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起乐斋

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王岩起乐斋原文

欢悰挽不来,愁思推不去。
达人方寸地,固自有乐处。
得非山林欤,或用诗酒故。
一朝不在眼,便觉少佳趣。
人言颜子乐,瓢饮映蔬茹。
何曾梦见渠,浪自起欣慕。
此君与天游,于物初不寓。
携持小斋名,扁榜随所住。
要知真乐事,未省离跬步。
我亦欲睎颜,从君尚能屡。

诗词问答

问:王岩起乐斋的作者是谁?答:曾几
问:王岩起乐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几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欢悰

欢乐。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道术既为务,欢悰苦未并。” 明 沉鲸 《双珠记·术士玄谋》:“愿取今朝忧况变欢悰。”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署内医药相寻,殊少佳趣,幸二小儿於元旦举一子,少助欢悰。”

懽悰:快乐的心情。 宋 苏轼 《贺新运使张大夫启》:“矧惟雅故,尤激懽悰。” 明 何景明 《饮酒》诗:“寒宵寡懽悰,浊沽聊自谋。” 明 文徵明 《新年至湖上饮茶磨山绝顶》诗:“等閒陈迹还成古,老大懽悰不似前。”

不来

(1).不归。《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 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 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愁思

(1).忧虑。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叹息垂泪。”《汉书·伍被传》:“於是百姓悲痛愁思,欲为乱者十室而六。”

(2).忧愁的思绪。 唐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宋 陈策 《摸鱼儿·仲宣楼赋》词:“江城望极多愁思,前事恼人方寸。”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夜深人静,灯光黯黯的笼罩着人的愁思。”

达人

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方寸地

(1).一寸见方之地。极言地小。《新唐书·员半千传》:“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

(2).指心。《列子·仲尼》:“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於经传,却亦甚雅。”《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陶铁僧 叉大拇指不离方寸地道:‘告员外,实不敢相瞒,是有四五十钱,安在一箇去处。’”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只隔这重门,恐无术周知民隐;但凭方寸地,愿尔曹共体吾心。”

固自

仍然;还是。 明 高明 《琵琶记·蔡母嗟儿》:“老贼!你固自口硬,再过几时,饿得你口嗅屎哩!”

得非

犹得无,莫非是。《魏书·郭祚传》:“ 祚 曰:‘高山仰止。’ 高祖 曰:‘得非景行之谓?’”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得非 玄圃 裂,无乃 瀟湘 翻。”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呀,何处歌声,凄凄入耳,得非梨园旧人乎?”

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诗酒

做诗与饮酒;诗与酒。《南史·袁粲传》:“ 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 宋 苏轼 《寄黎眉州》诗:“且待 渊明 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清 秋瑾 《清明怀友》诗:“诗酒襟怀憎我独,牢骚情绪似君痴。”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不在

(1)

指不位于或处于某处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机房上班上

(2)

婉称人去世了

长征干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佳趣

美妙的情趣

山谷幽邃,别有佳趣

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颜子

(1).指 孔子 弟子 颜回 。《孟子·离娄下》:“ 颜子 当乱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颜子 不改其乐, 孔子 贤之。”《后汉书·黄宪传》:“子国有 颜子 ,寧识之乎?” 李贤 注:“ 颜子 , 颜回 也。”后常以“颜子”借指安贫乐道,有德寿夭之士。 唐 李端 《慈恩寺怀旧》诗:“ 孔 席亡 颜子 ,僧堂失 谢公 。” 唐 孟郊 《哭李观》诗:“ 颜子 既殂谢, 孔 门无辉光。”

(2).对 南朝 宋 周续之 的美称。《宋书·隐逸传·周续之》:“ 续之 年八岁丧母,哀戚过於成人,奉兄如事父。 豫章 太守 范宁 於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 续之 年十二,诣 宁 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并《纬候》,名冠同门,号曰‘颜子’。”

(3).指质量差的物品。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柔福帝姬》:“ 柔福 帝姬,先自 金 閒道奔归……及 韦太后 归自北方,持 高宗 袂泣未已,遽曰:‘哥被番人笑,説错买了颜子,帝姬 柔福 死已久,生与吾共卧起,吾视其敛且寘骨。’”参见“ 颜子生活 ”。

瓢饮

(1).语出《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原谓以瓢勺饮水。后用以喻生活简朴。《后汉书·章帝纪》:“动务省约,但患不能脱粟瓢饮耳。”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瓢饮唯三径,巖楼在百层。” 清 巢鸣盛 《题匏杯》诗:“ 回 也资瓢饮,悠然见古风。”

(2).指瓢勺之类的饮器。 清 杜岕 《永宁寺试泉》诗:“再游期独往,瓢饮掛衣襟。”

