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宫

作者:张仲深 朝代:元代

赤松宫原文

桃源富山水,仙居郁嵯峨。

穹峦逼象纬,绀霞护藤萝。

羽流戴星冠,方曈照皤皤。

或时凌紫气,环拱声相和。

世传平起辈,飙轮振琼珂。

遐登陨遗迹,石羱满山阿。

迥与尘世隔,岩罅豁臼科。

遗兹幻化境,伏物皆骈罗。

我方借笋舆,一览愈宿疴。

竟欲从之游,恐贻来者呵。

诗词问答

问:赤松宫的作者是谁?答:张仲深
问:赤松宫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仲深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仲深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歌韵

参考注释

桃源

(1).“ 桃花源 ”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 《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嶠断来宾。” 唐 杜甫 《北征》诗:“缅思桃源内,益嘆身世拙。” 明 张煌言 《赠卢牧舟大司马》诗:“ 并州 正有来苏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他们缺乏相当的娱乐, * 也是一条出路。所以有许多都在这里面寻觅他们的桃源。”参见“ 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赠长安小主人》诗:“仙路迷人应有术, 桃源 不必在深山。” 元 任昱 《清江引·题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长恨因缘误。”参见“ 桃源洞 ”。

(3). 宋 时 临安县 嘉会门 外 泠水峪 ,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称 桃源 ,为都人游集之地。 苏轼 《介亭饯杨杰次公》诗“丹青明灭 风篁岭 ,环佩空响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 泠水峪 在 嘉会门 外,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为城南胜概,旧呼 桃源 ,游人多集焉。”

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仙居

(1).仙人住所。亦借称清静绝俗的所在。 唐 白居易 《答微之夸越州州宅》诗:“ 贺上人 迴得报书,大夸州宅似仙居。” 明 陈钟盛 《蓬莱阁记》:“夫 蓬莱 境界号称仙居,其説见於山经水注所记,骚人韵客所托兴,不一而足。”

(2).借指歌妓居处。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

(3).县名。在今 浙江省 。 宋 景德 四年始置。以产白术著名。参见“ 仙居术 ”。

(4). 杭州 灵隐山 的别名。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北山胜迹》:“ 灵隐山 ,去城四十二里,高九十二丈,周一十二里,亦曰 灵苑 ,曰 仙居 ,曰 武林 ,俗称 西山 。其山起 歙 ,出 睦 ,跨 富春 ,控 餘杭 ,蜿蜒数百里,结局于 钱唐 。”

嵯峨

形容山势高峻

故园不可见,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顶嵯峨

怪石嵯峨

象纬

象数谶纬。亦指星象经纬,谓日月五星。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 师延 者, 殷 之乐人也。设乐以来,世遵此职。至 师延 ,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 齐治平 注:“象纬,象数讖纬。象数谓龟筮之类;讖纬谓讖録图纬、占验术数之书。” 唐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诗:“天闕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仇兆鳌 注:“象纬,星象经纬也。” 明 唐顺之 《答周约庵中丞》:“ 淮阴 、 南阳 之事,固万不敢一冀焉,至如象纬、地形诸家之学,如来书所称 管 邓 所长,亦何敢不自量而揽焉。” 清 顾炎武 《题李先生矩亭序》:“ 天启 中,权阉柄国,闻君通阴阳象纬之学,遣使徵之,辞疾不就,洁志以终。”

藤萝

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的通称

羽流

谓道人,道士。 宋 米芾 《西园雅集图记》:“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絶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 宋 陆游 《行在寿宁观碑》:“金符象简,羽流毕集。”《明史·佞倖传·继晓》:“羽流加号真人、高士者,亦盈都下。”

戴星

(1).顶着星星。喻早出或晚归。 唐 王绩 《答冯子华处士书》:“或时与舟人渔子方潭并钓,俯仰极乐,戴星而归。” 宋 苏轼 《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对牀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明 李东阳 《先叔父李父墓志铭》:“悉力勤事,戴星触雾,或远涉 江 汉 ,未尝告勩。” 清 钮琇 《觚賸·两大文章》:“臣趋朝之限,虽迫於戴星;而问寝之私,倍悬於爱日。”

(2).《吕氏春秋·察贤》:“ 宓子贱 治 单父 ,弹鸣琴,身不下堂,而 单父 治。 巫马期 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 单父 亦治。”后因以“戴星”为称扬吏治或能吏之典。 唐 罗隐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诗:“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清 钱谦益 《杨应震授文林郎制》:“以蕞尔弹丸之邦,值累年捐瘠之后,戴星为治,计日有程。”

(3).马名。《诗·秦风·车邻》“有马白颠” 唐 孔颖达 疏:“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也。”

(4).鱼名。《太平御览》卷九四○引《临海水土记》:“戴星鱼,状如鳶鱼,背上有两白璫如指大。因名之云。”

