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玉笥何炼师

作者:陈元晋 朝代:宋代

别玉笥何炼师原文

诚斋已古人,文字上无古。
云龙涉相从,傅家有文武。
异闻蕲一面,渴予心独苦。
龙门快先登,羡子赏音遇。
廖师抱长材,弥明吐奇语。
牵聊千载名,政以韩子序。
君从萧滩来,我向赣水去。
饥驱我漫出,可耐尘土污。
云山固招君,底事闯城府。
秋姜君且归,我行方出户。
稻梁亦何味,茯苓自堪煮。
何时扣白云,借我一坐具。

诗词问答

问:别玉笥何炼师的作者是谁?答:陈元晋
问:别玉笥何炼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元晋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元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云龙

(1).云和龙。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 五代 齐己 《春雨》诗:“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前蜀 杜光庭 《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犹风虎以相须,若云龙而感契。”

(2).《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 明 张居正 《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是谓云龙。”

(3).喻朋友相得。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稚存答诗再简奉酬》:“昔 唐 有 韩 孟 ,云龙两连翩。” 清 徐夔 《移居赠永夫》诗:“尔我重订云龙交,岁惟作噩月当且。”

(4).即龙。《易·乾》:“云从龙。”故称。 唐 张祜 《忆游天台寄道流》诗:“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 南唐 沉汾 《续仙传·酆去奢》:“﹝ 安和观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见云龙、雷公、电姥,神鬼甚众。”

(5).喻豪杰。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

(6).骏马的美称。《文选·曹植<七启>》:“僕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駟,饰玉輅之繁缨。” 李善 注:“马有龙称,而云从龙,故曰云龙也。《周礼》曰:凡马八尺已上为龙。”

(7). 汉 宫殿门名。《文选·班固<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 云龙 之庭。” 吕延济 注:“ 云龙 ,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飞 云龙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综 注:“ 德阳殿 东门称 云龙门 。”

(8).山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 宋 苏轼 《访张山人得山中二字》诗之二:“万木锁 云龙 ,天留与 戴公 。”自注:“ 云龙 ,山名。”

(9).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 宋 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 宋 舒亶 《菩萨蛮·湖心寺席上赋茶》词:“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 宋 黄庭坚 《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杨休》诗:“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明 高启 《赠墨翁沉蒙泉》诗:“人间留藏敢轻试,传玩正比云龙茶。”参见“ 龙团 ”。

相从

(1).跟随,在一起。《史记·日者列传》:“ 宋中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汉书·食货志上》:“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相从结茆舍,曝背谈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狸》:“弟与之相从半年,且赖渠拯恤,义均伉儷,难诬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并。 宋 苏轼 《岐亭》诗序:“凡余在 黄 四年,三往见 季常 ,而 季常 七来见余,盖相从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你儿子留在这里做女婿,两家相从了。”

文武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郑玄 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2).特指武事、军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诗·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万邦为宪。” 朱熹 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汉书·朱云传》:“ 平陵 朱云 ,兼资文武。”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南史·宋纪上·武帝》:“謁 汉 长陵 ,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济 《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参见“ 文武火 ”。

(6). 周文王 与 周武王 。《诗·大雅·江汉》:“ 文 武 受命, 召公 维翰。” 郑玄 笺:“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 宋 苏轼 《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异闻

(1).别有所闻;所闻不同。《论语·季氏》:“ 陈亢 问于 伯鱼 曰:‘子亦有异闻乎?’” 何晏 集解:“以为 伯鱼 孔子 之子,所闻当有异。”《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源流遂往,详略异闻。” 张铣 注:“﹝帝王﹞音乐宴会虽因时权变,源流遂往,而论説其道者,所闻不同。”

(2).新的知识;不同的见闻。《后汉书·杨终传》:“﹝ 赵博 等﹞以 终 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往在都,见 诸葛顒 ,曾具问 蜀中 事,云:‘ 成都 城池门屋楼观,皆是 秦 时 司马错 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一一示,为欲广异闻。”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今止探求异闻,採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披读经史,偶有管见,书之别纸;或良朋涖止,传述异闻,客去輒録而藏焉。”

(3).新异之事;奇闻。《后汉书·桓谭传》:“凡人情忽於见事而贵於异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从来説的书不过谈些风月,述些异闻,图个好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女化男》:“又有 庄浪 女子十五岁,亦化为男。与 庄 事仅隔十年,皆在 庄浪 ,亦异闻也。”

一面

(1) 物体的一个表面

(2) 方面

(3) 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他一面跑,一面喊

龙门

楚国都城郢城(现在在湖北省江陵县西北)的东门

先登

(1).先于众人而登。《左传·隐公十一年》:“ 潁考叔 取 郑伯 之旗蝥弧以先登。”《韩非子·内储说上》:“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汉书·郦商传》:“从攻 长社 ,先登,赐爵封 信成君 。”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答王尚书送生口书》:“在此诸军,实增募勇,既壮尚书之节,又美先登之功。”《明史·戚继光传》:“ 继光 先登,左右军继之。”

