。鸑鷟开祥,长庚入梦,诧列仙图箓。林泉高迈,肯应轩冕尘俗。
好是妙舞清歌,浮瓜沈李,荐杯中醽醁。鹊尾炉生香篆细,又作如何祈祝。度问蓬莱,丹崖胜处,几摘蟠桃熟。东方何在,凛然能继高躅。

诗词问答

问:念奴娇(寿四十叔)的作者是谁?答:廖行之
问:念奴娇(寿四十叔)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廖行之的名句有哪些?答:廖行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薰风

(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东阳 《天津八景》诗之四:“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 陈毅 《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解放 寧 沪 吾道东,大军整肃胜薰风。”

(2).相传 舜 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句,见《孔子家语·辩乐》。后因以“薰风”指《南风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有虞 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於元后,‘烂云’歌於列臣。” 宋 苏轼 《东阳水乐亭》诗:“鏗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庭院

正房前面的宽阔地带;也泛指院子

庭院纳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瑞气

吉祥之气

霞光瑞气

葱葱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毛 * 《清平乐·会昌》

松柏葱葱

燕寝

(1).古代帝王居息的宫室。《周礼·天官·女御》:“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 唐 孔颖达 疏:“《周礼》王有六寝,一是正寝,餘五寝在后,通名燕寝。” 唐 杜甫 《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盖所以教本古训,发皇妇道,居具燕寝之仪,动有环珮之节。”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常朝》:“本朝列圣忧勤政事,凡离宫燕寝,无不披览奏章,召对大臣。” 王国维 《观堂集林·明堂庙寝通考》:“古之燕寝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其南宫之室谓之适室,北宫之室谓之下室,东西宫之室则谓之侧室。四宫相背於外,四室相对於内,与明堂、宗庙同制。其所异者,唯无太室耳。”

(2).泛指闲居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 仲尼 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復何在?” 王利器 集解:“燕寝,閒居之处。”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魏陈二梦》:“﹝ 陈阜卿 ﹞除 建康 留守,思 德言 所终之地,大恶之。既至,凡居室燕寝,皆避不敢往。” 清 赵翼 《平姚海明府卓荐入都》诗:“ 石壕 夜静追符少,燕寝香凝好句成。”

(3).指卧室。 章炳麟 《蕲黄母铭》:“以六月十日日昳,卒於燕寝。”

(4).公馀休息;睡眠。 宋 陆游 《问候叶通判启》:“春容方丽,燕寝多閒,冀调兴止之宜,用副倾依之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 刘 归,假贵家广宅,备客燕寝,洒扫光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双全》:“有 陆郎 双全 者, 苏州 人。貌韶秀,为侍郎所钟爱,每燕寝间,非 陆 侍侧,则终夜不寝。”

羽仗

指禁军仪仗。 唐 狄仁杰 《奉和圣制游石淙山》:“羽仗遥临鸞鹤驾,帷宫直坐凤麟州。” 宋 梅尧臣 《祫享观礼二十韵》:“羽仗天街立,龙笳象魏流。”

霓旌

(1).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楚辞·刘向<九叹·远逝>》:“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 王逸 注:“扬赤霓以为旌。” 前蜀 韦庄 《喜迁莺》词:“香满衣,云满路,鸞凤绕身飞舞。霓旌絳节一羣羣,引见 玉华君 。”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 高駢 在 淮南 ,有贄歌者,末章云:五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旌引烟策。” 明 夏完淳 《观涛》诗:“海女霓旌乍有无,雷鼓填填 屏翳 怒。”

(2).缀有五色羽毛的旗帜,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亦借指帝王。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明 陆采 《怀香记·假公荐举》:“閶闔欲开,霓旌飘颻乎翠树;冕旒方坐,仙仗森簇于丹墀。”

相属

(1).相接连;相继。《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卿 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 宋 叶适 《总干黄公行状》:“丧还,赴于涂、哭于郊、弔于家者,相属也。” 廖仲恺 《迈陂塘·题北郭秧针图》词:“锋芒如许禁磨折,风雨晦明相属。”

(2).相关;相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人生在世,望於后身,似不相属。”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与土,以精气相属,而不係於方隅。’”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洋助剿》:“内忧外患,其事不相属,而其害实相因。”

(3).互相劝酒;向人敬酒。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沙平水息声影絶,一杯相属君当歌。”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明 高启 《逢张架阁》诗:“一杯相属成知己,何必平生是故人。”

(4).和人诗词。 宋 苏轼 《和王晋卿》诗序:“感叹之餘,作诗相属。” 宋 朱松 《赠范直夫》诗:“且与寓公同放旷,浩歌相属倚秋风。”

用以记人生年的十二生肖。《说郛》卷七三引 宋 洪巽 《旸谷漫录》:“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鷄、戌犬、亥猪为十二相属。”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矜嫚·韩愈王俭语》:“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何怪之有?”

