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应山

作者:王孙蔚 朝代:清代

将至应山原文

前山将入楚,秣马识曾游。

风土渔樵旧,江村父老留。

苔沈宋玉宅,日照鄂王楼。

眼底飞鸿在,还须郑侠谋。

诗词问答

问:将至应山的作者是谁?答:王孙蔚
问:将至应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将至应山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孙蔚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孙蔚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参考注释

秣马

饲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国语·吴语》:“ 吴王 昏乃戒,令秣马食士。”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 尚 使人慰劳曰:‘蛮人多寳,足富数世,诸卿但不併力耳!所亡何足介意。其明旦秣马蓐食,径赴城屯。’”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宋 黄庭坚 《送伯氏入都》诗:“王侯不可謁,秣马兴言归。”

风土

指风俗习惯与地理环境等

渔樵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

(3).指隐居。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唐 杜甫 《村夜》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乾坤傲,永不踏红尘向市朝,真唤做圣世渔樵。”

村父老

乡野老人。 宋 辛弃疾 《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词:“昨朝官告,一百五年村父老。更莫惊疑,刚道人生七十稀。”

宋玉宅

战国 楚 宋玉 的故宅。传说在 湖北 秭归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诛茅 宋玉 之宅,穷径临江之府。”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诗:“悲秋 宋玉 宅,失路 武陵 源。”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访 宋玉 宅,在 秭归县 之东,今为酒家。旧有石刻‘宋玉宅’三字,近以郡人避太守家讳去之,或遂由此失传,可惜也。”

日照

一日当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

鄂王

宋 抗 金 名将 岳飞 冤死后, 孝宗 诏复原官, 宁宗 嘉定 四年追封 鄂王 。见《宋史·岳飞传》。 元 赵孟頫 《岳鄂王墓》诗:“ 鄂王 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东窗计就通和好, 鄂王 赐死 蘄王 老。” 清 沉受宏 《苏堤口号》:“一向 鄂王 坟上拜,回头不忍见 西湖 。”

眼底

(1) 用某种器械通过瞳孔所能观察到的眼内构造。如: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 * 等

(2) 眼前;眼里

登楼一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飞鸿

(1).指画有鸿雁的旗。《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孔颖达 疏:“鸿,鸿鴈也。鴈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

(2).虫名。《逸周书·度邑》:“ 发 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

(3).飞行着的鸿雁。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清 龚自珍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4).指音信。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餘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无端天外飞鸿到,传得家庭噩耗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