(2).指先锋。《后汉书·段熲传》:“追讨南度 河 ,使军吏 田晏 、 夏育 募先登。”《三国志·吴志·丁奉传》:“ 秦 为先登,屯於 黎浆 ,力战有功,拜左将军。”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3).比喻出众的人才。 唐 柳宗元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相与称其文……咸推让为先登。”亦比喻优良的物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豌豆》:“豌豆种出西 胡 ,今北土甚多……百穀之中,最为先登。”

赏音

知音。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之一:“夫临博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 金 段成己 《望月婆罗门引》词:“风流已置,抚遗编,三叹赏音稀。” 清 赵翼 《王梦楼挽诗》之二:“黠痴各半无真癖,谤誉相兼有赏音。”

长材

(1).高大的优质材木。 唐 上官逊 《松柏有心赋》:“大厦方构,长材是求。”

(2).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唐 元稹 《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军节度使制》:“朕以 浚 郊重地,尤藉长材,俾为司空,以表东夏,持我邦宪,用清尔人。”一本作“ 良材 ”。

(3).比喻出众的才能。《明史·卢象昇传》:“虽有长材,从何展布。”

吐奇

(1).出奇谋。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赞》:“昂昂 子敬 ,拔跡草莱,荷担吐奇,乃构 云臺 。”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故藏器者珍於变通随时,英逸者贵於吐奇拨乱。”《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临危吐决” 元 胡三省 注:“吐决,谓吐奇决策也。”

(2).发出异采。 刘师培 《文说·耀采》:“ 赵至 《入关》之作, 鲍照 《大雷》之篇, 叔庠 擢秀於 桐庐 , 士龙 吐奇於 鄮县 ,游记之正宗也。”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韩子

(1).指 战国 韩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 韩子 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陈书·袁宪传论》:“ 韩子 称为人臣委质,心无有二。 宪 弗渝终始,良可嘉焉。”

(2).指 唐 韩愈 。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 韩子 曰:‘ 尧 以是传之 舜 , 舜 以是传之 禹 。’” 明 高启 《驱疟》诗:“ 韩子 盖有託,谁能辨其诗?”按, 韩愈 有《谴疟鬼》诗。 清 刘大櫆 《程书原传赞》:“余未识 秋官 , 秋官 一见余文,即以为今之 韩子 。” 清 董正位 《<归震川先生全集>序》:“ 唐 之中叶称 韩子 ,而与 韩子 同时者有 柳子厚 、 李习之 。”

(3).书名。《韩非子》的旧称。《汉书·艺文志》:“《韩子》五十五篇。名 非 , 韩 诸公子,使 秦 , 李斯 害而杀之。”

饥驱

指为衣食而奔忙。语本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此行谁使然?似为飢所驱。” 清 唐孙华 《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我因飢驱走乞食,泥涂蹴蹋疲青驴。” 清 沉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 吴中 马颠 ,能诗,工词曲,而名不出里巷,飢驱潦倒。”

为飢饿所驱使。谓为衣食而奔忙。饥,通“ 飢 ”。语本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此行谁使然?似为飢所驱。” 胡怀琛 《赠陈蜕庵先生》诗:“先生买棹作南旋,我因饥驱困市廛。”

可耐

可奈。《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等富贵不如贫,可耐伊家忒恁村,冷饭将来与我吞。”《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郎驸马传》:“可耐哥哥无道礼,空做人皇管万民。”参见“ 可奈 ”。

尘土

细小的土灰

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城府

城内官府所在地。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

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晋书·愍帝纪论》

为人心无城府

我行

犹言我这里。《水浒传》第十四回:“ 雷横 又駡道:‘贼头贼脸贼骨头,必然要连累 晁盖 !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茯苓

一种多孔菌的菌核。可供食用或作中药。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用。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

自堪

自己能胜任,能忍受。《晋书·隐逸传·谯秀》:“吾气力犹足自堪,岂以垂朽之年累诸君也。” 唐 黄滔 《旅怀》诗:“萧颯闻风叶,惊时不自堪。”《新五代史·唐臣传·刘延朗》:“每帝遣使者劳军,即阳为羸疾不自堪,因数求解总管以探帝心。” 宋 文天祥 《议纠合两淮复兴》诗序:“已而诸将校诸幕皆来,俱愤北不自堪。”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坐具

(1).供人坐的用具。《老残游记》第十回:“洞里陈设甚简,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

(2).佛教语。梵语(尼师檀)的意译。僧人用来护衣、护身、护床席卧具的布巾。见《四分律》卷十九。《续传灯录·明辩禅师》:“﹝师﹞遂摇手曰:‘休懊恼。’以坐具搭肩上作女人拜。”《水浒传》第六回:“知客又与他披了袈裟,教他先铺坐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