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之官江西

作者:胡宽 朝代:元代

送友之官江西原文

花间乳莺啼曙色,送客驱车上南陌。

陌头芳草绿萋萋,今人古人灭行迹。

明发吴侬燕尾𦨣,江卷寒潮飞练白。

鸾童乘月吹紫笙,不似琵琶怨秋瑟。

滕王阁中歌舞阑,一望秋林谢公宅。

诗词问答

问:送友之官江西的作者是谁?答:胡宽
问:送友之官江西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胡宽的名句有哪些?答:胡宽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御选元诗卷三十

参考注释

莺啼

莺鸣。 宋  辛弃疾 《蝶恋花》词:“燕语鶯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鶯和燕。”《水浒传》第八一回:“好梦欲成还又觉,緑窗但觉鶯啼晓。”

曙色

破晓时的天色

从窗口透进了灰白的曙色

当曙色开始照到西边最高的峰顶时,他的人马还走在相当幽暗的群山之间。——姚雪垠《李自成》

送客

为客人送行

驱车

乘车或驾车

驱车来到国宾馆,首相已在迎门口迎候

南陌

南面的道路。 南朝  梁  沉约 《鼓吹曲同诸公赋·临高台》:“所思竟何在, 洛阳 南陌头。” 唐  沉佺期 《李舍人山园送庞邵》诗:“东邻借山水,南陌驻驂騑。” 清  宋琬 《舟中怀米吉土作长歌寄之》:“西郊芳草梨花岸,南陌春风明月轮。”

陌头

(1).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释名·释首饰》:“綃头,綃钞也,钞髮使上从也。或谓之陌头,言其从后横陌而前也。” 王先谦 疏证补:“今时始丧者邪巾貊头,笄纚之存象也。《集韵》:‘邪巾、袙头,始丧之服。’《类篇》:‘帕,邪巾也。’陌、貊、帕、袙义同。”

(2).路上;路旁。《宋书·刘穆之传》:“时 穆之 闻京城有叫譟之声,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 唐  王昌龄 《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 明  孙起都 《金落索·代妓》曲之三:“陌头芳草忆王孙,纵春郊挑菜成羣。”

芳草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萋萋

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芳草萋萋鹦鹉洲。——唐· 崔颢《黄鹤楼》诗

今人

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端肃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行迹

见“ 行迹 ”。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1.经行的足迹。 晋  张协 《杂诗》之一:“房櫳无行跡,庭草萋以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晋  简文 为抚军时,所坐牀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跡,视以为佳。”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一:“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 清  吴伟业 《打冰词》:“新戍 云中 千骑马,横津直渡无行迹。”

(2).比喻行动的踪迹。 罗文坊 《“向心扫荡”的破灭》:“尽管 日 寇如何狡猾,最终还是没有发现我边区领导机关的行迹所在。”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事迹;行为。《东观汉记·平原怀王胜传》:“ 平原王 葬, 邓太后 悲伤,命史官述其行迹,为传誄,藏于王府。”《后汉书·皇后纪序》:“故考列行跡,以为《皇后本纪》。” 清  姚鼐 《河南孟县知县新城鲁君墓表》:“君少读书,慕古人行蹟。” 沙汀 《丁跛公》:“他把她们看成空气一样,一点也不因此检点一下自己的行迹。”

明发

(1).黎明;平明。《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朱熹 集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二人,父母也。” 唐  王维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诗:“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清  周亮工 《寒食后一日新乡道上示许傅岩》诗:“烽燧十年归未得,却愁明发渡 旃然 。”

(2).谓孝思。 晋  陆机 《思亲赋》:“存顾復之遗志,感明发之所怀。”《宋书·礼志四》:“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 ,情深明发。” 宋  苏轼 《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宪等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3).早晨起程。 晋  陆机 《招隐》诗之二:“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宋  杨万里 《郡治燕堂庭中梅花》诗:“翁欲还家即明发,更为梅花留一月。”

(4).谓揭发查清。《后汉书·循吏传序》:“明发姦伏,吏端禁止。”

(5).阐明,发明。《隋书·律历志上》:“ 焯 皆校定,庶有明发。”《太平广记》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观文殿》:“其所撰之书,属辞比事,条贯有序,文畧理畅,互相明发。”

(6). 清 代军机处草拟上谕有明发、廷寄之别,有关巡幸、上陵、经筵、蠲赈、及内侍郎以上,外臣总兵、知府以上黜陟调补的谕旨,称为明发,经内阁传抄以次交于部科。参阅 清  梁章鉅 《枢垣记略·规制一》。

吴侬

吴 地自称曰我侬,称人曰渠侬、个侬、他侬。因称人多用侬字,故以“吴儂”指 吴 人。 唐  刘禹锡 《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诗:“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嚮 吴 儂。” 宋  张先 《喜朝天·清署堂赠蔡君谟》词:“佳景在,吴儂还望,分閫重来。”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游金山寺》曲:“误汲南泠,笑杀吴儂,不记《茶经》。”

燕尾

(1).燕子的尾羽。 清  陈维崧 《沁园春·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词:“正水边柳眼,斜窥芳岸;风前燕尾,乱剪晴莎。” 清  厉鹗 《雨中许莳庭春岩招同诚夫笠人泛舟北郭看花》诗之一:“风轻摇燕尾,雨细溼鹅儿。”

(2).燕尾分叉像剪刀,因用以摹状末端分叉的东西。《后汉书·舆服志下》:“负赤幡,青翅燕尾,诸僕射幡皆如之。”《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蜚襳垂髾” 唐  李善 注:“ 司马彪 曰:‘襳,袿饰也;髾,燕尾也。’襳与燕尾,皆妇人袿衣之饰也。” 宋  梅尧臣 《送少卿知宣州》诗:“鸭头 吴 荡緑,燕尾 楚 船轻。” 宋  苏轼 《谢人惠云巾方舄》诗之一:“燕尾称呼理未便,剪裁云叶却天然。” 王十朋 集注引 林敏功 曰:“燕尾,谓巾也。”《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见那人头上罩一方大红縐绸包头,从脑后燕尾边兜向前来,拧成双股儿在额上紥一个蝴蝶扣儿。”如:燕尾槽、燕尾服。

(3).本指 颜真卿 书体中捺脚处的一种独特风格,是捺笔结束时,先用力顿挫,再轻挑出锋所致。后人临 颜 体,捺划收笔出锋时,提笔空收笔锋,如张开的剪刀,乃为病笔。《宣和书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