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吉阳村成杂言一首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过吉阳村成杂言一首原文

旧路新经,宛如昨日。

十岁百年,盖此一律。

有秋之后衣裳鲜,老幼1-1男女多欢颜。

足慰者目睹之实事,所憎者熟闻之颂言。

亏盈益谦天道如是,阳吉阴凶恒言至理。

诗词问答

问:过吉阳村成杂言一首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过吉阳村成杂言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一

参考注释

宛如

(1) 好像;仿佛

绚烂的晚霞,宛如一幅锦绣

(2) 委曲顺从的样子

昨日

昨天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一律

(1) 同一音律

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

(2) 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有秋

丰收,有收成;丰年。《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飢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乃詔执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明 李贽 《复杨定见书》:“如种田相似,年年不輟,时时不改,有秋之穫如此,无成之岁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弃前事耶?”

之后

(1) 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2) 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3) 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衣裳

衣服的通称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与衣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老幼

(1).老人和小孩。《礼记·乐记》:“老幼孤独,不得其所。”《国语·晋语七》:“养老幼,恤孤疾。”

(2).泛指家属。 晋 潘岳 《西征赋》:“牧疲人於西夏,携老幼而入 关 。”

男女

(1) 男女性的统称

男女老幼

(2) 〈方〉∶儿女的统称

欢颜

欢笑,开颜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目睹

(1) 眼见;亲眼所见

死伤情况不堪目睹

(2) 亲眼看见

这桩事故是许多渔夫目睹的

实事

(1) 实有的事

此剧取材于京城实事

(2) 具体的事

少讲空话,多办实事

熟闻

经常听到。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下:“ 张昭 论将,以 鲁肃 为麄疎, 汉帝 、 吴王 熟闻此义。”《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此 晋国 之大贤人,臣熟闻其名也。” 姚雪垠 《言志篇》:“壮怀常伴荒鸡舞,寒夜熟闻关上鐘。”

颂言

犹明言。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今之为法壅者,其病有四,愚请颂言而毋讳,可乎?”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 麟 按 晦伯 ( 陈晦伯 )并引诸説,而不颂言玉树为何物。”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或者又谓祸本之成,咎在汉学,虽 日本 人亦颂言之。”

盈益

见“ 盈溢 ”。

天道

自然规律

天道变化。——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如是

如此这么;像这样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 刘开《问说》

恒言

常言,俗语。《孟子·离娄上》:“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国家。” 明 刘基 《官箴上》:“人有恆言:视民如儿,无反厥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奈何曲》中云‘非奴苦要孝名传,只为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此二语虽属恆言,人人可道,独不宜出 五娘 之口。”

至理

(1) 最正确或最根本的道理

团结御侮,自然是至理

(2) 最完善最美好的政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