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岁正月七日李大参德馨邀余偕宪副冯佩之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原文

云影天光入画楼,清时冠盖幸兹游。

德星今日看重聚,萍迹他乡喜再留。

花外清歌频送酒,灯前促席谩藏阄。

凭谁传与关门吏,不到厌厌且未休。

诗词问答

问:《丙午岁正月七日李大参德馨邀余偕宪副冯佩之佥宪庄仪甫为同年会燕于滕王阁相与联句四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江源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2. 冯

参考注释

云影

(1).云的影像。 南朝 梁元帝 《夜宿柏斋》诗:“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 宋 叶梦得 《满江红》词:“云影淡,天容窄。晓风漪十顷,暖浮晴色。”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这些时想晨鐘暮鼓,马足车尘,细看来恰便似云影空中尽。” 沙汀 《夏夜》:“水田明晃晃的,倒映着天光云影。”

(2).比喻妇女的美发。 宋 黄机 《眼儿媚》词:“鬔鬆两鬢飞云影,鈿合未梳妆。” 宋 陈著 《洞仙歌·次韵花蕊夫人》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云影鬅鬙翠山远。”

天光

(1) 日光;天空的光辉

我们且离了这个地方,外面见见天光,可好不好?——《儿女英雄传》

水色天光

(2) 白昼

来回九十里,现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老残游记续集遗稿》

(3) 天色

(4) 〈方〉∶早晨;天亮

(5) 天色与湖光

上下天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画楼

雕饰华丽的楼房。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聚靄笼仙阁,连霏绕画楼。” 宋 李清照 《浪淘沙·闺情》词:“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红楼梦》第二八回:“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清时

清平之时;太平盛世。《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时。” 张铣 注:“清时,谓清平之时。” 三国 魏 曹操 《清时令》:“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慙清时。”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清时低赁 伯通 廡,残年高枕 瞿曇 书。”

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 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德星

(1).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史记·孝武本纪》:“望气 王朔 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復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 汉 家封禪,天其报德星云。’” 司马贞 索隐:“今按:此纪唯言德星,则德星,岁星也。岁星所在有福,故曰德星也。”《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於有道之国。”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四:“ 陈仲弓 从诸子姪造 荀季和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北史·韦敻传》:“ 弘正 乃赠诗曰:‘德星犹未动,真车詎肯来?’”

(2).喻指贤士。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全 蜀 多名士, 严 家聚德星。” 明 许时泉 《兰亭会》:“归去奈何春,且开顰,纵没金人,也有德星分,莫使 秦 人独擅名。”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重聚

又一次聚在一起

老友重聚

萍迹

见“ 萍迹 ”。

亦作“ 萍跡 ”。喻人四处漂流,行踪无定。 唐 牟融 《有感》诗之一:“十年漂泊如萍跡,一度登临一悵神。” 宋 黄公度 《春日怀王庆长》诗:“王孙缘底事,萍迹久他乡。” 明 徐霖 《绣襦记·套促缠头》:“金尽牀头惹厌憎,风波萍迹任浮沉。”

他乡

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清歌

(1) 无乐器伴奏的歌唱

(2) ∶清脆的歌声

频送

屡屡传送。《上海滩》1990年第1期:“有意无意地在谈笑间频送秋波。”

促席

坐席互相靠近。《文选·左思<蜀都赋>》:“合樽促席,引满相罚。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李善 注:“ 东方朔 六言诗曰:‘合樽促席相娱。’” 唐 韩愈 《送浮屠令纵西游序》:“乘閒致密,促席接膝,讥评文章,商较人士。” 明 唐寅 《题画》诗:“促席坐鸣琴,写我平生心。”

谩藏

谓收藏东西不谨慎。谩,通“ 漫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效款》:“那里是无端揖盗自开门,端不为谩藏疎诲盗相侵?”参见“ 谩藏诲盗 ”。

关门

关口上的门

不到

(1)

不足,少于…

不到四分钟驶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师抱怨那个孩子不到学校上课

(3)

不周到

我们是粗人,照顾不到,请多原谅

厌厌

整齐茂盛貌;秀美貌。《诗·周颂·载芟》:“厌厌其苗,緜緜其麃。” 郑玄 笺:“厌厌其苗,众齐等也。”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趁着这厌厌露华,对着这澄澄月下,惊的那呀呀呀寒鴈起平沙。”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

(1).安静;安逸。《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毛 传:“厌厌,安静也。” 晋 陶潜 《咏二疏》诗:“厌厌閭里欢,所营非近务。” 逯钦立 校注:“厌厌,安逸貌。” 元 侯克中 《醉花阴》套曲:“凉夜厌厌露华冷,天淡淡银河耿耿。” 清 金人瑞 《宴胡侍御书堂》诗:“厌厌毕今夜,僕马汝先归。”

(2).微弱貌;精神不振貌。《汉书·李寻传》:“列星皆失色,厌厌如灭。” 晋 陶潜 《和郭主簿》诗之二:“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曹蜍 李志 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明史·方献夫传》:“虽执大政,气厌厌不振。”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女官则厌厌无生意,略无动作。”

(3).形容病态。 唐 韩偓 《春尽曰》诗:“把酒送春惆悵在,年年三月病厌厌。” 宋 欧阳修 《送张屯田归洛歌》:“季秋九月予丧妇,十月厌厌成病躯。”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一折:“早是这两日茶饭不进,厌厌瘦削。”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七幕:“她头上扎着一条手巾,身上披着一件斗篷,厌厌病容,弱不禁风的样子。”

(4).懒倦;无聊。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 元 李致远 《新水令·离别》套曲:“黯黯愁成阵,厌厌日胜年。”

(5).绵长貌。 南唐 冯延巳 《长相思》词:“红满枝,緑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吏散庭空雀噪簷,闭门独宿夜厌厌。”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不语恨厌厌,何人思故园。”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听彻清音意厌厌,数琳瑯琬琰。” 闻一多 《红豆》诗十一:“相思枕上的长夜,怎样的厌厌难尽啊!”

标签:滕王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