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季海别驾以所藏灵壁石诗轴见示为此篇

作者:李流谦 朝代:宋代

原文

诸天享备福,宫殿常随之。
骄王擅雄富,钟鼓具不移。
巨细无实相,一种生幻师。
君家数尺峰,央处供娱嬉。
衡嵩接几闼,岷峨入提携。
只作如是解,天地绋目瑿。
君言勿作剧,丐我琼琚词。
援毫不能奇,永愧崭绝姿。
烹茶炷炉薰,崷崒缭轻丝。
如云出涧壑,顷暂万国滋。
请以小喻大,人才亦如斯。
我无适俗韵,梦想怀崯崎。
借渠琳琅响,和我兰荃诗。
明朝谢冠服,云根有茅莰。

诗词问答

问:《袁季海别驾以所藏灵壁石诗轴见示为此篇》的作者是谁?答:李流谦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流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流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诸天

(1).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 * 之四禅有十八天,无 * 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萨 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且三界迴沉,诸天倏瞬。”《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人民欢喜皆称嘆,诸天爱护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堂里摆列着诸天圣像。”《西游记》第十七回:“诸天遂来洞口报知。”

(2).指神界的众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 、 蓬莱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则徐 《即目》诗:“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宫殿

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

紫禁城是 明朝和 清朝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

常随

长随。官吏的随从人员。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刘大宾》:“ 刘大宾 者, 河州 副总戎 周公 之常随也。”

骄王

骄傲纵恣的君王。《汉书·董仲舒传》:“ 胶西王 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 弘 乃言于上曰:‘独 董仲舒 可使相 胶西王 。’……凡相两国,輒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諫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 清 黄景仁 《董子读书台》诗:“方以曲学显,亦曰治《春秋》。再遣相骄王,不异豺虎投。”

谓兴旺茂盛。 唐 孟郊 《夜忧》诗:“蒿蔓转骄王,菱荇减嬋娟。”

雄富

雄厚丰富。《文选·鲍照<芜城赋>》:“才力雄富,士马精研。” 李善 注引《班固传赞》:“材力有餘,士马强盛。”《宋书·氐胡传论》:“财力雄富,颇尚礼文。” 宋 范仲淹 《述梦诗》序:“爱其雄富,藏之褚中二十年矣,愿刻石以期不泯。” 山河子弟 《说鹃声》:“诸君想想,我们 四川 的财力,是何等的雄富呀!”

钟鼓

亦作“ 钟皷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唐 皮日休 《补周礼九夏系文》:“凡乐事,钟皷以奏《九夏》。”

(2).借指音乐。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曷若我咸臻仁寿,共乐钟鼓。”

(3).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陈书·徐陵传》:“但山梁饮啄,非有意於笼樊;江海飞浮,本无情於钟鼓。”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 汉 贾谊 《新书·数宁》:“使为治,劳知虑,苦身体,乏驰骋鐘鼓之乐,勿为可也。” 唐 韩愈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林园穷胜事,鐘鼓乐清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午门鐘鼓,凡上祀郊庙受朝贺,则鸣鐘鼓以为则。”

(2).钟和鼓。亦借指音乐。《吕氏春秋·顺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鐘鼓。” 唐 李涉 《六叹》诗:“但将鐘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若敬从上人之命,即止水后,诛求聚敛,广蓄姬侍,坐於鐘鼓之间,使家败而身疾,又如之何?”

