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如玉壶冰

作者:卢纶 朝代:唐代

清如玉壶冰原文

玉壶冰始结,循吏政初成。
既有虚心鉴,还如照胆清。
瑶池惭洞澈,金镜让澄明。
气若朝霜动,形随夜月盈。
临人能不蔽,待物本无情。
怯对圆光里,妍蚩自此呈。

诗词问答

问:清如玉壶冰的作者是谁?答:卢纶
问:清如玉壶冰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清如玉壶冰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卢纶的名句有哪些?答:卢纶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80_60

参考注释

玉壶冰

(1).壶水成冰,形容寒冷。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研寒金井水,簷动玉壶冰。” 元 杨维桢 《吴子夜四时歌》:“朝来玉壶冰,为君添衣裳。”

(2).喻高洁清廉。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宋 黄庭坚 《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奉身玉壶冰,立朝朱丝絃。” 清 刘献廷 《赠别还灯和尚》诗:“仪范三坛云海月,禪心一片玉壶冰。”

(3).酒名。 宋 叶梦得 《浣溪沙·送卢倅》词:“荷叶荷花水底天,玉壶冰酒酿新泉,一欢聊復记他年。” 清 吴伟业 《戏题士女图》诗之五:“四壁萧条酒数升, 锦江 新酿玉壶冰。”

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唐 张说 《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迁 始传《循吏》, 晋 曰《良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 章炳麟 《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

虚心

(1) 谦虚;不自满、不自大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以纳下。——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心虚,心有所愧而胆怯

还如

恰似,好比。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一:“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南唐 李煜 《子夜歌》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须信离合悲欢,还如玉兔,有阴晴圆缺。”《西游记》第九六回:“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照胆

(1).相传 秦 咸阳宫 中有大方镜,能照见五脏病患。女子有邪心者,以此镜照之,可见胆张心动。见《南京杂记》卷三。后因以“照胆”为典,极言明镜可鉴。 北周 庾信 《镜赋》:“镜乃照胆照心,难逢难值。”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照胆常悬镜,窥天自戴盆。” 宋 司马光 《留别东郡诸僚友》诗之三:“ 楚国 良金百鍊精,深藏求售价连城。岂徒 丰 狱吹毛利,兼有 秦 臺照胆明。” 明 刘基 《古镜词》:“百鍊青铜曾照胆,千年土蚀萍花黶。”

(2).剑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古今刀剑录》:“ 武丁 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岁次戊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照胆。”

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洞澈

见“ 洞彻 ”。

金镜

(1).铜镜。《晋书·赫连勃勃载记》:“络以 隋 珠,綷以金镜。” 唐 许浑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诗之一:“秋水静磨金镜土,夜深寒结玉壶冰。” 宋 周邦彦 《过秦楼》词:“空见説鬢怯琼梳,容消金镜。渐懒趁时匀染。”

(2).比喻月亮。 唐 元稹 《泛江翫月》诗:“远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 宋 陆游 《隔浦莲近拍》词:“烟霏散,水面飞金镜,露华冷。”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癸卯中秋作》词:“竞看 姮娥 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

(3).比喻显明的正道。《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尚书考灵耀》:“ 秦 失金镜,鱼目入珠。” 郑玄 注:“金镜,喻明道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诸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握金镜以御寰瀛,致衢樽而欢亿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资料·全粤义士义民公檄》:“惟我大皇帝手握金镜,心秉玉衡,循以大事小之义,而由顺于天防,非挟逼处之嫌,而密为之备。”

(4).指对人进行讽谕的文章和书籍。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室夜召翰林学士》:“朕听政之暇,未尝不披寻史籍,此读者先朝所述金镜一卷,则《尚书·大禹謨》。” 清 侯方域 《拟追复杨涟等官爵廷臣谢表》:“金镜尚存,窃喜无 张公 之祭。”

澄明

清澈明洁

河水澄明

朝霜

早晨的霜。因见日即消,故常以喻存在时间短暂。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二:“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晋 陆机 《短歌行》:“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清 金德开 《红叶》诗:“最艷朝霜后,尤妍夕照中。”

临人

谓选拔人才。《后汉书·崔寔传》:“盖 孔子 对 叶公 以来远, 哀公 以临人, 景公 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 李贤 注:“《韩子》曰, 叶公 问政於 仲尼 。 仲尼 曰:‘政在悦近而来远。’ 鲁哀公 问政於 仲尼 。 仲尼 曰:‘政在选贤。’ 齐景公 问政於 仲尼 , 仲尼 曰:‘政在节财。’此云‘临人’、‘节礼’,文不同也。” 明 归有光 《送童子鸣序》:“无怪乎其内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临人之术。纷纷然日竞于荣利,以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

能不

(1).犹言而不。《诗·卫风·芄兰》:“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马瑞辰 通释:“按能字古读若耐,声与乃相近,而义亦同。能即乃也,乃犹而也。言虽则佩觿,而不我知也。”

(2).岂能不。谓不能不。 唐 白居易 《忆江南》词之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緑如蓝,能不忆江南!”

同“ 能否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 信 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待物

(1).接纳外物。《庄子·人间世》:“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 成玄英 疏:“虚空其心,寂泊忘怀,方能应物。”

(2).指有求于外物。《庄子·山木》:“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又何求於外物?” 成玄英 疏:“当分名足,不待於物也。”

(3).对待他人。《文子·道德》:“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从规我者乎?”

(4).泛指待人接物。《晋书·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宋书·武帝纪中》:“ 司马平西 体国忠贞,款爱待物,当於古人中求耳。”《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唐 孔颖达 疏:“推忠於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

无情

(1) 没有感情

无情无义

(2) 不留情

水火无情

圆光

(1).月亮。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明 刘基 《过秦楼》词:“圆光易缺,急景难追。”

(2).佛教谓菩萨头顶上的圆轮金光。 唐 法琳 《辨正论·喻篇上》:“ 如来 身长丈六,方正不倾,圆光七尺,照诸幽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箇圆光,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

(3).旧时江湖术士利用迷信心理骗人财物的一种方法。用镜或白纸施以咒语,令童子视之,谓其上能现诸象,可知失物所在,或预测吉凶、祸福。《晋书·艺术传·佛图澄》:“﹝ 澄 ﹞又令一童子洁斋七日,取麻油合胭脂,躬自研於掌中,举手视童子,粲然有辉。童子惊曰:‘有军马甚众,’”据云,此即后来之圆光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就是甚么兼精辰州符、失物圆光的那个,天天在报上上告白的。”参阅 徐珂 《清稗类钞·方伎·圆光》。

妍蚩

美好和丑恶。《文选·陆机<文赋>》:“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刘良 注:“妍,美;蚩,恶也。” 唐 白居易 《吴宫词》:“妍蚩各有分,谁敢妬恩多?” 元 商衟 《月照庭·问花》套曲:“万木争荣,各逞娇红嫩紫。呈浓淡,鬭妍蚩,为谁开,为谁落?”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