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潭·其一

作者:王叔果 朝代:明代

梅雨潭·其一原文

结迹趋名山,披衣陟元境。

焕然象界新,逖矣尘嚣屏。

古祠面水开,宝塔凌霄影。

丛林列青松,香台依翠岭。

萝径通逶迤,莲房备幽靓。

满座凝妙香,酌泉试佳茗。

净苑久榛芜,物华兹管领。

移席坐梅潭,沿流溯皇井。

风叶逐杯翻,岩瀑浸衣冷。

摩崖阅旧题,临渊鉴清影。

夷歌调转悠,暮归兴犹悜。

溪碓乱秋声,禅灯留夕景。

感时岁杪临,翻经夜分静。

相对结跏趺,闻钟发深省。

诗词问答

问:梅雨潭·其一的作者是谁?答:王叔果
问:梅雨潭·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叔果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叔果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注释

趋名

追求声名。《列子·杨朱》:“《老子》曰:‘名者实之宾’,而悠悠者,趋名不已。” 唐 王观 《早行》诗:“趋名与趋利,行役几时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朝鲜采风录》:“浮海知今是,趋名悟昨非。”

披衣

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 韦应物 《寄冯著》诗:“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人披衣待旦,别 袁 而归。”

焕然

(1).光明貌。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其母两眼焕然见物。”

(2).光彩貌。 晋 江统 《谏愍怀太子书》:“殿下之美,焕然光明。”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幃幙帘榻,焕然夺目。” 宋 叶适 《丁君墓志铭》:“而穷村陋墅,焕然为王侯贵人幽奇闲丽之境。”

(3).明显貌。《三国志·蜀志·夏侯尚传》:“行有大小,比有高下,则所任之流,亦焕然明别矣。”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或规戒人事,焕然可警,鏘乎在闻。”

尘嚣

指人世间的烦扰、喧嚣

借门游方士,焉测尘嚣外。——陶潜《桃花源诗》

宝塔

佛教徒所建用以藏佛舍利的塔。因装饰有佛教七宝,故称宝塔。现泛指一种类似多层塔楼的远东建筑,常具有华丽的装饰,典型地在分层处挑出翘曲的屋檐,屋角有向上的翘角

凌霄

(1) 迫近云霄。比喻志向高远

浩气凌霄

(2) 凌霄花

丛林

(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青松

青翠的松树

香台

烧香之台。佛殿的别称。 唐 卢照邻 《游昌化山精舍》诗:“宝地乘峰出,香臺接汉高。” 明 陈子龙 《萧山许寺作》诗:“香臺日澹微,祗林烟摇曳。” 清 纳兰性德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词:“手写香臺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翠岭

緑色的山岭。 晋 庾阐 《观石鼓》诗:“翔霄拂翠岭,緑涧漱巖间。” 南朝 宋 谢惠连 《三月三日曲水集》诗:“蜚云兴翠岭,芳飈起华薄。”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诗:“翠岭含烟晓仗催,五家车骑入朝来。”

逶迤

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选·刘峻·广绝交论》

逶迤退食。——《后汉书·杨秉传》

五岭逶迤腾细浪。——毛 * 《长征》

莲房

(1) 莲蓬

(2) 指僧人的居室

幽靓

犹幽静。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五台山日记》:“两旁流泉淙淙,幽靚逈絶。”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八章:“其公室阁楼宏丽,花木幽靚,过於今之大富室矣。”

满座

指剧场、影院等的坐位坐满或有座位的票卖完

凝妙

庄严玄妙。 唐 元稹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轻新便妓唱,凝妙入僧禪。”

酌泉

见“ 酌贪泉 ”。

佳茗

好茶;好茶叶。 宋 苏轼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适得佳茗,愿共尝之。”

榛芜

(1).草木丛杂。形容荒凉的景象。《后汉书·荀彧传》:“今鑾驾旋軫, 东京 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 唐 王勃 《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林院榛芜,轩堂委寂。”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叹 洛阳 倾圮榛芜,痛圣驾蒙尘骄虏。”

