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为刘信叔大尉寿)

作者:侯置 朝代:宋代

瑞鹤仙(为刘信叔大尉寿)原文

溥天氛祲廓。
看庆绵鸿祚,勋昭麟阁。
蕃宣换符钥。
占西南襟带,遍□油幕。
湘流绕郭。
蔼一城、和气雾薄。
听嘈嘈、比屋欢声,共说吏闲民乐。
遥想芗霏凫暖,翠拥屏深,晓风传乐。
琼腴缓酌。
花阴淡,柳丝弱。
任松凋鹤瘦,莲敧龟老,丹颊常如旧渥。
趁天申、去押西班,奉觞御幄。

诗词问答

问:瑞鹤仙(为刘信叔大尉寿)的作者是谁?答:侯置
问:瑞鹤仙(为刘信叔大尉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瑞鹤仙(为刘信叔大尉寿)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侯置的名句有哪些?答:侯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溥天

遍天下。《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左传·昭公七年》引作“普天之下”。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一:“溥天,今作‘普’,同匹古反。《诗》云:‘溥天之下。’传曰:‘溥,大也’,亦遍也。”《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功冒溥天,声贯罔极。” 宋 王禹偁 《谢转刑部郎中表》:“荼蓼之情既遵于易月,《蓼萧》之泽遂洽于溥天。”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八:“溥天同偪仄,穷岂独我遭?”

氛祲

(1).雾气。 南朝 宋 王僧达 《七夕月下》诗:“远山敛氛祲,广庭扬月波。”氛,一本作“ 雰 ”。 唐 杜甫 《诸将》诗之四:“回首 扶桑 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2).指预示灾祸的云气。《诗·大雅·灵台》“经始灵臺” 宋 朱熹 集传:“国之有臺,所以望氛祲,察灾祥,时观游,节劳佚也。”《明史·胡深传》:“ 亮祖 等克 崇安 ,进攻 建寧 。 友定 将 阮德柔 固守。 深 视氛祲不利,欲缓之。”

(3).比喻战乱,叛乱。 南朝 梁 沉约 《王亮王莹加授诏》:“内外允谐,逆徒从慝,躬卫时难,氛祲既澄,并宜光赞缉熙,穆兹景化。”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飞尘埃而匝地,白日为之昼昏;扫氛祲以稽天,沧溟为之晦色。”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三表》:“外不能出奇画策,廓氛祲而偃干戈;内不能阜俗安人,救惸嫠而躋富寿。” 明 唐顺之 《提督军务兼巡抚谢表》:“岛屿之氛祲未销,惧海波之再沸。” 清 顾炎武 《山海关》诗:“ 杨公 筑二翼,东西立罗郭,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庆绵

谓福泽绵延。《晋书·赫连勃勃载记》:“然纯曜未渝,庆緜万祀,龙飞漠南,凤峙朔北。”

鸿祚

鼎盛的王业;经久不衰的国运。《隋书·音乐志下》:“善既福,德斯辅,流鸿祚,徧区宇。”《明史·外戚传·陈公》:“萝图肇开,鸿祚峩巍,日照月临,风行霆驰。” 清 龚自珍 《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固不必区区儒生,抱螻蚁之忠,逞隙穴之窥,自命忠孝,始克赞夫景烈与鸿祚也。”

麟阁

亦作“麐阁”。“ 麒麟阁 ”的省称。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当令 麟阁 上,千载有雄名。”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猿》:“ 紇 子 欧阳诵 ,面似猴。 长孙无忌 嘲之曰:‘谁於 麟阁 上画此一獮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麐阁 糟邱样子殊,罡风正厉片时无。”

蕃宣

即藩垣。蕃,通“ 藩 ”。宣,通“ 垣 ”。本指藩篱与垣墙。引申为藩屏护卫。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宋 曾巩 《襄州与交代孙颀启》:“方图间燕之宜,自请蕃宣之便。” 宋 陆游 《上陈安抚启》:“久以臺省之英,出试蕃宣之绩。” 明 宋濂 《浙东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记》:“于时右丞 李公 ,实以上之懿亲,总受蕃宣之寄,而兼命参知政事。”

换符

谓调任或任满离去。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惧换符之日,还復齎恨,无乃遗誚於来者乎!”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诸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襟带

(1).衣襟和腰带。《后汉书·蔡邕传》:“ 邕 性篤孝,母常滞病三年, 邕 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2).谓山川屏障环绕,如襟似带。比喻险要的地理形势。 汉 张衡 《东京赋》:“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巖险与襟带。”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三秦 六辅之奥区,五岳四瀆之襟带。” 清 侯方域 《定鼎说》:“闻之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舌,不以关陲为襟带也。”

(3).比喻切于实用,不可暂离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夫《尔雅》者, 孔 徒之所纂,而《诗》《书》之襟带也。” 唐 柳宗元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屨,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衝牙之响发焉。”

(4).比喻贴近之处。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余少长 大梁 ,豢养於保抱之手,即 淮 泗 之间,近在襟带,未尝眼见身到。” 清 唐甄 《潜书·非文》:“古之善言者,根於心,矢於口,徵於事,博於典,书於策简,采色焜燿。以此言道,道在襟带;以此述功,功在耳目。”

(5).拱卫;控制。《魏书·任城王云传》:“时四中郎将兵数寡弱,不足以襟带京师。” 唐 颜真卿 《谢荆南节度使表》:“窃以 荆南 巨镇, 江 汉 上游,右控 巴 蜀 ,左联 吴 越 ,南通五岭,北走上都,寇贼虽平,襟带尤切。”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藩邦》:“至如 朝鲜 襟带海表,屏障中原,无 朝鲜 则 辽水 东西皆将受警。” 郭沫若 《南京印象》六:“高耸在山头的一座城堡式的建筑,襟带双江,俯瞰全市。”