(5).谷精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谷精草》。

皤皤

(1).白发貌。形容年老。《汉书·叙传下》:“ 营平 皤皤,立功立论。” 颜师古 注:“皤皤,白髮貌也。”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皤皤 董叟 ,谋我 平阴 ,三军縞素,天下归心。” 前蜀 贯休 《秋末入匡山船行》诗之四:“谁如垂钓者,孤坐鬢皤皤。”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苞苴不行请謁絶,满朝黄髮皆皤皤。”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皇风初扇, 北 园皤皤;表此介士,裴回山阿。”

(2).洁白貌。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蒋琛》:“有俳优扬言曰:‘皤皤美女,唱《公无渡河歌》。’”

(3).丰富貌。《文选·左思<魏都赋>》:“丰肴衍衍,行庖皤皤。” 李善 注引 王肃 曰:“皤皤,丰多貌也。”

(4).腹大貌。 陈三立 《题顾石公<松花江踏雪寻诗图卷子>》诗:“皤皤之腹高颊权,咄嗟白眼横青天。”

或时

有时。《史记·汲郑列传》:“丞相 弘 燕见,上或时不冠。”《后汉书·朱穆传》:“及壮耽学,鋭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队阬岸。”《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或时看到闹处,不觉心痒,口里漏出着把来指手画脚教人,定是寻常想不到的妙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那帘内或时巧囀鶯喉,唱一两句词儿。”

紫气

紫色的霞气,古人以为瑞样的征兆

紫气舒其石。——唐· 李朝威《柳毅传》

环拱

(1).犹环绕。 唐 杨炯 《浑天赋》:“天有北辰,众星环拱。”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远近群峯环拱,亦佳境也。” 清 曾国藩 《新宁刘君墓碑铭》:“夫夷之南,万山环拱。”

(2).犹禁卫。 唐 白居易 《姚成节右神策将军知军事制》:“环拱之职,得不勉歟!”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一:“及前宰执侍从大第,环拱盖以百数。”《宋史·仪卫志一》:“綦天下之贵,一人而已。是故环拱而居,备物而动,文谓之仪,武谓之衞。”

相和

互相应和

当哭相和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世传

世代相传;祖传

飙轮

亦作“飊轮”。亦作“飈轮”。1.指御风而行的神车。 唐 陆龟蒙 《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之一:“莫言洞府能招隐,会辗飆轮见 玉皇 。” 明 汤式 《一枝花·送车文卿归隐》套曲:“比鹤上人不驭飆轮,比山中相不登仕版,比壶内翁不炼金丹。” 明 刘基 《钧天乐》诗:“风师咆哮虎豹怒,银汉汹涌天鷄啼。飆轮撇捩三岛过,海水尽是青玻璃。”

(2).喻飞驰的舟车。 邵瑞彭 《北行杂诗》:“飈轮去去似追风,叶底轻云几处通。” 郭沫若 《宿阳泉市》诗:“飆轮迎月入 阳泉 ,灯火照明半壁天。”参见“ 飆车 ”。

琼珂

即玉珂。 元 王沂 《冬日同李仲善登慈恩塔》诗:“天梯如可到,从此振琼珂。” 元 张仲深 《赤松宫》诗:“世传平起辈,飈轮振琼珂。”参见“ 玉珂 ”。

遐登

升天,仙逝。 晋 束晳 《吊萧孟恩文》:“呜呼哀哉,精爽遐登,形骸幽匿,有邪亡邪,莫之能测。”

遗迹

前人留下的痕迹

瞻顾遗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山阿

山岳;小陵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晋· 淘潜《挽歌》

尘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间,现实世界

臼科

(1).臼形的坑。 唐 韩愈 《石鼓歌》:“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量度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孙汝听 注:“谓安石鼓处。”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日短循除廡,溪寒出臼科。”

(2).同“ 臼窠 ”。 宋 黄庭坚 《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 晁 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

化境

奇妙的境界

十方国土,是佛化境。——《华严经》疏

骈罗

骈比罗列。 汉 王逸 《九思·哀岁》:“羣行兮上下,駢罗兮列陈。”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景云蔚岳,秀星駢罗。” 宋 司马光 《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散念作语》:“肴羞交错,笙磬駢罗。”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至若於各行省中,择其人物之駢罗,土产之丰阜,山川之险要者,命将军都统之,而 汉 人不得居其职。”

笋舆

竹舆。 宋 王安石 《台城寺侧独行》诗:“独往独来山下路,笋舆看得緑阴成。” 宋 陆游 《大醉归南禅弄影月下有作》诗:“天风吹笋舆,快若凌空游。” 清 赵翼 《山行杂诗》:“我老不能行,笋舆代步履。”

一览

用图表或简明的文字做成的关于概况的说明(多用做书名)

“北京名胜古迹一览”

宿疴

旧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公方卧疾,闻命束装,星夜兼程,宿疴益剧。”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序》:“骨肉凋零,老怀索寞,宿疴时作,精力益衰。”

来者

(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