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帘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真珠帘原文

山村帘水馆参差帘路。
感羁帘游、正似残春风絮。
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
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鳌署。
迟暮。
谩凭高怀远,帘空独语。
自古。
儒冠多误。
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
醉下白苹洲,看夕阳鸥鹭。
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
休顾。
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

诗词问答

问:真珠帘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真珠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真珠帘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陆游真珠帘书法欣赏

陆游真珠帘书法作品欣赏
真珠帘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山村

山区中的自然村落

沿着山村小道,我找到了大队部,可是不见一个人。——《太行青松》

水馆

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南朝 梁 江淹 《池上酬刘记室》诗:“水馆次文羽,山叶下暝露。” 宋 梅尧臣 《送邵户曹随侍之长沙》诗:“水馆鱼方美,犀舟枕自清。” 元 张可久 《沉醉东风·秋夜旅思》曲:“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掠地

(1).擦过或拂过地面。 唐 方干 《送朱二十赴涟水》诗:“鸞凤取便多如此,掠地斜飞上太虚。” 宋 陆游 《东湖新竹》诗:“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2).掠夺土地。 宋 余靖 《从政六箴·明箴》:“鼠无牙兮穿墉,蜗有角兮掠地。”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霜空

秋冬的晴空。 唐 张说 《和朱使欣》之二:“霜空极天静,寒月带江流。” 宋 范成大 《送江朝宗归括苍》诗:“塔灯落 淮水 ,寺楼倚霜空。” 明 张居正 《中秋前再过关侍御得阳字》诗:“霜空征雁送斜阳,凉月纷纷满 建章 。”

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鸾台

(1).宫殿高台的美称。《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 李善 注:“鸞臺、兰渚,以美言之。” 唐 王勃 《九成宫颂》:“翊鸞臺之广宴,扈鸳砌之仙游。”

(2). 唐 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 垂拱 元年改门下省曰鸞臺。” 宋 梅尧臣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幅狭不堪作詔命,聊备麤使供鸞臺。” 清 朱彝尊 《送曹郡丞贞吉之官徽州》诗:“凤沼趍晨久,鸞臺典籍荣。”

(3).妆台。《敦煌曲子词·天仙子》:“燕语鶯啼惊觉梦,羞见鸞臺双舞凤。” 宋 张先 《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词:“弄妆俱学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 明 高明 《琵琶记·再报佳期》:“鸞臺罢妆,鹊桥初驾,佳期近也,请仙郎到河。”

鳌署

指翰林学士院。 宋 宋祁 《寒食假中作》诗:“鼇署侍臣贪出沐,珉糜珠馅愧颁宣。” 宋 陆游 《真珠帘》词:“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鸞臺鼇署。”

迟暮

黄昏;比喻晚年,暮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迟暮少寝食,清旷喜荆扉。——杜甫《甘林》

迟暮之感

高怀

大志;高尚的胸怀。 南朝 梁 荀济 《赠阴梁州》诗:“徒然怀伏剑,终无报国士。高怀不可忘,剑意何能已。”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咄咄晨昏,叹高怀莫副。”

独语

神志一般清醒而喃喃自语,见人语止。属虚证。多由心气虚,精不养神所致。见于癔病、老年性精神病等。也有人习惯独语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白苹洲

生满蘋草的水边小洲。蘋,水草,叶浮水面,夏秋开小白花,故称白蘋

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菰菜

即茭白。《晋书·张翰传》:“因见秋风起,思 吴中 菰菜、蓴羹、鱸鱼膾。” 宋 司马光 《又和开叔》:“嚮使 吴 儿见,不思菰菜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菰》﹝集解﹞引 苏颂 曰:“春末生白茅如笋,即菰菜也,又谓之茭白,生熟皆可啖,甜美。”参见“ 茭白 ”。

青衫

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书生

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尘土

细小的土灰

收身

(1).指隐退。 唐 韩愈 《和仆射相公朝回见寄》:“放意机衡外,收身矢石间。” 宋 陆游 《闲咏》之五:“危途九折浩无津,晚幸收身作散人。”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收身蓬艾中,所之若穷途。”

(2).缩着身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张君瑞 ﹞曲匝了半餉,收身强起。”

江上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烟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烟雨空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