(6).代称防卫或监察之事。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 循王 悝 , 桓帝 同产,以怀逆谋,黜封 癭陶王 。以公长於襟带,拜 鉅鹿 太守。 悝 畏怖明宪,检于静息。”

油幕

亦作“ 油幙 ”。涂油的帐幕。《宋书·刘瑀传》:“ 朱脩之 三世叛兵,一旦居 荆州 ,青油幙下,作 谢宣明 面见向,使斋师以长刀引吾下席。” 唐 司空曙 《送人归黔府》诗:“油幕晓开飞鸟絶,翩翩上将独趋风。”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油幕》:“ 长安 贵家子弟每至春时游宴,供帐於园圃中,随行载以油幕,或遇阴雨,以幕覆之,尽欢而归。”旧时亦借指将帅的幕府。 唐 刘禹锡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几年油幕佐征东,却泛沧浪狎钓童。” 宋 陆游 《上王宣抚启》:“昨属元臣,暂临西鄙,获厠油幕众贤之后。”

湘流

指 湘江 。《楚辞·渔父》:“寧赴 湘 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汉 刘向 《九叹·离世》:“櫂舟杭以横濿兮,济 湘 流而南极。”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委舟 湘 流,往观 南岳 。”

和气

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嘈嘈

(1) 众声喧杂的样子

(2) 形容声音的粗重

大弦嘈嘈如急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

嘈嘈切切错杂乱

比屋

(1).所居屋舍相邻。《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荀彧 进之 太祖 ”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畿 自 荆州 还,后至 许 ,见侍中 耿纪 ,语终夜。尚书令 荀彧 与 纪 比屋,夜闻 畿 言,异之……遂进 畿 於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罗 与 贾 ,比屋而居。”

(2).家家户户。常用以形容众多、普遍。 汉 徐干 《中论·谴交》:“有策名於朝而称门生於富贵之家者,比屋有之。”《魏书·袁翻传》:“ 淮 海输诚, 华阳 即序,连城请面,比屋归仁。” 唐 罗邺 《牡丹》诗:“落尽春红始见花,花时比屋事豪奢。” 宋 司马光 《乞罢陕西义勇札子》:“ 陕西 之民,比屋凋残。” 明 高启 《大水》诗:“ 东江 入门流,比屋如败船。”

(3).借称老百姓。《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由是文武百辟,岳牧羣贤,至於比屋之伦,尽祝当阳之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务俾比屋同沾实惠,小民咸受更生,用称朕子爱元元、抚育安全至意。”

欢声

欢心地发出呼声

闲民

亦作“闲民”。1. 周 代指未被授田,与人为役,无常职者。《周礼·天官·大宰》:“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閒民,谓无事业者,转移为人执事者,今佣赁也。” 孙诒让 正义:“此民无常职事,转移无定,与人为役,故谓之閒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林勋 ﹞尝进《本政书》,欲渐復 三代 井田之法……其无田而为閒民,与非工商在官而为游惰末作者,皆为驱之使为隶农。” 范文澜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问题》:“不得受田的馀夫称为闲民,或助宗子和其他有田人耕田,或从事工商业。”

(2).泛指无业的人。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作牧于 金 , 金 人允怀。沟防 汉 滸,垫沃卒移。增我岁食,易其芋魁。游手閒民,相顾聚来。” 宋 陆叡 《甘州·寿贾师宪》词:“论从来活国,论功第一,无过丰年。办得閒民一饱,餘事笑谈间。”

遥想

回想很久以前的事

遥想当年

风传

辗转流传,也指传闻,道听途说

风传未必可信

花阴

为花丛遮蔽而不见日光之处。 唐 郑谷 《寄赠孙路处士》诗:“酒醒蘚砌花阴转,病起渔舟鷺跡多。” 元 张翥 《半村为傅处士赋》诗:“两岸花阴连第宅,一川草色散鸡豚。”《红楼梦》第七九回:“话説 宝玉 才祭完 晴雯 ,只听花阴中有个人声,倒吓了一跳。” 许地山 《缀网劳蛛》:“ 尚洁 陪她在花阴底下走着。”

柳丝

垂柳枝条细长如丝,因以为称。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宋 杨万里 《过临平莲荡》诗之四:“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 元 曹德 《清江引》曲:“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红楼梦》第二七回:“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田汉 《四季歌》:“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 长江 。”

鹤瘦

清瘦;瘦削。鹤状貌瘦骨伶仃,故称。 唐 白居易 《酬杨九弘贞长安病中见寄》诗:“龙卧心有待,鹤瘦貌弥清。” 宋 苏轼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丹颊

发红的脸颊。 唐 许浑 《和李相国》诗:“霜合凝丹颊,风披敛素襟。” 宋 陈师道 《次韵晁无斁冬衣见寄》:“覆杯不待回丹颊,危坐犹能作直身。”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一折:“往常开怀常是笑呵呵,絳云也似丹颊若频婆。”

如旧

如故;跟原来一样

小桥,荷花,…一切如旧

西班

(1).古称内阁各官。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内阁各官古称》:“内阁各官古称西班。”

(2). 唐 代指武官。《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元年》:“ 浙 东山海幽阻,可以计取,难以力攻。西班中无可语者。” 胡三省 注:“ 唐 凡朝会,文官班於东,武官班於西,故谓武臣为西班。”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一:“ 唐 金吾大将军 张直方 ,西班倜儻勋臣也。”

奉觞

举杯敬酒。《礼记·投壶》:“当饮者皆跪,奉觴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汉书·儿宽传》:“臣 宽 奉觴再拜,上千万岁寿。” 唐 李绅 《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诗:“倾手奉觴看故老,拥流争拜见孩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