鸑鷟

(1).凤属。《国语·周语上》:“ 周 之兴也,鸑鷟鸣於 岐山 。” 韦昭 注:“三君云:鸑鷟,凤之别名也。《诗》云:‘凤皇鸣矣,于彼高冈。’其在 岐山 之脊乎?”《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梦兆门中》:“凤鸟有五色赤文章者,凤也;青者,鸞也;黄者,鵷鶵也;紫者,鸑鷟也。” 明 王廷陈 《矫志篇》:“蛟龙虽困,不资凡鱼。鸑鷟虽孤,不匹鶩雏。”

(2).鸀鳿的别名。 明 唐寅 《观鳌山》诗之四:“壁际金钱衔鸑鷟,水中铁网出珊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鸀鳿》:“又 江 中有鸑鷟,似鳬而大,赤目。据此则鸀鳿乃鸑鷟声转。盖此鸟有文彩如凤毛,故得同名耳。”

长庚

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金星的名称——亦称“太白”

东有启明,西有 长庚。——《诗·小雅·大东》

入梦

指睡着( zháo ),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列仙

见“ 列仙 ”。

亦作“ 列僊 ”。1.诸仙。《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相如 以为列僊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僊意也,乃遂奏《大人赋》。” 唐 苏颋 《景龙观送裴士曹》诗:“昔日尝闻公主第,今时变作列仙家。” 清 陈大章 《戊子生日书怀》诗:“勋业尽抛青琐客,形容尚类列仙癯。”

(2).谓位高的仙人。 明 刘基 《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他日道成为列仙,无相忘也。” 明 方孝孺 《赠王时中序》:“其神气闲定如列僊之流,莫能名其术也。”

图箓

图谶符命之书。《后汉书·方术传序》:“故 王梁 、 孙咸 ,名应图籙,越登槐鼎之任。” 李贤 注:“ 光武 以赤伏符文,拜 梁 为大司空,又以讖文拜 孙咸 为大司马。”《旧唐书·儒学传下·柳冲》:“ 唐公 名应图籙,动以信义,豪杰响应,天所赞也。”

林泉

(1).山林与泉石。《梁书·处士传·庾詵》:“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此箇閤儿虽小,其间趣不让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浑》:“ 浑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2).指隐居之地。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閒居之趣。”《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高迈

风格、气度高雅、脱俗、不拘泥

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晋书·王献之传》

轩冕

(1).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既轩冕之非荣,岂緼袍之为耻。”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故蓬居穷巷,轩冕结辙。”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轩冕,轩冕化宫室,宫室化城郭。”

(2).借指官位爵禄。《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唐 《过陶徵君隐居》诗:“田园三亩緑,轩冕一銖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轩冕失之,有时而復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简袁永之狱中》诗:“本同江海人,俱为轩冕误。”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恒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轩冕。”

(3).指国君或显贵者。《管子·轻重甲》:“故轩冕立於朝,爵禄不随,臣不为忠。”《后汉书·崔駰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 嘉靖 时, 王 李 倡七子社, 谢榛 以布衣被摈。 渭 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4).指为官。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然性素高介,当官则死其职,过即澹然无轩冕情。”

尘俗

(1) 流俗

一扫文坛尘俗

(2) 尘世

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

好是

(1).恰是,正是。 唐 白居易 《吴中好风景》诗之二:“ 吴 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暮……况当丰熟岁,好是欢游处。” 唐 王建 《江楼对雨寄杜书记》诗:“竹烟花雨细相和,看著闲书睡更多。好是主人无事日,应持小酒按新歌。”

(2).真是;甚是。 唐 岑参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诗:“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这门衣食好是低微,大清早母亲来叫,只得起来。”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三折:“我想昨日 王维 ,好是作怪,回书也不见一箇字,不知是允我也不允我?”

