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百零五首

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偈颂二百零五首原文

大众退后,妙超窠臼。
不用安排,何须饤饾。
动弦别曲孰知音,舒肠沥胆渠开口。
丛林切莫乱商量,三世诸佛不知有。

诗词问答

问:偈颂二百零五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偈颂二百零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大众

(1) 众多的人

(2) 泛指民众,群众

大众歌曲

退后

退下,退去

站在门周围的民兵退后让法官们通过

窠臼

现成格式;老套子

不落窠臼

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安排

事先规定的程序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饤饾

(1).将食品堆迭在盘中,摆设出来。 唐 韩愈 《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诗:“呼奴具盘飱,飣餖鱼菜赡。” 宋 王安石 《甘棠梨》诗:“主人捐千金,飣餖留四坐。”

(2).指摆设的多而杂的食品。 宋 黄庭坚 《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诗:“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飣餖梨枣多。”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生肉劝酒》:“ 张 归而愠曰:‘……羊一槃,猪一槃,鸭、鷄各一槃,凡四品,槃各四巨楪,皆生物也。飣餖虽丰,岂復可食!’”

(3).比喻堆砌、杂凑。 宋 杨万里 《归途观刘寺新迭石山》诗:“细看分明非飣餖,如何彫得许玲瓏!”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唐 人虽为律诗,犹以韵胜,不以飣餖为工。” 余嘉锡 《论学杂著·马子才文》:“‘宛委别藏’中所收 元 人类书有二种,一曰《羣书通要》,二曰《羣书类编故事》,所列多习见,无甚珍秘,且有讹误……《羣书通要》尤飣餖简略。”

(4).指词句的安排罗列。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七:“ 杨梦信 有《题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二絶》,其一云:‘学诗元不离参禪,万象森罗总现前,触着现成佳句子,随机飣餖便天然。’”

别曲

(1).送别之曲。 北周 庾信 《对宴齐使》诗:“酒正离盃促,歌工别曲悽。” 唐 刘禹锡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诗:“离筵出苍莽,别曲多悲辛。”

(2).送神之词。 唐 李贺 有《神絃别曲》。

孰知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别》诗:“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復伤其寒。” 唐 韩愈 《复志赋》:“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

沥胆

比喻竭诚效忠

披肝沥胆

沥胆订交

沥胆陈诉

开口

(1) 张口说或笑

没等我开口,他就抢先替我说了

(2) 新刃磨、抢,使之锋利

(3) 河水冲破堤防

丛林

(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切莫

务必不要。 南唐 冯延巳 《应天长》词:“同心牢记取,切莫等閒相许。” 宋 梅尧臣 《闻欧阳永叔谪夷陵》诗:“ 黄牛 三峡 近,切莫听愁猨。”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正要告诉你呢:你这几天切莫到我寓里来看我了。”

商量

(1) 交换意见

和他家里的人商量过此事

(2) 商讨

他总是蹲在草地上和别人商量

(3) 购买,问价

终日价无人商量。——《宣和遗事》

三世

(1) 三代,常指祖孙三代

(2) 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