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作者:沈鲸 朝代:明代

风入松原文

唐虞三代本摩渐。至于今为宪伏愿皇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裁成辅相能无欿。使斯世斯民丕变窃惟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民之感化。沦于肌肤。浃于骨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无为而天下治矣。

羡皞皞功归自然。保国祚固如盘。

诗词问答

问:风入松的作者是谁?答:沈鲸
问:风入松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沈鲸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鲸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六十种曲 双珠记 第三十五出

参考注释

唐虞

唐尧 与 虞舜 的并称。亦指 尧 与 舜 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 唐 虞 之际,於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 唐 虞 之治乎!”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 伊 吕 ,世似 唐 虞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 唐 虞 时代以前。”

代本

藏语译名。旧译“戴琫”、“戴绷”或“代奔”。原 西藏 地方政府军职名,为四品官。 清 政府于 乾隆 五十七年规定藏军限设三千名,代本六名,每一代本统兵五百名,沿为定制。例由贵族出身的俗官任职。1913年后, 西藏 地方政府大量扩军,代本人数也随之增加。

至于

(1) 表示程度、范围

至于他,是一定会来的

越长城之限,至于 泰安。(至:动词,抵达。)—— 清· 姚鼐《登泰山记》

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

(2) 表示另提一件事

至于我个人的意见,以后再提

(3) 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为现代汉语所沿用

至于斟酌捐益。——诸葛亮《出师表》

至于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至于怨诽之多。——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至于农夫小民。——宋· 苏轼《教战守》

皇上

(1) 皇帝

(2) 对皇帝的直接称呼

(3) 对皇帝的间接称呼

祖述

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仲尼祖述 尧舜,宪章 文武。——《礼记·中庸》

尧舜

(1) 尧和舜。据说都是上古的贤明君主

(2) 泛指圣人

宪章

典章制度

文武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郑玄 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2).特指武事、军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诗·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万邦为宪。” 朱熹 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汉书·朱云传》:“ 平陵 朱云 ,兼资文武。”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南史·宋纪上·武帝》:“謁 汉 长陵 ,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济 《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参见“ 文武火 ”。

(6). 周文王 与 周武王 。《诗·大雅·江汉》:“ 文 武 受命, 召公 维翰。” 郑玄 笺:“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 宋 苏轼 《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裁成

(1).裁剪制成。《文选·谢瞻<张子房诗>》:“神武睦三正,裁成被八荒。” 张铣 注:“裁制成理,德被八方。”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且 叔师 研寻章句,儒生之腐者也; 嗣宗 沉湎麴蘖,酒徒之狂者也,斯岂能错综时事,裁成国典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万事万物万理万化都是它所裁成的,它是‘知周乎万物而通济天下’(《繫辞上·传》)的全能全智。”

(2).编制而成。 唐 元稹 《唐故朝议郎侍御史河阴留后元君墓志铭》:“先府君丛集羣言,裁成百叶书抄。”

(3).犹栽培。谓教育而成就之。 清 汪弘隆 《寄谢同门曹翼宸》诗:“岂信质分薄,裁成寡良师。”《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安老爷 ﹞一面擦着眼泪,向太太説道:‘我这位恩师再生之意,我不知受了他老人家多少裁成。’”

辅相

(1).辅助,帮助。《易·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孔颖达 疏:“相,助也。当辅助天地所生之宜。”《晋书·陶侃传论》:“古者明王之建国也,下料疆宇,列为九州,辅相立功,咨於四岳。”《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哄他道:‘见在朝中辅相天子。’” 严复 《论世变之亟》:“于是裁成辅相,而置天下于至安。”

(2).宰相。也泛指大臣。《史记·孔子世家》:“王之辅相有如 颜回 者乎?” 唐 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愈 闻 周公 之为辅相,其急於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捉其髮。” 清 龚自珍 《农宗》:“古之辅相大臣尽农也,则 周 之庸次比耦之亚旅歟?” 章炳麟 《訄书·冥契》:“天子之於辅相,犹县令之於丞尉。”

能无

反问语。犹能不。《论语·子罕》:“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左传·襄公三十年》:“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门,以介於大国,能无亡乎?” 明 刘基 《旅兴》诗之十:“人生非草木,能无感中情?”参见“ 能不 ”。

斯世

此世,今世。《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收止足以言归,汎皓然以容裔,欣环堵以恬娱,免咎悔於斯世。”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生丁斯世,言语道断,为 守常先生 的遗文写了几句,塞责而已。”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寇旱之餘,曾未朞岁,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巩 与斯民与蒙其幸!”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 江 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丕变

大变。《书·盘庚上》:“罔有逸言,民用丕变。” 孔 传:“民用大变从化。” 唐 刘禹锡 《新修驿路记》:“近者尝为王所,百态丕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不信,你看 周公 制礼之后,自当风俗丕变了,何以《国风》又多是淫奔之诗呢?” 郭沫若 《羽书集·告鞭尸者》:“民国以来轻武的风气焕然丕变。” 沙汀 《困兽记》三:“让我来自我批判一下吧:因为抗战以还,世风丕变,豆渣已经变成猪了。”

流行

广泛传播;盛行

传染病流行时常有护士奇缺的情况

置邮

用车马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 焦循 正义:“置、邮、传三字,同为传递之称。以其车马传递谓之置邮,谓之驛。其传递行书之舍,亦即谓之置邮,谓之驛。” 唐 杨炯 《<王子安集>旧序》:“教之者逾於激电,传之者速於置邮。” 宋 范成大 《麻线堆》诗:“舟檝避潢潦,置邮疾飞驰。”按,古制,置为马递,邮为步递,原有区别,后即混用。

传命

传达命令。《礼记·聘义》:“介绍而传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

感化

(1) 用言行的影响,使人受感动而逐渐转变

用党的政策感化失足青年

(2) 跟外界接触而动心

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鲁迅《故乡》

肌肤

(1) 肌肉皮肤

(2) 比喻男女之间亲密的关系

骨髓

(1) 一种软而富含各种血细胞的结缔组织,占据大多数骨的骨髓腔和网眼部分

(2) 比喻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果实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清· 黄宗羲《原君》

不识不知

(1).谓不识古今。形容古代民风淳朴。《诗·大雅·皇矣》:“帝谓 文王 ,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列子·仲尼》:“ 尧 乃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2).犹不知不觉。 静嘨斋主人 《<西游补>答问》:“情之魔人,无形无声,不识不知,或从悲惨而入;或从逸乐而入;或一念疑摇而入;或从所见闻而入。”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然而通读全篇,较之攻击 日本 人,倒是不识不知地将 * 留学生的不品行,特地费了力招供出来的地方更多。”

无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国祚

(1).国运。《陈书·吴兴王胤传》:“皇孙初诞,国祚方熙。” 宋 陈亮 《箴铭赞》:“国祚若旒,谁任其责。”

(2).皇位。《汉书·刘向传》:“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於外亲,降为皁隶。”《后汉书·李固传》:“频年之间,国祚三絶。”《新唐书·蒋乂传》:“ 中宗 即位,春秋已壮,而母后篡夺以移神器,赖 张柬之 等国祚再復。”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保洪图社稷,巩国祚延绵。”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