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梦见

在梦中出现

我梦见住在大理石的大殿里

她梦见去旅行,醒来心情振奋

欣慕

欣羡

欣慕不已

此君

《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 徽之 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称。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唐 白居易 《东楼竹》诗:“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宋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 扬州 鹤?” 宋 姜夔 《念奴娇·谢人惠竹榻》词:“梅风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天游

亦作“ 天游 ”。1.谓放任自然。《庄子·外物》:“胞有重閬,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豀;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郭象 注:“游,不係也。” 成玄英 疏:“虚空,故自然之道游其中。” 金 宇文虚中 《滕惇礼斋心阁》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 清 金农 《樊口》诗:“尘祛持隐诀,松卧恣天游。”

(2).指帝王的游幸活动。 北齐 袁奭 《从驾游山》诗:“天游响仙蹕,春望动神衷。” 唐 沉佺期 《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诗:“天游戒东首,怀昔驻龙轩。” 唐 储光羲 《述华清宫》诗之三:“羣方趋顺动,百辟随天游。”

(3).谓在天空遨游。 明 刘基 《吊祖豫州赋》:“大鹏天游兮,燕雀谓女奚为?” 郭沫若 《恢复》诗:“当我的病是在危笃的时候,我曾希望过有把犀利的匕首,或者是一管灵巧的 * ,那我的灵魂也曾早赋天游。”

见“ 天游 ”。

携持

亦作“携持”。携带;扶持。《后汉书·陈蕃传论》:“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世说新语·识鉴》“ 谢公 在 东山 畜妓”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纵心事外,疎畧常节,每畜女妓,携持游肆也。” 唐 陆龟蒙 《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品第已闻升碧简,携持应合重黄金。”

扁榜

亦作“ 扁牓 ”。即扁额。 宋 陆游 《今上皇帝赐包道成御书崇道庵额》:“於是皇帝闻而异之,故有扁榜之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大驾初驻蹕 临安 ,故都及四方士民商贾辐輳,又剏立官府,扁牓一新。” 宋 楼钥 《太府卿王公墓志铭》:“筑圃北山之麓,取 孔德璋 《移文》中语列为扁牓。” 宋 岳珂 《桯史·太学祭斋碑》:“凡列斋扁榜,至除夕必相率祭之。”参见“ 扁额 ”。

要知

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范公 人之云亡,天下叹息。昨其家以铭见责。虽在哀苦,义所难辞,然极难为文也。伏恐要知。”

乐事

得意事;使人高兴或满意的事

享受倾听他谈话的乐事

未省

未曾,没有。 唐 白居易 《寻春题诸家园林》诗:“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剜眼截头之苦行,未省施为;捨身捨命之殊因,何曾暂作?” 蒋礼鸿 通释、“﹝未省,﹞未曾,没有。” 宋 柳永 《鹤冲天》词:“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箇。”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犖确。”

跬步

亦作“蹞步”。1.半步,跨一脚。《大戴礼记·劝学》:“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王聘珍 解诂:“跬,一举足也。”《荀子·劝学》作“蹞步”。 杨倞 注:“半步曰蹞,蹞与跬同。”《北史·魏收传》:“跬步无已,至於千里;覆簣而进,及於万仞。” 宋 范成大 《土门》诗:“颠坠较分寸,商略营蹞步。” 梁启超 《新民说》三:“譬之蹞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 沉钧儒 《寄大儿》诗:“小妹居对房,跬步无我离。”

(2).举步;迈步。 宋 苏轼 《灵壁张氏园亭记》:“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士大夫逢时遇合,跬步以至公卿非难,而归田为难。”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青云之路,跬步可阶;五尺之童,便思奔竞。”

(3).指极近的距离。《旧唐书·肃宗纪下》:“忽大风飞沙,跬步之间,不辨人物。”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自失官后,便觉三山跬步,云汉咫尺,此未易遽言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时昏雾四塞,跬步莫覩物色。”

(4).形容少;极少。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桓 称仲父, 文 称太公,计此二人,曾无跬步之劳,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 宋 司马光 《辞赐金第一札子》:“今臣等虽备位五使,犹在京城,跬步之劳,亦未尝有,以何勋效再受重赐。”《朱子语类》卷五九:“自来见得此理真无内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觉此心慊然。”

(5).喻指小节。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夫细行不矜,终为大德之累,跬步必谨,犹忧其过举也。”《明史·张邦奇传》:“﹝ 张邦奇 ﹞与 王守仁 友善,而语每不合。躬修力践,跬步必谨。” 清 姚鼐 《复张君书》:“是故古之士,於行止进退之间,有跬步不容不慎者,其虑之长而度之数矣。”

(6).人迹。 唐 杜甫 《溪涨》诗:“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 仇兆鳌 注:“跬步疏,人跡稀也。” 清 曹寅 《葺治亭后竹径和牧中丞韵》:“跬步春园空,苍然隔林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