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廊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看画廊原文

虚廊栖岝崿,已讶画坐同。

壁却不张画,以待烟云供。

笔写有实象,意会无定容。

四时随所遇,六法嗤未工。

寄言学绘者,于斯悟真宗。

诗词问答

问:看画廊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看画廊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九

参考注释

岝崿

(1).山势高峻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互岭巉巖,岞崿嶇崯。” 晋 左思 《吴都赋》:“虽有石林之岝崿,请攘臂而靡之。”

(2).急疾貌。《古文苑·黄香<九宫赋>》:“枉矢持芒以岞崿,迅衡风而突飞电。” 章樵 注:“枉矢,星蛇行而苍黑,望之如有毛羽然。岞崿,振激之状。其势迅速过於风电。”

(3).山名。在今 江苏省 吴县 西南。相传 春秋 吴王 僚 葬此。

烟云

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实象

实体的象征。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惠周惕》:“六十四卦皆实象,安得虚哉。” 清 任泰学 《质疑·易》:“易者实象,举其象与辞,而实象可见诸行事。”

意会

不明说而领会

意会到她不喜欢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六法

(1).谓规、矩、权、衡、准、绳。 北齐 刘昼 《新论·适才》:“规、矩、权、衡、準、绳,六法殊形,而各有任。”

(2).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后以为 中国 绘画的总法则和代称。 清 姚鼐 《题句容学博冯墨香小照》诗:“君实精六法,自摹山水乐。” 林纾 《跋戴文节遗墨》:“ 文节 之精於六法,未必不有所授。”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餘,暮年点笔势凌虚。”

(3).佛教谓六法戒。其说不一,撮其要者有:(1)谓染心相触,盗人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2)谓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3)谓不尊敬佛,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诸善知识。

(4).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 宋 沉遘 《章献皇太后忌日斋文》:“伏愿往凭六法,超脱五门。”

寄言

(1).犹寄语、带信。《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寄言於浮云兮,遇 丰隆 而不将。”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诗:“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是故復之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耳。”

于斯

同“ 於此 ”。《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 之得材,於斯为贵。”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真宗

释道两教谓所持的真正宗旨;正宗。 唐 张九龄 《敕岁初处分》:“我 玄元皇帝 著《道德经》五千文,明乎真宗,致於妙用。” 唐 孟郊 《夏月谒智远禅师》诗:“謁师见真宗,何必千万劫?”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龙门鲤》:“﹝ 朱大祺 ﹞徒步至 嵩山 东岳庙 謁 北摩禪师 。居一年,尽得 少林 真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