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邻几有菊无酒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和江邻几有菊无酒原文

种菊将饮酒,菊开酒无有。
虽不负尔目,且已负尔口。
昨日三两人,淡坐饥腹吼。
徒与哦其傍,谁能置升斗。
当时陶渊明,篱下望亦久。
幸赖白衣人,不愧采盈手。
悠然事颇同,必竟醉则否。

诗词问答

问:和江邻几有菊无酒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和江邻几有菊无酒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梅尧臣和江邻几有菊无酒书法欣赏

梅尧臣和江邻几有菊无酒书法作品欣赏
和江邻几有菊无酒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饮酒

(1).喝酒。《国语·晋语一》:“﹝ 史苏 ﹞饮酒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时 司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

(2).古代宴会时供食毕漱口的酒。《周礼·天官·酒人》:“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 郑玄 注:“饮酒,食之酒。” 贾公彦 疏:“谓食时有酒者,《曲礼》云:‘酒浆处右。’则此非献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孙诒让 正义:“盖食礼无献酬,唯有酳口,故别谓之饮酒。”

开酒

(1).打开酒瓮。《水浒传》第四回:“﹝ 金老 ﹞一面开酒,收拾菜蔬,都早摆了,搬上楼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如此豪杰,如此恩德,不可轻慢!我们再须杀牲开酒,索性留他们过宿顽耍几日则箇。”

(2).解除酒戒,开始饮酒。《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你我今日就借二位亲家这席给他开酒。”

无有

没有

“有在者乎?”曰:“无有。”——《战国策·赵策》

无有碍矣。——唐· 李朝威《柳毅传》

无有不过而拜。——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绝无有。——清· 方苞《狱中杂记》

果无有。

昨日

昨天

三两

约数,表示少量。《汉书·萧何传》:“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 萧何 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三两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箇死无招对。” 马烽 《三年早知道》:“他三两步就跑到我跟前,热情地和我握手。”

徒与

门徒;党与。《荀子·尧问》:“是其所以名声不白,徒与不众,光辉不博也。”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故君子观其徒与何如,而有以审已矣。”

升斗

(1).容量单位。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林 乃避地 上党 ,耕种山阿。当时旱蝗, 林 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

(2).比喻微薄的薪俸。《汉书·梅福传》:“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金 元好问 《自邓州幕府暂归秋林》诗:“升斗微官不疗饥,中林春雨蕨芽肥。” 郁达夫 《和冯白桦重至五羊城原韵》:“升斗微名成底事,词人身世太凄凉。”

(3).借指少量的米粮、口粮。 唐 韩愈 《论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生归,瓮无升斗,孤影对四壁。” 李广田 《哀念朱自清先生》:“职业上的薪俸不足以维持一家的生活,为了升斗所需,于是也就不得不快写,不得不多写了。”

(4).借指酒。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宋 杨万里 《中秋月长句》诗:“先生旧不论升斗,近来畏病不饮酒。”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陶渊明

(365—427) 东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员的腐败而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其诗以《归去来兮辞》、《饮酒》、《桃花源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为代表,今存《陶渊明集》

幸赖

幸亏依靠;有幸依靠。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 惲 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幸赖先人餘业,得备宿卫。”《后汉书·朱晖传》:“幸赖 顺烈皇后 初政清静,内外同力,反乃讨定。” 许地山 《无忧花》:“所得薪俸虽不很够用,幸赖祖宗给他留下一点产业,还可以勉强度过日子。”

白衣人

(1).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恭帝》:“ 王宏 为 江州 刺史, 陶潜 九月九日无酒,於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 王宏 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 唐 李白 《九日登山》诗:“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宋 苏轼 《有以官法酒见饷者求述古为移厨饮湖上》诗:“喜逢门外白衣人,欲鱠湖中赤玉麟。” 明 唐寅 《题自画墨菊》:“白衣人换太玄衣,浴罢 山阴 洗研池。” 清 李渔 《怜香伴·狂喜》:“相公,我劝你左手持螯右举觴,把尘虑尽皆涤盪,换新粧,白衣人翻做彩袖飘扬。”

(2).旧指平民。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五折:“你不劳掛念,我是个白衣人,怎得到玉阶前?”参见“ 白衣 ”。

不愧

无愧于;名副其实

不愧为艺术大师

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必竟

终究,到底。必,通“ 毕 ”。 唐 贾岛 《投孟郊》诗:“必竟获所实,尔焉遂深衷。” 宋 周弼 《会稽山》诗:“必竟兴亡谁可料,但闻陵谷变飞尘。”《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内科又説:‘是肺经受风,必竟要吃消风散毒之剂。’”《红楼梦》第二六回:“必竟是 寳玉 恼我告他的原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