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麟 朝代:宋代

句原文

一楠枯再生,两石合无罅。
梁山韭黄妙天下,玉箸金钗盈大把。

诗词问答

问:句的作者是谁?答:何麟
问: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参考注释

再生

(1) 机体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或截除后重新生长

(2) 死而复活

(3) 加工废旧物品,使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产品

再生橡胶

合无

犹何不。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合无遣官徧行天下,选择室女……以充后宫。” 明 陈子龙 《请假葬亲疏》:“ 李永茂 久列戎行,晓畅兵事,其才十倍于臣,合无令其暂管,必有裨益。”

梁山

(1).山名。在今 陕西省 韩城市 境。《诗·大雅·韩奕》:“奕奕 梁山 ,维 禹 甸之。” 郑玄 笺:“ 梁山 ,今 左冯翊 夏阳 西北。”《春秋·成公五年》:“ 梁山 崩。” 杜预 注:“ 梁山 ,在 冯翊 夏阳县 西北。”

(2).山名。在今 陕西省 乾县 境。《孟子·梁惠王下》:“﹝ 大王 ﹞去 邠 ,踰 梁山 ,邑於 岐山 之下居焉。”

(3).山名。在今 山东省 东平县 境。其上有 宋江寨 ,其下有 梁山泊 。《汉书·梁孝王刘武传》:“北猎 梁山 ,有献牛,足上出背上, 孝王 恶之。”按,《史记·梁孝王世家》作“良山”,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梁山 在 鄆州 寿张县 南三十五里’,即猎处也。”《初学记》卷六引 晋 袁宏 《北征赋》:“於是背 梁山 ,截 汶 波。”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和县 、 当涂县 两县之间。 和县 境者曰 西梁山 ; 当涂县 境者为 东梁山 ,原名 博望山 。二山隔 江 对峙如门阙,故亦名 天门山 。《宋书·孝武帝纪》:“﹝ 大明 七年﹞於 博望 、 梁山 立双闕。” 唐 李白 《天门山铭》:“ 梁山 、 博望 ,关扃 楚 滨,夹据洪流,实为 吴 津。”

(5).山名。在今 陕西省 南郑县 境。《文选·张载<剑阁铭>》:“巖巖 梁山 ,积石峩峩。” 李善 注引 扬雄 《益州箴》“巖巖 岷山 ,古曰 梁州 。”按,此 梁州 为山名。

(6).山名。在今 四川省 剑阁县 境。又名 剑门山 。

韭黄

冬季栽培的韭菜,颜色浅黄,嫩而味美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玉箸

见“ 玉筯 ”。

金钗

(1).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温庭筠 《懊恼曲》:“两股金釵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雍熙乐府·醉花阴·国祚风和太平了》:“两行金釵,最宜素縞。”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金釵敲断都由我,团扇遮羞怕见郎。”

(2).借指妇女。 清 沉起凤 《谐铎·梦中梦》:“今富贵若此,何不广列金釵,以充下陈。” 贺敬之 《放歌集·三门峡歌》:“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3).石斛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大把

大批,成批

大把捞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