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恭瞻原文

太祖高皇帝所,贻甲胄武库。

三曾器龙楼十袭,缇千年过合甲七。

属鄙函犀仰烈诚,天授思艰敢志携。

雄关为近户安恃一丸泥。

诗词问答

问:恭瞻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恭瞻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十八

参考注释

太祖

开国皇帝的通称

遵太祖法。——清· 张廷玉《明史》

皇帝

(1) 君主制国家——帝国(如古罗马帝国、 * )的君主或统治者。在中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

皇帝盛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皇帝行宫。——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天帝,上帝

甲胄

盔甲衣胄

躬擐甲胄。——《左伟·成公十三年》

甲胄之士

武库

(1) 军械库,贮存武器和军事装备的地方

(2) 旧时也比喻富有才能的人

龙楼

(1). 汉 代太 * 门名。《汉书·成帝纪》:“上尝急召,太子出 龙楼门 ,不敢絶驰道,西至 直城门 ,得絶乃度,还入 作室门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2).借指太子所居之宫。《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 龙楼 而问竖,入 虎闈 而齿胄。” 李周翰 注:“ 龙楼 , 汉 太子门名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忠义》:“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出入 龙楼 ,垂将一纪。”《白雪遗音·马头调·太子逃难》:“想当初,锦殿皇宫把福享彀,生长在 龙楼 ;到而今,后面追赶无人救,龙目泪交流。”

(3).借指太子。 唐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五十韵》:“凤驾瞻西幸,龙楼议北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杜相国 侍学龙楼一十七载, 咸丰 壬子薨於位。”

(4).指朝堂。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已去龙楼籍,犹分御廩储。”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只恐他步云梯,登月殿,上龙楼,题虎榜,不念旧日鸞凰。” 清 曹寅 《明月逐人来·自御园与高渊公踏月归村寓》词:“长念龙楼待漏,一丸冷雪,偏难过,玉阑百折。”

十袭

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宋 欧阳修 《谢赐<汉书>表》:“十袭珍藏,但誓传家而永寳。”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琢为时样供翰墨,十袭包藏百金贵。” 宋 杨万里 《三辰砚屏歌》:“怀璧未为罪,借书未为痴,公当十袭古锦帊,如何传翫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合甲

用两重犀或兕之皮相合而制成的坚固铠甲。《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合甲,削革里肉,但取其表,合以为甲。” 北周 庾信 《奉报寄洛州》诗:“长旍析鸟羽,合甲抱犀鳞。” 清 江永 《<周礼>疑义举要》卷七:“犀甲兕甲皆单而不合,合甲则一甲有两甲之力,费工多而价重。”

函犀

犀牛皮制的甲。《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 北周 庾信 《同卢记室从军》诗:“函犀恒七属,络铁本千羣。”

天授

指上天所授予;天赋

雄关

雄伟险要的关隘。 明 沉钦圻 《书事》诗:“玉闕悲龙驭,雄关丧虎臣。”《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清 吴伟业 《松山哀》诗:“ 卢龙 蜿蜒东走欲入海,屹然搘拄当雄关。” 毛 * 《忆秦娥·娄山关》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丸泥

(1).一颗泥丸。 汉 刘向 《列仙传·方回》:“时人言得 回 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明史·河渠志二》:“河至 清河 凡四折而后入海。 淮安 、 高 、 宝 、 盐 、 兴 数百万生灵之命託之一丸泥,决则尽成鱼虾矣。”

(2).《东观汉记·隗嚣载记》:“ 元 ( 王元 )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 函谷关 ,此万世一时也。”谓 函谷关 地势险要,易于防守。后用于比喻以极少的力量,可以防守险要的关隘。《晋书·四夷传·吐谷浑》:“以一丸泥封 东关 ,封 燕 赵 之路,迎天子於 西京 ,以尽遐藩之节。” 唐 李益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诗:“平戎三尺剑,封缄一丸泥。”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十一:“莫倚 居庸 三路险,请封 函谷 一丸泥。” 宋 王安石 《西帅》诗:“一丸岂虑封 函谷 ,千骑无由饮 渭桥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封 函谷 之一丸,据 雍州 之九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