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氏兄弟

作者:韩维 朝代:宋代

送王氏兄弟原文

抑疾伏田里,晨昏结烦忧。
如彼衣上垢,岁久不可漱。
忽闻车马音,来过吾庐幽。
相见一长恸,悲风为迟留。
张灯具餐饭,涕泗稍复收。
南堂夜相对,油然破离愁。
虽无盈樽酒,清论代献酬。
高篇璨成诵,输写殊不休。
婆娑双凤凰,飞舞光彩浮。
忽然变瑰怪,风霆拔金暇。
倾听魄已悸,何暇测其由。
君家门阀大,先世勤令猷。
晋公典册文,太尉廊庙谋。
子孙今多才,信矣阴德流。
还辕欲何语,赠子诗聿修。

诗词问答

问:送王氏兄弟的作者是谁?答:韩维
问:送王氏兄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韩维的名句有哪些?答:韩维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田里

(1).田地和庐舍。《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剂致甿,以田里安甿。” 贾公彦 疏:“以田里安甿者,田则为百畮之田,里则五畮之宅。民得业则安,故云安甿也。”《孟子·尽心上》:“所谓 西伯 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 隋 王通 《中说·立命》:“古者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

(2).特指卿大夫的封地和住宅。《左传·襄公三十年》:“ 丰卷 奔 晋 。 子产 请其田里,三年而復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赵岐 注:“田,业也;里,居也。”

(3).指故乡。《史记·汲郑列传》:“ 黯 耻为令,病归田里。” 唐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宋 岳飞 《奏乞出师札子》:“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归田里,此臣夙夜所自许者。”《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兄相约,各将印綬纳还,奔回田里,日奉其兄为山水之游,尽老百年而终。”

(4).泛指乡间,民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里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自是以来,田里辨争,岁时税调,始不勤远。” 明 高启 《审游赠陆彦达》:“僻居田里,无相与薰炙,以成其道。”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水师》:“其陆军则仿 德国 募民为兵,训练三年,令归田里,一旦有事,招之入伍。”

(5).乡民,百姓。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六:“比之事鞭箠以急税赋,扰田里以督期会,则大异矣。”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远方之士,未尝到京师,担笈数千里而至,乐瞻士大夫之气象丰采,以归语田里。” 陈衍 《元诗纪事·江西福建怨谣》:“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声色以淫吾中,贿赂以缄吾口,閭阎失望,田里寒心。”

晨昏

早晨和晚上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烦忧

(1).麻烦和忧患。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州郡有忧,能治章上奏,解理结烦,使州郡连事,有如 唐子高 、 谷子云 之吏,出身尽思,竭笔牘之力,烦忧适有不解者哉?”

(2).烦恼忧愁。 南朝 齐 王融 《敬重 * 篇颂》:“翼善开贤敷教义,照蒙啟惑涤烦忧。” 金 元好问 《西园》诗:“登山临水祛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 戴望舒 《静夜》诗:“你在我心头开了烦忧路。”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车马

(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

(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吾庐

我的屋舍。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众鸟欣有託,吾亦爱吾庐。” 唐 白居易 《吾庐》诗:“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来侵身衰。” 元 张可久 《人月圆·三衢道中有怀会稽》曲:“不如归去, 香炉峰 下,吾爱吾庐。”

相见

彼此会面

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一长

一种长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食千钟之禄,无一长之德,乃可戏也。” 宋 张实 《流红记》:“恨无一长,不能图报,早暮愧惧,莫知所为。”《荡寇志》第一一二回:“但此人或有一长可取,亦未可知。”

(1).一个首领。《逸周书·武顺》:“三伯一长曰佐,三佐一长曰右,三右一长曰正,三正一长曰卿,三卿一长曰辟。”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唐 孔颖达 疏:“龙是鱼鮪之长,凤是飞鸟之长,麟是走兽之长,龟是甲虫之长,饮食所须唯此四物,四物之内各举一长。”

(2).一旦滋长。《陆象山语录》卷下:“此风一长,岂不可惧?”