(2).指丛杂的草木。 唐 元季川 《山中晚兴》诗:“华叶随风扬,珍条杂榛芜。” 徐特立 《公园设立管见》:“更用园丁数人,辟治当道的榛芜,及清洁林中道路,保护林中树木。”

(3).烦琐累赘。 唐 刘知几 《史通·烦省》:“夫论史之烦省者,但当要其事有妄载,苦於榛芜,言有闕书,伤於简略,斯则可以。”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观 子长 此言,实有深鉴。其自撰《史记》,榛芜若此,岂所谓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乎?”

(4).梗塞,阻碍。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飘零迷哭处,天地日榛芜。” 仇兆鳌 注:“榛芜,言道路梗塞。” 清 顾炎武 《将有远行作时犹全越(月)》诗:“长叹天地间,人区日榛芜。出门多蛇虎,局促守一隅。”

(5).荒废,衰微。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抑自父兄之教不先,而孝弟其榛芜矣。” 清 侯方域 《书彭西园集后》:“其负盛名时,诗道榛芜,无人足以共切磨者。”

(6).自谦之词。比喻微贱,草味。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济》诗:“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元 柳贯 《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诗:“ 南唐 常侍六书学,凌轢 斯 邈 开榛芜。”

物华

(1).自然景物。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一:“离念已鬱陶,物华復如此。” 唐 杜甫 《曲江陪郑南史饮》诗:“自知白髮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清 金农 《游窦氏别圃》诗:“駘荡春游恋物华,已忘寄跡在天涯。”

(2).物的精华。参见“ 物华天宝 ”。

管领

(1).管辖统领。 唐 李群玉 《赠人》诗:“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 楚襄王 。”《水浒传》第九四回:“副先锋 卢俊义 辞了 宋江 、 花荣 等,管领四十员将佐,军兵五万,望西北进征。”《明史·汪广洋传赞》:“ 明 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筦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不看人间顷刻花,他年管领风云色。” 蔡元培 《世界观与人生观》:“今则自然界之记录,无远不届。远之星体之运行,小之原子之变化,皆为科学所管领。”

(2).领受。 唐 白居易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诗:“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宋 杨恢 《祝英台近·中秋》词:“不妨彩笔银笺,翠尊冰醖,自管领一庭秋色。” 明 高明 《琵琶记·旌表》:“这隆恩美誉,从教管领无所愧,万古青编记。”

(3).过问,理会。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落日登楼,谁管领,倦游狂客。待唤起,沧浪渔父,隔江吹笛。”

(4). 清 代王府官员职称之一。相当于管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府官员制度》:“定制:亲王长史一员,头等护卫六员……四、五、六品典仪各二员,牧长二员,管领四员。”

(5). 清 末对水师军官的称呼。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水师书》:“ 中国 初建水师,但得督领十人,管领五十人,佐领二百人,已可应用不匱……凡责任管驾、治理全船之事者,则曰管领。”

沿流

(1).谓顺流而下。《南史·何尚之传》:“能见杀者君也,能拒詔者僕也。君不能见杀,政有沿流之计耳。”

(2).沿袭流传。 明 李贽 《东土达磨》:“絶言忘句,玄酒太羹,子孙千亿,沿流不絶,为法忘躯,可谓知所重矣。”

摩崖

亦作“ 摩厓 ”。山崖。多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诗文、佛像等。《宣和书谱·正书一》:“ 遂良 ( 褚遂良 )喜作正书,其摩崖碑在 西洛 龙门 。” 清 冯云鹏 《金石索·石索五》:“ 北齐王 子椿徂来山 摩崖,在 泰安县 徂来山 映佛巖 。”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我陆续曾收得 汉 石画像一箧,初拟全印,不问完或残,使其如图目,分类为:一、摩厓;二、阙,门;三、石室,堂;四、残杂。”