(3).钟和鼓。古代击以报时之器。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

(4).钟和鼓。佛教法器。 清 郑燮 《别梅鉴上人》诗:“云山有约怜狂客,鐘鼓无情老比邱。”

巨细

大小(事情)

政无巨细,皆断于相。——《史记·田儋传》

实相

(1).佛教语。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法华经·方便品》:“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支遁》:“追踪 马鸣 ,躡影 龙树 ;义应法本,不违实相。” 宋 王安石 《寄国清处谦》诗:“我欲相期谈实相, 东林 何必谢 刘 雷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话説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説实相。” 吕澂 《中国佛教源流略讲》第五讲:“实相是佛教的 * 观。”

(2).真相。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正 满洲 行政之实相也。”

种生

古代七夕时的一种风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又以菉豆、小豆、小麦於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綵缕束之,谓之‘种生’。皆於街心綵幙帐设出络货卖。”

幻师

即幻人。《无量寿经》卷上:“譬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 明 唐顺之 《游阳泉》诗:“借问幻师谁会此,乾坤炉冶炭阴阳。” 章炳麟 《国家论》:“喻如幻师,幻作白兔、青雀等像於中,无有微分毛羽、血肉可得。”参见“ 幻人 ”。

家数

(1) 师法相承的流派

(2) 技巧、方法;手段

娱嬉

戏乐。 宋 苏轼 《秀州僧本莹静照堂》诗:“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娱嬉。” 宋 叶适 《利涉桥记》:“今既施桥,而 叔和 与邑人日曳杖娱嬉於 北山 。” 陈三立 《樊山示迭韵论诗二律聊缀所触以报》诗:“骚赋而还接古悲,散为俶诡託娱嬉。”

几闼

几与门,指住处。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某虽在巖藪之间,闻之不觉废书而起,弹冠摄衣,西向引领,思一侍几闥,倾写寃愤,跡贱道远,未可得也。”

岷峨

(1). 岷山 和 峨眉山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水交 沅 澧 ,山通 岷 峨 ,襟带百县,縈抱七州。”《周书·静帝纪》:“虽復 岷 峨 投袂,翻成陵夺之威; 漳 滏 勤王,无救 宗周 之殞。”

(2).特指 峨眉山 。以其在 岷山 之南,故称。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廻首 岷峨 半天黑,传觴接膝何由得。” 宋 苏轼 《满庭芳》词:“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 岷峨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诗序》:“然后登 岷峨 ,揽西极,浮 江 而下。”一说 岷 为 青城山 ; 峨 为 峨眉山 。

提携

(1) 牵扶;携带

长者与之提携。——《礼记·曲礼》

及其堤决也,哭声盈耳,凫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康有为《大同书》

(2) 照顾;扶植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白居易《伤友》

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沈从文《王谢子弟》

(3) 提拔

荷蒙提携

(4) 携手;合作

我已命 * 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联遗书》

(5) 指代小孩

伛偻提携。——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如是

如此这么;像这样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 刘开《问说》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作剧

(1).劳作勤苦。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

(2).戏弄,开玩笑。 宋 陈师道 《送晁无咎守蒲中》诗:“的桃作剧聊同俗,遇事当前莫后几。” 元 方回 《六十五春寒吟》:“老眼闲中子细看,天公作剧故多端。”

(3).表演戏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每求作剧,輒辞不知。”

琼琚

(1).精美的玉佩。《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毛 传:“琼,玉之美者。琚,佩玉名。” 孔颖达 疏:“琼琚,琚是玉名,则琼非玉名,故云琼。玉之美者,言琼是玉之美名,非玉名也。”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这比任何珠玉、琼琚的环佩还要高贵。”

(2).喻指还报的厚礼。 明 史谨 《谢郭舍人赠腊梅》诗:“折来为乏琼琚报,聊托微言表寸心。”

(3).比喻美好的诗文。 唐 韦应物 《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诗:“忽因西飞禽,赠我以琼琚。”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诗》之三:“君侯乘兴写佳篇,我得琼琚价倍千。” 清 金农 《蔡七舍人削牍寄予因答所贶》诗:“临风答嘉藻,何日诵琼琚。”

(4).喻雪。 明 茅平仲 《夜行船序·宴蓟镇宛在亭四景》套曲:“风渐寒同云密布,雪乱舞满地琼琚。”

毫不

全不

毫不奇怪

毫不介意

崭绝

亦作“嶃绝”。 1.险峻陡峭。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之二:“崭絶类 虎牙 ,巑岏象 熊耳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 太行 、 孟门 ,岂云嶃絶。” 刘良 注:“嶃絶,危断貌。” 宋 陆游 《感怀》诗:“騫腾立奇石,崭絶瞻危亭。” 清 陈维崧 《稍遍·读彭禹峰先生诗文全集竟跋词卷尾》词:“自古 穰城 ,从来 宛叶 ,崭絶夸形势。”

(2).形容文笔峭拔。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 令暉 歌诗,往往崭絶清巧。”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八:“崭絶诗歌有古风, 鲍 清 韩 綺岂同工?”

