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学乡饮礼成二首

作者:李昴英 朝代:宋代

赣学乡饮礼成二首原文

风化之原出泮芹,饮循豆笾陈。
国中推择爵齿德,堂上献酬介僎宾。
主一敬存容自肃,歌三乐备意相亲。
粲然应接非观美,所望今人样古人。

诗词问答

问:赣学乡饮礼成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李昴英
问:赣学乡饮礼成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昴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昴英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风化

(1) 教育感化;风俗教育

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汉书·礼乐志》

至今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汉书·韩延寿传》

(2) 岩石或建筑物等因日晒雨淋而受到侵蚀

泮芹

语出《诗·鲁颂·泮水》:“思乐 泮水 ,薄采其芹”。本指 泮水 中的芹菜,借指古代学宫中的秀才。《负曝闲谈》第十三回:“﹝ 陈铁血 ﹞十三岁上擷了泮芹,一时有神童之目。”参见“ 泮水 ”。

豆笾

祭器。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书·武成》:“丁未,祀于 周 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籩。” 蔡沉 集传:“豆,木豆;籩,竹豆。祭器也。”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迎神》:“惟馨展礼,爰列豆籩。” 明 李东阳 《郊坛分献再得四渎》诗:“羽衣道士通仪节,白髮牺人説豆籩。” 清 戴名世 《敕授承德郎刘公墓志铭》:“生典型,死豆籩;葬同穴,有贤媛;固其藏,千万年。”

国中

(1).指王城之内。《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国中。” 孙诒让 正义:“凡经言‘国中’,并谓王城之中。” 清 姚鼐 《郡县考》:“ 周 之制,王所居曰国中。” 清 段玉裁 《再与顾千里书论学制备忘之记》:“《周礼》之制,王城方九里,谓之国;城中谓之国中……经文未有谓城外为国中者。”

(2).国内。《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王 ﹞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豪友》:“ 长安 富民 王元寳 、 杨崇义 、 郭万金 等,国中巨豪也。” 清 方苞 《读齐风》:“ 齐 自 襄公 鸟兽行,下令国中:长女不得嫁,为家主祠,名曰巫儿。”

推择

推举选拔。《史记·淮阴侯列传》:“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南朝 宋 鲍照 《谢永安令解禁止启》:“邀世逢辰,谬及推择,恩成曲积,荣秩兼过。” 宋 梅尧臣 《赐书》诗:“善经有意尊儒甚,推择方知待士高。” 清 恽敬 《新喻东门漕仓记》:“三代之时,自诸侯、卿、大夫、士皆其国人,而邻长、里宰、酇长、鄙师,即同井庐以行相推择者。”

齿德

(1).《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后用“齿德”指年龄与德行。 宋 魏了翁 《古今考》:“满千钱者升之堂上,不则退之堂下,惟商财贿,毋问齿德。”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投胶》:“一方保正,喜今日共推,齿德皆尊。”

(2).年高德劭。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予视先生犹大父行,而先生不以齿德自居。” 清 方苞 《万季野墓表》:“惟余不与,而 季野 独降齿德而与余交。”

(3).指年高德劭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桓 命於邻党中,招二三齿德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堂上

(1) 尊长居住的地方。

拜夫人于堂上。——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父母居住的正房

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堂上阿奶仅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献酬

亦作“献醻”。 1.谓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郑玄 笺:“始主人酌宾为献,宾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饮酌宾曰醻。”《史记·孔子世家》:“献酬之礼毕, 齐 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唐 朱湾 《奉使设宴戏掷笼筹》诗:“献酬君有礼,赏罚我无私。” 清 孙枝蔚 《中秋夜与同幕者把杯》诗:“但恨坐一室,无人互献酬。”

(2).泛指斟饮。 宋 陆游 《龟堂独酌》诗之二:“一榼兰溪自献酬,徂年不肯为人留。”

(3).酬答;应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 宋 秦观 《次韵刘逊父以宁斋诗二轴作以还之》:“明珠白璧堪投报,细草幽花入献酬。” 清 尤侗 《病约三章》:“僕病未能,献酬笔墨,东涂西抹,少作狼藉,老至頽唐,勉强塞白。”

介僎

介与僎。古代行乡饮酒礼时的辅佐者。辅宾者称介,辅主人者称僎。《礼记·乡饮酒义》:“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

主一

专一;专心。《二程粹言》卷上:“主一之谓敬。”《朱子语类》卷一一九:“於无事之时,这心却只是主一。”参见“ 主一无适 ”。

三乐

(1).三种乐事。随文而异。《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泰山 ,见 荣启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 曰:‘先生何以为乐?’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贵女贱,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孟子 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韩诗外传》卷九:“ 子夏 曰:‘敢问三乐?’ 曾子 曰‘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諫,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带索蓝缕,茹草操耜,玩其三乐,守常待终。” 元 耶律楚材 《和移刺继先》诗之二:“常笑 梁鸿 歌《五噫》,窃学 荣启 弹三乐。”

(2).三种爱好。《论语·季氏》:“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颖达 疏:“言人心乐好损益之事,各有三种也。”

(3).谓春、夏、秋三时之务。《国语·越语下》:“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 韦昭 注:“三乐,三时之务,使之劝事乐业也。”

祀天、地、鬼的三种音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天之气始於子,故先以黄鐘;天之功毕於三月,故终之以姑洗。地之功见於正月,故先之以太蔟;毕於八月,故终之以南吕。幽阴之气,钟於北方,人之所归,鬼之所藏之,故先之以黄鐘,终之以应鐘。此三乐之始终也。”

意相

犹意想。《墨子·经说下》:“若易五之一,以楹之摶也,见之,其於意也不易,先智意相也,若楹轻於秋,其於意也洋然。” 于省吾 曰:“《墨子·经説下》‘意相也’,即意想也。”参阅《双剑誃诸子新证·吕氏春秋二》。

粲然

(1) 鲜亮发光的样子

(2) 形容清楚明白

(3) 露齿而笑的样子

粲然一笑

应接

(1) 应酬,接待

热情应接

(2) 应付

从容应接

(3) 呼应

书法家讲究字的点画要互相应接

(4) 照应

自相应接

观美

(1).观察美好的事物。《国语·周语下》:“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

(2).外观美。《孟子·公孙丑下》:“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於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於人心。” 朱熹 集注:“欲其坚厚久远,非特为人观视之美而已。” 宋 苏轼 《答虔倅俞括奉议书》:“今观所示议论,自 东汉 以下十篇,皆欲酌古以驭今,有意於济世之用,而不志於耳目之观美。” 明 李贽 《送郑大姚序》:“岂其所以致理者或自有在,彼一切观美之具有不屑歟?” 周作人 《<蜕龛印存>序》:“饰文字为观美,虽华夏所独,而其理极通于绘事。”

所望

期望。《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权 遣 周瑜 、 程普 等水军数万,与 先主 并力与 曹公 战於 赤壁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儻能屈威,诚副其所望。”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王沐 ﹞僦舍经三十日,始得一见 涯 於门屏,所望不过一簿尉耳。”

人样

(1) 人的外形;引申为一个人应具有的言谈举止等

瞧他那人样

(2) 指有出息的人的样子

不混出个人样来,不要回来见我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