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程公明韵

作者:仇远 朝代:宋代

九日次程公明韵原文

风帘猎猎傍檐斜,问酒来投野老家。
佳节已逢重九日,东篱未见两三花。
科头坐石从吹帽,拭眼看山似隔纱。
七里冈前归路闇,月悬破镜忆秦嘉。

诗词问答

问:九日次程公明韵的作者是谁?答:仇远
问:九日次程公明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仇远的名句有哪些?答:仇远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风帘

指酒帘,酒旗。 金 张建 《答华阴宋先觉》诗:“风帘摇曳桥南酒,烟树溟濛 渭 北天。”

風簾:指遮蔽门窗的帘子。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宋 范成大 《爱雪歌》:“须臾未遽妨性命,呼童尽捲风帘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霜瓦鸳鸯,风帘翡翠。”

猎猎

形容风声或风吹动旗帜等的声音

北风猎猎

老家

(1) 指在故乡的家庭

(2) 指原籍

我老家是湖南

(3) 对人称自己的或他人的父母

佳节

美好的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日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 * 。” 晋 傅玄 《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东篱

(1).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 唐 杨炯 《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 冯惟敏 《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緑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僕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2).园圃名。 宋 陆游 《东篱记》:“ 放翁 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 宋 陆游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 镜湖 上,日日醉 东篱 。”自注:“ 东篱 ,予小圃名。”

三花

(1).三花树的略称。 唐 李白 《赠嵩少山焦炼师》诗:“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明 何景明 《简汝立》诗:“ 少室 三花无客采, 小山 丛桂有人攀。” 清 周亮工 《哭陈磐生》诗:“诗能传五叶,笔已秀三花。”参见“ 三花树 ”。

(2).三辫;三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那 秦太师 他一进门,忒楞楞的黑心搥敢捣了千下,淅另另的紫筋肝剁作三花。”

(3).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唐 吕岩 《五言》诗:“阴阳烹五彩,水火鍊三花。”参见“ 三花聚顶 ”。

(4). 宋 苏轼 《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金 元好问 《同希颜钦叔玉华谷还会善寺即事》诗之二:“铁笛不曾从二草,头巾久已掛三花。”

科头

(1).谓不戴冠帽,裸露头髻。《战国策·韩策一》:“ 秦 带甲百餘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 鲍彪 注:“科头,不著兜鍪。”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此盖左袵之所为,非诸夏之快事也。”《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 布 将 河内 郝萌 夜攻 布 , 布 科头袒衣,走诣都督 高顺 营。” 胡三省 注:“科头,不冠露髻也。今 江 东人犹谓露髻为科头。”《老残游记》第九回:“着了一件深蓝布百衲大棉袄,科头,不束带,亦不着马褂。”

(2).古代教坊歌乐分部分科,其头目称为“科头”。亦以称歌伎乐工。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便请一人为録事,其餘主宴、主酒、主乐、探花、主茶之类,咸以其日辟之。主乐两人,一人主饮妓。放榜后,大科头两人(第一部),常詰旦至期集院,常宴则小科头主张,大宴则大科头,纵无宴席,科头亦逐日请给茶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秦中岁时记》云:期集谢恩了……便於亭子小宴,召小科头同乐,至暮而散。”

吹帽

《晋书·孟嘉传》:“九月九日, 温 ( 桓温 )燕 龙山 ,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觉。”后以“吹帽”为重九登高雅集的典故。 唐 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诗:“羞将短髮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唐 韩愈 《荐士》诗:“霜风破佳菊,嘉节迫吹帽。”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良儔,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 何景明 《九日》诗:“吹帽他时兴,登臺此日情。”

眼看

(1) 马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

(2) 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哪能眼看着他走邪道不管呢

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破镜

打破的镜子。比喻夫妻分离

试问古来几曾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秦嘉

东汉 诗人。《玉台新咏》有 嘉 《赠妇诗》三首, 嘉 妻 徐淑 答诗一首,叙夫妇惜别互矢忠诚之情,为历代所传诵。 清 顾绍敏 《秋日感怀》诗:“ 楚国 有人怜 息嬀 , 蜀 笺无信报 秦嘉 。” 张寿 《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玉臂云鬟劳客梦,风流无奈让 秦嘉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