(3).高傲。《明史·林聪传》:“ 聪 为諫官,严重不可犯,实恂恂和易,不为崭絶之行。” 清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先生接人以诚,不为崖异崭絶之行,而事机立断,人不敢欺。”

烹茶

煮茶或沏茶

炉薰

见“ 炉熏 ”。

崷崒

见“ 崷崪 ”。

如云

(1).形容盛多。《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毛 传:“如云,众多也。”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唐 白居易 《轻肥》诗:“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2).发美长貌。《诗·鄘风·君子偕老》:“鬒髮如云,不屑髢也。” 毛 传:“如云,言美长也。”

(3).比喻德化广大。《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司马贞 索隐:“如云之覆渥,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人咸仰望之,故曰如百穀之仰膏雨也。”

涧壑

(1).溪涧山谷。 南朝 梁 孔焘 《往虎窟山寺》诗:“苹荇缘涧壑,萝葛蔓松楠。” 宋 苏轼 《虎丘寺》诗:“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作诗多有佳句,其《过潁亭》云:‘九山西络烟霞去,一水南吞涧壑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滑县之捷》:“贼皆溃散,坠涧壑死者无算。”

(2).指隐居处。 明 陈济生 《怀友》诗:“烟霞共照鬚眉色,著述堪娱涧壑心。”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诗:“忽下弓旌召,难为涧壑留。”

顷暂

顷刻;短暂。 宋 苏轼 《送张道士叙》:“与吾友心肺之识,几三年矣,非同顷暂也。”

万国

万邦;天下;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日月重悬万国朝,雷雨赦过羣方悦。”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 中国 ,把我们 中国 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

人才

(1) 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

争夺高科技人才

(2) 指美丽的容貌

颇有几分人才

(3) 也作“人材”

如斯

如此。《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代死失火》:“苟谓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黄山之歌》:“ 峨眉 号称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适俗

犹言适应世俗。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正文明白,而常务反言者,适俗故也。” 明 文徵明 《夏日简履约》诗:“适俗无尘韵,还山有竹居。”

梦想

即做白日梦空想;妄想;梦中怀想

梦想生活在更好的社会里

琳琅

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贵的东西

明朝

〈方〉∶明天

冠服

(1).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后汉书·任光传》:“ 汉 兵至 宛 ,军人见 光 冠服鲜明,令解衣,将杀而夺之。”《宋史·舆服志四》:“ 隋 唐 冠服,皆以品为定。盖其时官与品轻重相準故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兄王伯王》:“ 仁宗 即位,还 熺 ( 晋定王 济熺 )冠服及王号。” 叶圣陶 《线下·马铃瓜》:“从甬道走来两个冠服的人与六七个书吏,我也不知道那两个是什么官。”

(2).指官吏。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戍将梦被追至一所,有冠服坐殿上,呼戍将至庭下。”

云根

(1).深山云起之处。 晋 张协 《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唐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 忠州 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仇兆鳌 注:“ 张协 诗‘云根临八极’注:五岳之云触石出者,云之根也。”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醉归去松阴满身,泠然风韵,铁笛声吹断云根。”

(2).山石。 宋 梅尧臣 《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山工日斵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云根,剖坚如剖玉。” 傅尃 《瘗鹤铭》诗:“墨痕斑驳蘚花溼,云根割取如人立。”

(3).道院僧寺。为云游僧道歇脚之处,故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愒曾臺兮陟云根,坐涧下兮越风穴。”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云根禪客居,皆説旧吾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