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李势女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原文

减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长。
不朱面若花,不粉肌如霜。
色为天下艳,心乃女中郎。
自言重不幸,家破身未亡。
人各有一死,此死职所当。
忍将先人体,与主为疣疮。
妾死主意快,从此两无妨。
愿信赤心语,速即白1-1刃光。
南郡忽感激,却立舍锋芒。
抚背称阿姊,归我如归乡。
竟以恩信待,岂止猜妒忘。
由来几上肉,不足挥干将。
南郡死已久,骨枯墓苍苍。
愿于墓上头,立石镌此章。
劝诫天下妇,不令阴胜阳。

诗词问答

问:《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李势女》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李势女书法作品欣赏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李势女书法作品

全唐诗

参考注释

一分

等于说“一点”、“一些”

减一分则喜。——清·袁枚《祭妹文》

增一分则忧。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中郎

(1).官名。 秦 置, 汉 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 汉 苏武 、 蔡邕 曾任中郎将,后世均以中郎称之。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 中郎 石经后, 八分 盖憔悴。”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十和林卿得女》词:“ 中郎 传业, 蔡琰 词章。”此指 蔡邕 。 元 张翥 《上京秋日》诗:“ 中郎 节在仍归 汉 ,校尉城空罢护 羌 。”此指 苏武 。

(2).次子。 元 成廷珪 《戚戚行》:“大郎荷鍤北开河,中郎买刀南讨贼。”

言重

话说得过重

不幸

(1)

(2)

指死亡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清·洪亮吉《治平篇》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汉书·李广苏建传》

(3)

指意外挫折或灾祸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破身

指青年女子或男子第一次 *

未亡

(1).指亡国的孑遗。 唐 韩愈 《曹成王碑》:“先王讨 蔡 ,实取 沔 蘄 安 黄 ,寄惠未亡。”

(2).旧指妇女的丈夫死后,丧服未满之时。 唐 白居易 《判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况居丧未卒,改适无文。苟失节於未亡,虽復仇而何有?”

(3).见“ 未亡人 ”。

先人

(1) 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2) 专指已故的父亲

辱王之先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先人还家。——宋· 王安石《伤仲永》

疣疮

疣子。 唐 白居易 《和<李势女>》:“忍将先人体,与主为疣疮?妾死主意快,从此两无妨。”

主意

(1) 主见

这个人有主意

(2) 办法

好主意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无妨

不妨

有意见,无妨直率提出来

赤心

(1) 赤诚的心;丹心

一片赤心

(2) 指物品、植物、果实内部为红色

速即

犹立即。《万花楼》第四八回:“太后双目不明,速即延医调治。”《天雨花》第十七回:“ 仪贞 説罢回头走,二夫人速即后头跟。”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村童夜陪鬼饮》:“见一翁一媪,大呼入门曰:‘何故骗诱吾孙?速即还我。’”

感激

(1) 因为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有好感

感激不尽

我把电话打通了,他感激地谢了我。——《小桔灯》

(2) 对于施恩者怀有热烈友好的感情,促使人去报答恩情

感激施舍

(3) 感动奋发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却立

亦作“却立”。后退站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髮上衝冠。”《金史·逆臣传·仆散师恭》:“至寝殿, 熙宗 闻步屣声,咄之,众皆却立不敢动, 忽土 曰:‘事至此,不进得乎?’”

锋芒

(1) 刀剑的尖端或刃部

锋芒所向

(2) 比喻才干、锐气

锋芒毕露

锋芒逼人

抚背

(1).抚摩脊背。表示安慰、关切等。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出送抚背我涕挥,行行正直慎脂韦。”

(2).比喻控制背面的要害。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西南当扼喉之势,东北承抚背之机。”

阿姊

姐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唐 李商隐 《骄儿诗》:“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归乡

归心向往。《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 汉 郑玄 笺:“天丰大先三正之后世,谓居以大国,行天子之礼乐,然而无有能以德自遂达於天者,故天下归乡 汤 。”

回乡。《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太后愍 阴氏 之罪废,赦其徙者归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父老传言, 屈原 既流放,忽然暂归乡。”

信待

信任。《宋书·恩倖传·阮佃夫》:“ 永光 中, 太宗 又请为世子师,甚见信待。”《北齐书·孙腾传》:“ 腾 早依附 高祖 ,契阔艰危,勤力恭谨,深见信待。”《新唐书·浑瑊传》:“天性忠谨,功高而志益下,世方之 金日磾 ,故帝终始信待。”

岂止

何止;不仅

岂止曝光,弄不好要追究刑事责任

猜妒

亦作“ 猜妬 ”。猜疑妒忌。 唐 萧颖士 《江有枫》诗之九:“有鸟有鸟,粤鸥与鷺。浮湍戏渚,皎然洁素,忘其猜妒。” 宋 孙光宪 《遐方怨》诗:“任人猜妬恶猜防,到头须使似鸳鸯。”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几上肉

案上的肉,比喻任人宰割。《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月犯心中央大星”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左将军 张郃 等舳艫直渡,击其 南渚 ,贼赴水溺死者数千人,又为地道攻城,城中外雀鼠不得出入,此几上肉耳!”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干将

办事干练、能起重要作用的人

别看他貌不出众,在厂里可是一位干将

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上头

旧指女子出嫁时将头发拢上去结成发髻。这种习俗称为上头,又叫及笄

立石

树立碑石。《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 始皇 东行郡县,上 邹嶧山 ,立石。” 唐 杜甫 《石笋行》:“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新唐书·张仲武传》:“ 仲武 表请立石以纪圣功,帝詔 德裕 为铭,揭碑 卢龙 ,以告后世。”

劝诫

见“ 劝戒 ”。

不令

(1).不善;不肖。《诗·小雅·十月之交》:“爗爗震电,不寧不令。” 郑玄 笺:“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徵。”《左传·宣公十四年》:“寡君有不令之臣 达 ,构我敝邑於大国。” 唐 元稹 《莺莺传》:“慈母以弱子 * 见託,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佚之词!” 明 杨慎 《二伯论下》:“ 秦繆公 不幸而畜此不令之臣,千里而袭人,强贼之行也。”

(2).没有命令。《孙子·九地》:“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孔子家语·好生》:“ 孔子 曰:‘以此观之, 文王 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

(3).不听从命令。《韩非子·说疑》:“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魏书·北海王详传》:“昔者, 淮 夷叛命,故有三年之举; 鬼方 不令,乃致淹载之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