悲风

使人倍觉凄凉的风声

高树多悲风。——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

迟留

停留;逗留。 汉 王充 《论衡·状留》:“贤儒迟留,皆有状故。” 唐 韩愈 《别知赋》:“倚郭郛而掩涕,空尽日以迟留。” 宋 沉遘 《过冀州闻介甫送虏使当相遇继得移文又以诗见寄次韵和答》:“闻报故人当遅留,便临近舘为邂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僕终疑其伪,阴与主人谋,迟留不进,相失,遂杳。”

灯具

泛指各种照明用具

餐饭

饭食。《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饭。”《魏书·崔光传》:“致时飢渴,餐饭不赡。”

涕泗

(1).眼泪和鼻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二:“ 齐景 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南史·萧钧传》:“﹝ 萧钧 ﹞年七岁,出继 衡阳元王 ,见 高帝 ,未拜,便涕泗横流。” 明 孙梅锡 《琴心记·赍金买赋》:“徘徊倚袖,涕泗沾衣,梦到君傍,可怪鸡鸣惊唤予。”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 宋 五子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参见“ 涕泗滂沱 ”。

(2).涕泪俱下,哭泣。 汉 扬雄 《元后诔》:“ 新室文母太后 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 宋 苏轼 《白帝庙》诗:“迟回问风俗,涕泗閔兴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向士肃 出外拜客……遇箇妇人,鬢髮蓬鬆,涕泗而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事叔至孝》:“﹝ 施愚山 ﹞辛亥客都门,每忆叔,輒涕泗。”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油然

(1)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敬慕之心,油然而生

(2) 形容云气上升

油然作云

离愁

离别的愁苦

离愁别绪(离别亲友的愁苦心情)

樽酒

(1).杯酒。《易·坎》:“樽酒簋贰,用缶。” 唐 杜甫 《客至》诗:“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2).代指酒食。 唐 罗隐 《谗书·后雪赋》:“ 梁王 咏叹斯久,撤去樽酒。 相如 竦然,再拜稽首。”

清论

(1).公正的评论,亦指公正的舆论。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清论所不能復制,绳黑所不能復弹。”《北齐书·陈元康传》:“﹝ 陈元康 ﹞受纳金帛,不可胜纪,放责交易,徧于州郡,为清论所议。”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高丞相 巖夫 自南渡执政在中书十餘年,无正言直諫闻於外,清论鄙之。”

(2).清雅的言谈。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清论事究万,美话信非一。”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明 方孝孺 《奉俞大有先生》:“仲冬后上 金陵 ,明年回,必得往听清论,尽所欲言。”

(3).闲谈,谈天。 唐 韩翃 《题张逸人园林》诗:“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閒陛坐夕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朕尝见儒人谈兵,不过讲之於樽俎砚席之间,於文字则引 孙 吴 ,述形势皆閒暇清论可也。”

献酬

亦作“献醻”。 1.谓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郑玄 笺:“始主人酌宾为献,宾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饮酌宾曰醻。”《史记·孔子世家》:“献酬之礼毕, 齐 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唐 朱湾 《奉使设宴戏掷笼筹》诗:“献酬君有礼,赏罚我无私。” 清 孙枝蔚 《中秋夜与同幕者把杯》诗:“但恨坐一室,无人互献酬。”

(2).泛指斟饮。 宋 陆游 《龟堂独酌》诗之二:“一榼兰溪自献酬,徂年不肯为人留。”

(3).酬答;应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 宋 秦观 《次韵刘逊父以宁斋诗二轴作以还之》:“明珠白璧堪投报,细草幽花入献酬。” 清 尤侗 《病约三章》:“僕病未能,献酬笔墨,东涂西抹,少作狼藉,老至頽唐,勉强塞白。”

高篇

对人诗文的美称。 宋 韩维 《览梅圣俞诗编》诗:“高篇屡云闋,远思殊未终。”

成诵

谓读书熟,能背诵。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又尝亲见执事,握牘持笔,有所造作,若成诵在心,借书於手。”《宋史·刘恕传》:“ 恕 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陈 名 芸 ,字 淑珍 ,舅氏 心余 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

输写

(1).倾吐。《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毛 传:“输写其心也。”《汉书·赵广汉传》:“吏见者皆输写心腹,无所隐匿。” 宋 苏轼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余性不慎语言,与人无亲疏,輒输写腑臟。” 明 李东阳 《答愧斋先生书》:“平生知旧,十年离阔,所以薰陶德性,输写情抱者,盖天下之乐,无以易此也。”

(2).排除;脱卸。 汉 枚乘 《七发》:“揄弃恬怠,输写淟浊;分决狐疑,发皇耳目。”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然其精圆之妙,发之於手。”

不休

不停止,不罢休。《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鬦不休,以有侯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即如《大风》、《垓下》、《易水》、《秋风》,古人已臻极至,无容更赘一词,乃尚剌剌不休,用心无用之地,何其不自量也!” 浩然 《艳阳天》第二二章:“﹝ 哑吧 ﹞嘴里边‘啊吗吗,啊吗吗’地叫个不休。”

婆娑

(1)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2) 枝叶纷披的样子

凤凰

具有鲜艳羽毛和优美体型和动作的一种鸟,从前中国皇宫里将它驯养,并与神话中的凤凰相联系,作为好运的象征,有人认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鸾)

