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秘丞赴任鄱阳

作者:张方平 朝代:宋代

送宋秘丞赴任鄱阳原文

萧洒武夷秀,兹人美且偲。

治经通古学,应务富时材。

盍在脩书选,行须造币回。

更研轻重术,归奏阜民财。

诗词问答

问:送宋秘丞赴任鄱阳的作者是谁?答:张方平
问:送宋秘丞赴任鄱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送宋秘丞赴任鄱阳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张方平的名句有哪些?答:张方平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参考注释

萧洒

言行人品超逸而不同流俗

治经

治:研究;经,指《易》、《诗》、《书》、《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资治通鉴·汉纪》

古学

(1).研究古文经、古文字之学。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是以治古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 徐彦 疏:“《左氏》先著竹帛,故 汉 时谓之古学;《公羊》 汉 世乃兴,故谓之今学。” 汉 许冲 《上<说文解字>书》:“臣父故大尉南閤祭酒 慎 ,本从 逵 受古学。” 段玉裁 注:“古学者,《古文尚书》、《诗毛氏》、《春秋左氏传》及《仓頡古文》、《史籀大篆》之学也。”《后汉书·郑玄传》:“中兴之后, 范升 、 陈元 、 李育 、 贾逵 之徒争论古今学,后 马融 答 北地 太守 刘瓌 及 玄 答 何休 ,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明 杨慎 《谭苑醍醐·庄子解》:“《庄子》为书……士无古学,不足以知之。”后泛指研究古代文化学术。 胡适 《<国学丛刊>发刊宣言》:“近年来,古学的大师渐渐死完了。”

(2).科举功令文字如策论、律赋、经义、八股文、试帖诗以外的经史学问,称古学。 宋 李幼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六:“﹝ 吕希哲 ﹞从 王安石 学。 安石 以为:凡士未官而事科举者,为贫也;有官矣,而復事科举,是侥倖富贵利达,学者不由也。公闻之,遽弃科举,一意古学。”《儒林外史》第四六回:“ 唐二棒椎 道:‘ 老华 ,我正有件事要来请教你这通古学的。’ 虞华轩 道:‘我通甚么古学,你拿这话来笑我。’”

应务

(1).处理政务。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序:“ 嘉 有应务之器,故长字 良宰 ,盖取待封宰割之义也。” 宋 苏轼 《乞擢用程遵彦状》:“而端静之士,虽有过人之行、应务之才,又皆藏器待时,耻於自献,朝廷莫得而知之。” 清 刘大櫆 《芋园张君传》:“应务之暇,即披览书史。”

(2).应酬事务。 明 唐顺之 《答周七泉通判书》:“僕自来家居,多是谢却一切应务,或闭门读书,或宴坐山水间。”

时材

(1).应时的才能。 宋 曾巩 《左右正言制》:“某绰有时材,通於世用。”

(2).指应时的人材。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王曾 僕射有臺宰之量,每进时材,不欲人归恩在己。”

轻重

(1) 重量的大小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这两只箱子轻重不一样

(2) 情况严重程度的深浅,事情的主次

工作要分轻重缓急,不能一把抓

(3) 恰当或合适的性质或状态;适当限度或分寸

小孩子说话不知轻重

(4) 意义的大小

轻重固何如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民财

人民的财物。《墨子·节用上》:“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不以人力徇於禽兽,不夺民财以养狗马。”《宋史·食货志上五》:“朝廷欲宽力役,立法召募,初无过敛民财之意。”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寄伯瑶》:“入口岁赢二千万,曷怪民财日穷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