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佩令·寄诗

作者:李雯 朝代:明代

解佩令·寄诗原文

蛮笺细襞,墨花轻染,一声声、愁红初断。

字押相思,才离了、狼毫斑管。

早去怜、香绡雪腕。

前宵琴曲,那宵玉盏,这衷怀、不堪重转。

寄语青鸾,倘若是、风悽云暗。

怎能胜、蜂吟蝶怨。

诗词问答

问:解佩令·寄诗的作者是谁?答:李雯
问:解佩令·寄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雯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雯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参考注释

蛮笺

亦作“ 蛮牋 ”。 唐 时高丽纸的别称。亦指 蜀 地所产名贵的彩色笺纸。 唐 陆龟蒙 《酬袭美夏首病愈见招次韵》:“雨多青合是垣衣,一幅蛮牋夜款扉。”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十样蛮牋纹错綺,粲珠璣。” 清 徐芳 《柳夫人小传》:“每宗伯( 钱谦益 )句就,遣鬟矜示 柳 ,击鉢之顷,蛮笺已至,风追电躡,未尝肯地步让。” 姚锡钧 《和了公和》:“分付几园老居士,蛮牋同擘酒家楼。”参阅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纸》、 元 费著 《笺纸谱》。

墨花

(1).指砚石上的墨渍花纹。 唐 李贺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宋 梅尧臣 《杜庭之赠端溪圆砚》诗:“微分鸜目莹,尚渍墨花碧。”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 成化 间,有百户 吴东升 者,亦善楷书, 刘士亨 寄之诗云:‘墨花香满砚池头,尽説能书老户侯。’”

(2).指水墨花卉画。 元 汤垕 《画鉴》:“ 徽宗 性嗜画。作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间有入神品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落水兰亭》:“﹝ 彝斋 ﹞酷嗜古法书名画,能作墨花,於水仙尤长。” 清 吴伟业 《画中九友歌》:“ 华亭 尚书天人流,墨花五色风云浮。”

愁红

谓经风雨摧残的花。亦以喻女子的愁容。 唐 李贺 《黄头郎》诗:“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唐 温庭筠 《惜春词》:“ 秦 女含嚬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狼毫

用黄鼠狼的尾毛做成的毛笔

小楷狼毫

斑管

毛笔。以斑竹为杆,故称斑管。 唐 《怀素上人草书歌》:“铜瓶锡杖倚閒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元 白朴 《阳春曲·题情》曲:“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 明 李日华 《南西厢·尺素缄愁》:“书已写完,无可表意,聊奉汗衫一领……斑管一枝。”

前宵

(1).前一天晚上。 唐 侯道华 《题院》诗:“前宵盗喫却,今日碧空飞。”

(2).喻事物即将出现的时刻。 郭沫若 《战取》诗:“朋友,你以为目前过于混沌了吗?这是新社会快要诞生的前宵。”

玉盏

亦作“ 玉琖 ”。亦作“ 玉醆 ”。玉饰的酒杯。《礼记·明堂位》:“爵用玉琖乃彫。” 孔颖达 疏:“琖, 夏后氏 之爵名也。以玉饰之,故曰玉琖。” 唐 元稹 《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雕鐫荆玉盏,烘透内丘缾。” 宋 晏殊 《玉楼春》词:“画堂元是降生辰,玉盏更斟长命酒。” 宋 晏几道 《采桑子》词:“三弄临风,送得当筵玉醆空。”《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三个盏儿,一个是玉盏,一个是银盏,一个是瓦盏。” 清 姚燮 《双鸩篇》:“妾饮琉璃杯,郎饮白玉琖。”

不堪

(1)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寄语

传话给某人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寄语故人

青鸾

(1).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干鱼启》:“文鳐夜触,翼似青鸞。” 唐 李白 《凤凰曲》:“ 嬴 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王琦 注引《艺文类聚》:“《决疑註》曰:……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鸞。”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跟着我骑白鹤,上青霄;跨青鸞,远市朝。” 清 陈珮 《哭程夫人》诗:“忽驾青鸞返碧虚,琼花吹折痛何如。”

(2).即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废寝忘餐思想徧。赖有青鸞,不必凭鱼雁。” 清 纳兰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青鸞杳,碧天云海音絶。”

(3).相传 罽宾王 于 峻祁之山 ,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后因以“青鸞”借指镜。 闽 徐夤 《上阳宫词》:“妆臺尘暗青鸞掩,宫树月明黄鸟啼。” 明 汤三江 《题唐玄宗还宫感旧·双调夜行船序》套曲:“侍儿扶傍粧臺,懒把青鸞高照。”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开匣常如见故人。”

(4).亦作“ 青鑾 ”。銮铃。天子之车衡上有鸾,鸾口衔铃,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车驾。 南朝 齐武帝 《耕藉诏》:“鸣青鸞於东郊,冕朱紘而莅事。”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侍青鑾以云耸,夹丹輦以霞飞。”

(5).指女子。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鸞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宋 柳永 《木兰花》词:“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鸞家远近。”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偷看,分明旧识青鸞,却做双栖新燕。”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八日生归,见惟空室,悵悢若失,乃为诗曰:‘灵琐知何处,青鸞杳不回。’”

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应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水浒传》

他若是不去,我们就让别人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