渊鉴

洞察,明察。《魏书·甄琛传》:“伏惟陛下纂圣前暉,渊鉴幽慝,恩断近习,宪轨唯新。”

清影

清朗的光影;月光。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唐 羊滔 《游烂柯山》诗之二:“亙壑躡丹虹,排云弄清影。” 宋 张先 《相思儿令》词:“愿教清影长相见,更乞取长圆。”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其( 杨咏泰 )诗云:‘……书完含笑顾清影,一刻千秋此俄顷。携儿挈女完所天,长别金闺藏金井。’”

夷歌

夷人的歌曲。亦泛指外族的歌曲。《后汉书·西南夷传论》:“ 夷 歌 巴 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於门外。” 晋 左思 《蜀都赋》:“陪以 白狼 ,夷歌成章。” 唐 杜甫 《阁夜》诗:“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

调转

调换方向,尤指掉头转向相反的方向

他调转马头骑走了

归兴

归思;回乡的兴致。 唐 杜甫 《官定后戏赠》诗:“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之子动归兴,轻袂飘如蓬。” 宋 郭祥正 《金山行》:“白云南来入我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溪碓

即水碓。用溪水推动的舂米器具。 宋 陆游 《晚霁》诗:“溪碓舂香稻,霜丛剪緑橙。”

谿碓:指水碓。 清 厉鹗 《冬日重游大涤洞天得诗》之三:“谿碓自鸣疑擣药,松风不断学吹簫。”参见“ 水碓 ”。

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禅灯

寺庙灯火。 唐 贾岛 《送慈恩寺霄韵法师》诗:“清磬先寒角,禪灯彻晓烽。”

夕景

(1).指夕阳。 晋 挚虞 《思游赋》:“星鸟逝而时反兮,夕景潜而且融。”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夕景欲沉,晓雾将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及其晨光初起,夕景斜辉,霜文翠照,陆离眩目。”参见“ 夕阳 ”。

(2).傍晚景象。《宋史·乐志八》:“西顥沆碭,夕景已肃。”

感时

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汉 王逸 《九思·哀岁》:“岁忽忽兮惟暮,余感时兮悽愴。” 唐 杜甫 《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清 吴敏树 《九日鹿角登高》诗序:“而骚人赋客,又或喜为感时伤物之语,以益其悲。” 钱基博 《吴禄贞传》:“ 禄贞 能为诗,感时抚事,随口吟唱,如不经意。”

岁杪

《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於岁之杪,五穀皆入,然后制国用。” 郑玄 注:“杪,末也。”后谓年底为岁杪。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无憀当岁杪,有梦到天涯。”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 赣 广 间,常以岁杪贩盐。” 黄远庸 《岁暮馀闻》:“归时适值岁杪,乃记此残断之新闻,以还偿此腊尾餘日之笔墨旧债。”

翻经

(1).指翻译佛经。 隋 杜宝 《大业杂记》:“门南 洛水 有 翊津桥 ,通翻经道场。” 唐 温庭筠 《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诗:“ 客儿 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按, 客儿 , 谢灵运 小字。

繙經:1.犹读经。 清 徐增 《送中洲大师往庐山》诗:“繙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繙经梵夹字,爇鼎水沉烟。”

(2).台名。在今 江西省 临川市 。 南朝 宋 谢灵运 为 临川 内史,于府治南 宝应寺 翻《涅槃经》,因凿池为台,植白莲池中,名其台曰 翻经台 。 唐 颜真卿 有《抚州宝应寺翻经臺记》。

夜分

夜半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跏趺

“结跏趺坐”的略称。1.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 * 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据佛经说,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思想。《无量寿经》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小师之趋东室也,急欲化去,跏趺不尽一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豁然而寤,见老僧犹跏趺座上。”

(2).泛指静坐,端坐。 宋 苏轼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之一:“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宋 陆游 《别王伯高》诗:“香奩赠别非无意,共约跏趺看此心。”

深省

深深地觉醒

发人深省的教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