(3).岂是。 唐 罗邺 《谒宁祠》诗:“春生溪岭雪初开,下马云亭酹一杯。好是精灵偏有感,能於乡里不为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那僧房里好是轻易走得进的?”

(4).犹好在,妙在。表示赞美。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十七:“好是梨花相映处,更胜松雪日初晴。” 宋 吴琚 《酹江月》词:“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絶。好是 吴 儿飞綵帜,蹴起一江秋雪。”

妙舞清歌

美妙的舞蹈,清越的歌声。

浮瓜沈李

亦作“ 浮瓜沉李 ”。语出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谓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因以“浮瓜沉李”代指消夏乐事。 宋 苏轼 《答苏伯固书》之四:“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通夕而罢。” 明 王雅宜 《步步娇·初夏题情》套曲:“记昔日欢娱在画堂,今日里浮瓜沉李没心想。”

杯中

指杯中之酒。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一出:“吾何痛,且尽此杯中。”

醽醁

亦作“醽淥”。美酒名。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藜藿嘉於八珍,寒泉旨於醽醁。” 宋 黄庭坚 《念奴娇》词:“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渌。” 元 曾瑞 《醉太平》曲:“ 苏堤 堤上寻芳树, 断桥 桥畔沽醽醁, 孤山 山下酹 林逋 。” 张昭汉 《久别琼玉表妹赋此志怀》诗:“诗思杂离情,宛如中醽醁。”

鹊尾炉

亦作“ 鹊尾鑪 ”。长柄香炉。语本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费崇先 ﹞每听经,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 宋 苏轼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诗:“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青烟鹊尾炉。” 清 吴翌凤 《忆王孙》词:“桂香小院嫩凉天,鹊尾鑪熏裊篆烟。”

香篆

(1).香名,形似篆文。 宋 洪刍 《香谱·香篆》:“﹝香篆,﹞鏤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於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宋 洪刍 《香谱·百刻香》:“﹝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 宋 张孝祥 《蓦山溪》词:“绣工慵,围棋倦,香篆频销印。”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2).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称。 宋 范成大 《社日独坐》诗:“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 金 萧贡 《拟回文》诗之三:“风幌半縈香篆细,碧窗斜影月笼纱。” 清 汪懋麟 《三月晦日漫兴》诗之四:“静看香篆低帘影,默听飞虫绕鬢丝。”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祈祝

祈求祝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献异书》:“方士 赵天寿 者进献符法三十六本……已乞留 静虚观 ,为上祈祝,不许。”《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六月,丁酉, 龙翔宫 奉安感生帝及从祀圣像,仍备祭器,比附 太一宫 礼例祈祝。”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丹崖

绮丽的岩壁。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丹崖嶮巇,青壁万寻。” 唐 李白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诗:“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 岳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仙掌。”

胜处

美好的地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南峰北岭,多结禪栖之士,东巖西谷,又是刹灵之图;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承供养者,现世福资,为亡者转生于胜处。” 明 唐顺之 《石屋山志序》:“ 石屋 者, 安成 山水之胜处也, 彭君 隐焉而乐之。”

蟠桃

(1).神话中的仙桃。据《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 黄遵宪 《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 西母 蟠桃又綺筵。”

(2).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 毛滂 《清平乐》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3).传说中的山名。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披山穷木禾,驾海逾 蟠桃 。”参见“ 蟠木 ”。

(4).见“ 蟠桃胜会 ”。

东方

——复姓 如:东方朔(西汉人,知识丰富,生性恢谐。长于文辞,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

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

凛然

(1) 恐惧、畏惧

众官凛然

(2) 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凛然正气

高躅

(1).崇高的品行。《晋书·隐逸传赞》:“确乎羣士,超然絶俗,养粹巖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体浑元之正性,秉弘毅之高躅。” 明 李东阳 《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其他名师硕士,踵高躅而延餘光者,盖亦多矣。”

(2).指有崇高品行的人。 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近臣上荐书,天子渴高躅。”

(3).指归隐。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太平广记》卷七五引 唐 张读 《宣室志·王先生》:“有 弘农 杨晦之 ,自 长安 东游 吴 楚 。行至 乌江 ,闻先主高躅,就门往謁。”

(4).健步。

(5).比喻雄健豪迈的艺术风格。 唐 窦臮 《述书赋》:“高躅莫究其涯,雄风于焉已扇。”

(6).比喻艺术风格雄健豪迈的诗文作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