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当阳袁皓明府

作者:杨夔 朝代:唐代

寄当阳袁皓明府原文

高人为县在南京,竹绕琴堂水绕城。
地古既资携酒兴,务闲偏长看山情。
松轩待月僧同坐,药圃寻花鹤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爱,莫教空说鲁恭名。

诗词问答

问:寄当阳袁皓明府的作者是谁?答:杨夔
问:寄当阳袁皓明府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寄当阳袁皓明府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杨夔的名句有哪些?答:杨夔名句大全

杨夔寄当阳袁皓明府书法欣赏

杨夔寄当阳袁皓明府书法作品欣赏
寄当阳袁皓明府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763-10

参考注释

人为

(1) 人造成

一种人为的装饰品

(2) 人去干、做

事在人为

南京

(1).古都名。 唐 安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 ,建号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 , 南京 还有 散花楼 。”

(2).古都名。 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 。 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 ,建号 南京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 ,称 临潢府 。 幽州 称 南京 。”

(4).古都名。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 。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 建炎 元年, 高宗 继位于 南京 ,即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 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 (即 燕京 )六州归 宋 ,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

(6).古都名。 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 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 。 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 宋 周煇 《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 。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 , 春秋 卫 、 陈 、 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7).古都名。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 , 永乐 间迁都 北京 ,改 应天府 为行在, 正统 间建为 南京 。 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 。 清 孙枝蔚 《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 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酒兴

喝酒的兴致

酒兴正酣

偏长

一方面的特长。 唐 韩愈 《与袁相公书》:“又习於吏职,识时知变,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长。”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夹带怀挟》:“或驳杂纠纷,或偏长曲技,尤不足以崇圣学而励真才。”

山情

为山中景物所引起的情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崎嶇石路,似壅而通,峥嶸涧道,盘紆復直。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山情率易,野製疏朴。”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原甫厅壁许道宁山水》:“山情水思半轩间,试问来居有底闲。” 明 李梦阳 《涧富岭赴安福》诗之二:“山行忽百里,步步山情新。”

松轩

植有松树的住所。 南朝 齐 萧子良 《游后园》诗:“萝逕转连绵,松轩方杳蔼。” 唐 温庭筠 《题陈处士幽居》诗:“松轩尘外客,高枕自萧疎。”

同坐

(1).同席而坐。《汉书·爰盎传》:“ 慎夫人 乃妾,妾主岂可以同坐哉!”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子瞻与姜潜同坐举令》:“ 苏子瞻 与 姜潜 同坐。”《三国演义》第一回:“ 玄德 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

(2).指同席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顾荣 在 洛阳 ,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

(3).谓同为一事获罪。《孔子家语·正论》:“ 韩宣子 问罪於 叔向 , 叔向 曰:‘三姦同坐,施生戮死可也。’”《鹖冠子·王鈇》“其罪伍长以同” 宋 陆佃 解:“同,谓同坐伍人之罪。”

寻花

(1).出游赏花。 唐 白居易 《且游》诗:“弄水回船尾,寻花信马头。” 宋 梅尧臣 《永叔见索叙述》诗:“寻花不见人,前代公侯宅。”

(2).喻狎妓。《孽海花》第二二回:“这回三年服满,进京谢恩,因为与 庄稚燕 是世交兄弟,一到京,就住在他家里,只晓得寻花夕醉,挟弹晨游,过着快乐光阴。”

鹤伴

修道者或隐逸者的同伴。 唐 牟融 《寄羽士》诗:“乐道无时忘鹤伴,谈玄何日到星坛。” 前蜀 李珣 《定风波》词:“到处等闲邀鹤伴。春岸,野花香气扑琴书。”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惠爱

犹仁爱。《韩非子·奸劫弑臣》:“哀怜百姓不忍诛罚者,此世之所谓惠爱也。”《后汉书·冯衍传上》:“惠爱之诚,加乎百姓;高世之声,闻乎羣士。” 宋 苏舜钦 《送杜密学赴并州》诗:“惠爱留关辅,风威入塞垣。” 郭沫若 《星空》诗:“永恒无际的合抱哟!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莫教

犹莫非。《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 锦儿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空说

(1).空泛无用之说。《后汉书·段熲传》:“诞辞空説,僭而无徵。”

(2).只说。《易·繫辞上》“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唐 孔颖达 疏:“以作《易》者,本为立教故也;非是空説《易》道,不关人事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