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宫师相公待制庞学士贤年二韵续川然两字

作者:宋祁 朝代:宋代

原文

龙楼一品亚台联,佚老归来帝养贤。
商皓岭芝追隐伴,胡公潭菊得高年。
客盘梅熟经调鼎,宴渚舟横旧济川。
延阁裁章纡和曲。
玉音风驭共泠然。

诗词问答

问:《和宫师相公待制庞学士贤年二韵续川然两字》的作者是谁?答:宋祁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祁的名句有哪些?答:宋祁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宋祁和宫师相公待制庞学士贤年二韵续川然两字书法作品欣赏
和宫师相公待制庞学士贤年二韵续川然两字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龙楼

(1). 汉 代太 * 门名。《汉书·成帝纪》:“上尝急召,太子出 龙楼门 ,不敢絶驰道,西至 直城门 ,得絶乃度,还入 作室门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2).借指太子所居之宫。《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 龙楼 而问竖,入 虎闈 而齿胄。” 李周翰 注:“ 龙楼 , 汉 太子门名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忠义》:“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出入 龙楼 ,垂将一纪。”《白雪遗音·马头调·太子逃难》:“想当初,锦殿皇宫把福享彀,生长在 龙楼 ;到而今,后面追赶无人救,龙目泪交流。”

(3).借指太子。 唐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五十韵》:“凤驾瞻西幸,龙楼议北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杜相国 侍学龙楼一十七载, 咸丰 壬子薨於位。”

(4).指朝堂。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已去龙楼籍,犹分御廩储。”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只恐他步云梯,登月殿,上龙楼,题虎榜,不念旧日鸞凰。” 清 曹寅 《明月逐人来·自御园与高渊公踏月归村寓》词:“长念龙楼待漏,一丸冷雪,偏难过,玉阑百折。”

一品

(1).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自 三国 魏 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 唐 贾岛 《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三》:“而凡 满洲 、 汉 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参阅《隋书·百官志中》。

(2).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 大歷 中有 崔生 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时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

(3).犹言一等;第一等。《南齐书·萧惠基传》:“当时能棊人 琅邪 王 抗 第一品, 吴郡 褚思庄 、 会稽 夏 赤 松 竝第二品。” 宋 王明清 《摭言杂说》:“京师 樊楼 畔有一小茶肆,甚瀟洒清洁,皆一品。”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誓》:“(生)姐姐费心。因何错爱小生至此?(旦)爱的你一品人才。” 老舍 《正红旗下》三:“他比客人高着一品,须拿出为官多年,经验丰富,从容不迫的神态来。”

(4).一种。《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 唐 贾公彦 疏:“泉始盖一品, 周景王 铸大钱,而有二品。” 宋 张载 《经学理窟·祭祀》:“羞无他物,则虽羞一品足矣。”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异事》:“当时 扬州 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者是也。”

亚台

(1).指职位仅次于宰相的官。古称宰相为台辅。因以谓仅次于其位者为亚台。《南齐书·褚渊传》:“总録之任, 江 左罕授,上隣亚台,升降盖微。”

(2). 唐 代御史大夫的别称。《旧唐书·尹思贞等传论》:“ 睿 玄 之世,若 李杰 …… 王丘 并位歷亚台,名德兼著。”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御史大夫为亚台、为亚相、为司宪。”

佚老

(1).遁世隐居的老人。 宋 苏轼 《郭熙画秋山平远》诗:“ 伊川 佚老鬢如霜,卧看《秋山》思 洛阳 。”

(2).使老年或老人安乐。 宋 周必大 《次杨廷秀》诗:“为问龙楼并凤阁,何如佚老及 平原 ?”《宋史·礼志十三》:“﹝ 绍兴 三十二年上太上皇帝尊号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侍中承旨宣答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圣旨:倦勤滋久,佚老是图,勉受嘉名,但增感慰。’”《宋史·职官志十》:“大抵祠馆之设,均为佚老优贤,而有内外之别。”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养贤

(1).供养贤才。《易·颐》:“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汉 刘向 《新序·刺奢》:“ 宣子 曰:‘彼君子也,以养贤为富;我鄙人也,以鐘石金玉为富。’” 明 刘基 《连珠》之十七:“以道养贤,则四方之民听声而来。”

(2).保持、培养才德。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耿介非持禄,优游是养贤,冰清临 百粤 ,风靡化 三川 。”

商皓

“ 商山四皓 ”的省称,借指高士。 唐 王建 《题寿安南馆》诗:“不缘尘驾触,堪作 商 皓宅。”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恢鹤禁,迎 商 皓。开 兔苑 ,延 枚叟 。” 明 高启 《皇太子游东苑池上呈青坊诸公》诗:“从游伴 商 皓,忝窃愧何如。”

高年

(1) 上了年纪的人

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然则于乡里先耆文,奉高年,古之道也。——《汉书·武帝纪》

(2) 年老岁数大(高年道士)

(3) 经过许多年(高年陈酿)

调鼎

(1).烹调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 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 唐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 晏子 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 吴 人调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 汤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元 萨都剌 《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诗:“未经调鼎休惆悵,会见留酸到子孙。”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

(3).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诗:“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济川

犹渡河。语出《书·说命上》:“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后多以“济川”比喻辅佐帝王。 唐 独孤及 《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诗:“已无济川分,甘作乘桴人。” 明 张居正 《再谢御书疏》:“期少效济川调鼎之用,庶以答天高地厚之恩。”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 黄君 济川才,大器晚成就。”

延阁

(1).古代帝王藏书之所。《汉书·艺文志》“於是建藏书之策”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 刘歆 《七略》曰:‘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 延阁 、 广内 、 秘室 之府。’”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别传等表》:“请备之延阁,藏诸广内,永彰茂实,式表洪微。”

(2).绵延的阁道。《文选·左思<魏都赋>》:“驰道周屈於果下,延阁胤宇以经营。” 张载 注:“三臺与法殿,皆阁道相通,直行为经,周行为营。”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因其旷,虽增以崇臺延阁,廻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

(3).延搁。拖延耽搁。《西游补》第十回:“ 行者 周围一看,又不知打从那一面镜中跳出,恐怕延阁工夫,误了师父。”

和曲

歌曲中集体谐声合唱的部分。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只有在唱和曲时,才大家合唱。”

玉音

(1) 敬辞、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词

(2) 清雅美妙的声音

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尚书大传·召诰》

风驭

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由风驾驭的神车。 唐 吕岩 《雨中花》词:“风驭云軿不散,碧桃紫柰常新。”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风驭宾天云雨隔,孤臣忍泪肝肠痛。” 赵次公 注:“《列子》:‘御风而行。’又所谓风马云车也。”《宋史·乐志七》:“风驭云旗,聿来歆止。”

泠然

(1).轻妙貌。《庄子·逍遥游》:“夫 列子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郭象 注:“泠然,轻妙之貌。” 宋 陈师道 《和和叟第课还自都下》:“青云直上马如龙,来往泠然若御风。” 清 赵执信 《彭蠡湖》诗:“泠然乘风游,託身任毫毛。”

(2).寒凉貌;清凉貌。《太平广记》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子牟》:“叟乃授之微弄,座客心骨泠然。”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感怀》诗之二:“天风吹面泠然过,十万烟云眼底收。”

(3).形容清越激扬的声音。《晋书·裴楷传》:“ 绰 子 遐 ,善言玄理,音辞清畅,泠然若琴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古镜﹞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泠然时一鸣,故向人飞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