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次夔思家

作者:戴炳 朝代:宋代

次韵黄次夔思家原文

世态从渠炎更凉,蕙兰元不为人香。

时凭酒挹圣贤味,闲借茶搜文字肠。

靴笏岂能拘野性,莼鲈终是忆家乡。

小需归作天台隐,长啸松风卧石梁。

诗词问答

问:次韵黄次夔思家的作者是谁?答:戴炳
问:次韵黄次夔思家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次韵黄次夔思家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戴炳的名句有哪些?答:戴炳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参考注释

世态

指社会上人与人相处的人情世故

也索氢世态炎凉心中暗忖。——佚名《冻苏秦》

蕙兰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而尖,初夏开花,色黄绿,有香味,庭园栽植,可供观赏。《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濯缨醴泉,被服蕙兰。” 晋 陆机 《鳖赋》:“咀蕙兰之芳荄,翳华藕之垂房。” 宋 邹浩 《四柏赋》:“蕙兰馥鬱乎亭槛,锦綺焜煌乎涂泥。”

(2).喻芳洁纯美。多指女子。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杏脸桃腮,又当有松筠节操,蕙兰襟怀。”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却喜姬人 顾氏 ,冰雪聪明,蕙兰心性。”

为人

(1) 做人和跟人交往的态度

他为人正直

为人正派

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为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其为人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为人迂讷。——《聊斋志异·促织》

(2) 与人友好地交往

他素日很为人

(3) 像貌特征

为人洁白晰。——《乐府诗集·陌上桑》

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靴笏

亦作“鞾笏”。靴与笏。古代官员在朝觐或其他正式场合用。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靴笏》:“靴者,盖古西胡服也……笏者,记其忽忘之心。”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往时学士,循 唐 故事,见宰相不具靴笏,繫鞋坐玉堂上。”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公主下降》:“赐玉带鞾笏鞍马及红罗百匹。”

岂能

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野性

粗野的性情

家乡

自己的家庭祖祖辈辈的居住地;故乡

天台

(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 天台 路远。”详“ 天台山 ”。

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