飞舞

在空中飞着舞动

海燕在黑色的海面上高傲地飞翔

光彩

明亮而华丽。也作“光采”

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曹植《美女篇》

忽然

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瑰怪

亦作“瓌怪”。1.奇特,怪异。形容文字、言辞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诡异者,字体瓌怪者也。”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南行诗一卷,舒忧娱悲,杂以瓌怪之言,时俗之好,所以讽於口而听於耳也。” 清 龚自珍 《语录》:“先生曰:《穆天子传》出 汲 冢,瑰怪奇丽,千古鸿宝。”

(2).奇特,怪异。形容事物、景象者。 唐 陆龟蒙 《记事》诗:“把笔强题诗,粗言瓌怪状。”《新唐书·儒学传下·陈贞节》:“刑部尚书 王志愔 等僉谓:‘明堂瓌怪不法,天烬之餘,不容大享。’” 宋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者。”

(3).奇特,怪异。形容人品、风度者。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卓犖瓌怪之士,宜乎游於大人君子之门也。” 明 唐顺之 《郑君元化正典序》:“至於方外之士亦往往能俶儻瓌怪以露其奇。” 清 龚自珍 《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开国以降,奇杰之士,达节之民,挺瓌怪之姿,躬淳古之行。”

风霆

(1).狂风和暴雷。《礼记·孔子闲居》:“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 唐 韩愈 《原鬼》:“有声而无形者,物有之矣,风霆是也。” 明 刘基 《为韩克名题石鼎联句图》诗:“不知风霆掣墙籓,江腾海跃乔岳翻。”

(2).比喻威势。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在藩耸万夫之观望,立朝賁羣寮之颊舌,居内成大政之风霆。”

倾听

认真地听取

倾听选民的意见

何暇

(1).哪里有闲暇。 三国 魏 韦曜 《博弈论》:“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养;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

(2).引申为哪里谈得上。《庄子·人间世》:“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叶,若造次徙於山林之中,植於宫闕之下,虽壅之以黑坟,暖之於春日,犹不救於枯槁,何暇繁育哉?” 晋 卢谌 《赠崔温》诗:“苟云免罪戾,何暇收民誉?”

(3).犹岂但。《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十八》:“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慧!茀又将见矣。” 吴则虞 集释引 于鬯 云:“何暇,语助,若言‘岂但’。” 汉 刘向 《新序·杂事》:“ 孟尝君 曰:‘先生老矣……’ 楚丘先生 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门阀

门第阀阅,指世代显贵、有功勋的世家

声荣无晖于门阀。——《后汉书·宦者传论》

先世

祖先;先人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令猷

(1).远大的志向、抱负。 南朝 宋 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量己畏友朋,勇退不敢进,行矣励令猷,写诚詶来讯。” 唐 白居易 《除阎巨源充邠宁节度使制》:“十联之帅,可以观政;万夫之长,可以树勋。勉弘令猷,副我休命。”

(2).美好的业绩。 明 皇甫汸 《过武城言子祠作》诗:“古邑一何卑,令猷久弥劭,弦歌谢清响,精华契深造。”

(3).指好的规章、制度。 唐 白居易 《荐李晏韦楚状·伊阙山平泉处士韦楚》:“臣伏以念功振滞,前王之令猷;贡士推能,长吏之本职。”《旧唐书·忠义传下·高沐》:“图难忘死,为臣之峻节;显忠旌善,有国之令猷。”

典册

亦作“ 典策 ”。1.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 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 * 。”

(2).帝王的册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 宋 叶适 《宏词》:“朝廷詔告典册之文,当使曲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

太尉

官名。 秦 至 西汉 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汉 武帝 时改称大司马。 东汉 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历代亦多曾沿置,但渐变为加官,无实权。至 宋徽宗 时,定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职务。一般常用作武官的尊称。 元 以后废。

庙谋

犹庙算。《文选·范晔<后汉书·光武纪赞>》:“明明庙谋,赳赳雄断。” 李善 注:“庙谋,庙筭也。”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徙倚瞻王室,从容仰庙谋。”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每有朝廷重事,庙谋未决者,必资於 韦公 。”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多才

具有多种多样技术、学问

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阴德

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阴功

还辕

犹回车。《孔丛子·记问》:“巾车命驾,将适 唐都 。 黄河 洋洋,攸攸之鱼。临津不济,还辕息 鄹 。”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结轨还辕,东乡将报。” 宋 韩维 《送王氏兄弟》诗:“还辕欲何语,赠子诗聿脩。”

聿修

见“ 聿脩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