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参政丁侍郎从驾出猎

作者:宋庠 朝代:宋代

和参政丁侍郎从驾出猎原文

诏跸承冬令,郊几闢狞场。
钩陈来作卫,袀服正腾装。
表野千旌合,舒围万骑张。
清尘风效职,捧辔日呈祥。
宝畤遥惊翟,天弧即射狼。
林空平陆险,云断见鹰扬。
猛圈聊夸汉,恩罗遂祝汤。
数功浮白饮,均惠割鲜尝。
别苑黄山外,仙城北斗傍。
辅臣忠力盛,馀思满雕章。

诗词问答

问:和参政丁侍郎从驾出猎的作者是谁?答:宋庠
问:和参政丁侍郎从驾出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庠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诏跸

谓帝王出行。 唐 卢照邻 《赠许右丞从驾万年宫》:“闻道上之回,詔蹕下 蓬莱 。”

冬令

(1) 冬季

(2) 冬季的气候

春行冬令(春天的气候像冬天)

钩陈

亦作“钩陈”。1.星官名。《文选·扬雄<甘泉赋>》:“詔招摇与太阴兮,伏钩陈使当兵。”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鉤陈,神名也。紫微宫外营陈星也。” 唐 李峤 《奉和拜洛应制》:“日暮钩陈转,清歌上帝臺。” 清 钱谦益 《答越卓凡宪副》诗:“我欲为君歌督护,夜阑酹酒向鉤陈。”

(2).指后宫。《文选·班固<西都赋>》:“周以鉤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 李善 注引《乐叶图》:“钩陈,后宫也。”《隋书·高祖纪上》:“任掌鉤陈,职司邦政。” 清 钱谦益 《吴祖洲八十序》:“身虽引退,其声光气象尤映望于钩陈阁道之间。”

(3).一种用于防卫的仪仗。《北史·艺术传下·何稠》:“帝復令 稠 造戎车万乘,鉤陈八百连。”《隋书·礼仪志七》:“八年征 辽 ,又造鉤陈,以木板连如帐子。”《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巡幸则有大驾法从之盛,御殿则有鉤陈羽卫之严。”

袀服

同一的服装。谓着相同的戎装。语出《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 陆德明 释文:“均,如字,同也。字书作袀,音同。”《文选·左思〈吴都赋〉》:“六军袀服。” 刘逵 注引《左氏传》曰:“袀服振振。”《吕氏春秋·悔过》:“今袀服回建,左不軾而右之超乘者五百乘。” 高诱 注:“袀,同也。兵服上下无别,故曰袀服。” 陈奇猷 校释:“盖与敌作战,使敌人分辨不出何者为将帅,何者为士卒,将帅与士卒服同一之戎服,故曰袀服。”一说,为黑色戎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左氏传》 晋献公 时童謡曰:‘丙子之晨,龙尾伏辰,袀服振振,取 虢 之旂。’” 颜师古 注:“袀服,黑衣。”后用以泛指戎装,军服。 唐 刘禹锡 《原力》:“斯诚力矣,上之不过夸 胡 人而戏角抵,次之不过倅期门而振袀服。”

腾装

整理行装。《文选·枚乘<七发>》:“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 刘良 注:“言如云气之乱,又如三军之装束也。” 宋 曾巩 《太平州回转运状》:“軫艰难於即路,则许之假宠於舟艎;悯匱乏於腾装,则期以致怜於教墨。”

清尘

(1).拂除尘埃。 汉 班固 《东都赋》:“雨师泛洒,风伯清尘。”

(2).车后扬起的尘埃。亦用作对尊贵者的敬称。清,敬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犯属车之清尘。” 颜师古 注:“尘,谓行而起尘也。言清者,尊贵之意也。” 三国 魏 繁钦 《定情》诗:“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南唐 陈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诗:“常思 剑浦 别清尘,荳蔻花红十二春。” 王闿运 《丁文诚诔》:“侍清尘於 华阳 ,忝邦政之必闻。”

(3).清轻的尘埃。 晋 左思 《魏都赋》:“增搆峩峩,清尘彯彯。”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忽思格猛兽,苑囿腾清尘。” 清 曹寅 《五月十一日夜集西堂限韵》之四:“清尘隐高树,万瓦光鳞鳞。”

(4).比喻清静无为的境界;清高的遗风;高尚的品质。《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姜亮夫 校注:“清尘,《章句》训徽美。 寅 按即指上之虚静、恬愉、无为自得之境界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苕苕歷千载,遥遥播清尘。”《梁书·任昉传》:“想 惠 庄 之清尘,庶 羊 左 之徽烈。”《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 尧 舜 不能荣其素朴, 桀 紂 无以污其清尘。” 唐 杜牧 《西江怀古》诗:“ 范蠡 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效职

尽职。 唐 韩愈 《贺雨表》:“龙神效职,雷雨应期。”

呈祥

呈现祥瑞。《晋书·元帝纪》:“星斗呈祥, 金陵 表庆。” 宋 杨亿 《奉和御制契丹出境将议回銮五言六韵》:“灵旗风助顺,黄道日呈祥。”

天弧

星名。亦称弧矢,属于南方七宿中的井宿。凡九星( 汉 时谓有四星),形如弓弧。正对天狼星而有光,古人以为主弭兵盗。弧矢动移不如常而现角芒,古人以为主兵盗。 汉 扬雄 《羽猎赋》:“荧惑司命,天弧发射。” 明 刘基 《感兴》诗:“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鼓纵横满路旁。”《陈书·高祖纪上》:“自摄提无纪,孟陬殄灭,枉矢宵飞,天弧晓映。” 清 顾炎武 《石射堋山》诗:“太白天弧见角芒, 金山 、 京口 又沙场。”参阅《晋书·天文志上》。

射狼

旧传 五代 晋 石敬瑭 起兵灭 唐 的先兆。 宋 陶岳 《五代史补·高祖先兆》:“ 高祖 ( 石敬瑭 )尚 明宗 女,宫中谓之 石郎 。及将起兵於 太原 ,中师夜马狼皆羣游,往往入宫中, 愍帝 患之,命诸班能射者分投捕逐,谓之‘射狼’……未几, 高祖 至。盖射亦 石 也。”

平陆

平原;陆地。《孙子·行军》:“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晋 陶潜 《停云》诗:“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唐 僧鸾 《苦热行》:“烛龙衔火飞天地,平陆无风海波沸。” 清 林则徐 《批上海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案》:“浑水内灌,致积泥沙,不一二年,仍如平陆。”

断见

佛教谓人之见有两种:一为常见,二为断见。不知己身及诸外物常住,而反以身死为断灭之见称断见。参阅《涅槃经》二七、《大智度论》七。参见“ 断常 ”。

鹰扬

(1).威武貌。《诗·大雅·大明》:“维师 尚父 ,时维鹰扬。” 毛 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后汉书·陈龟传》:“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 元 萨都剌 《威武曲》:“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牀。” 清 孙枝蔚 《苦雨杂诗》之四:“ 吕尚 钓 磻溪 竟展鹰扬志。”

(2).武事的代称。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

(3).逞威;大展雄才。《后汉书·刘陶传》:“羣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乌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猒。”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 唐 胡曾 《鸿门》诗:“ 项籍 鹰扬六合晨, 鸿门 开宴贺亡 秦 。” 明 沉鲸 《双珠记·并拜荣陛》:“虎奋三军,鹰扬千里,可信是青云器。”

(4).古代武官名号。《北史·隋纪下·炀帝》:“壬辰, 雁门 贼帅 尉文通 ,聚众三千,保於 莫壁谷 ,遣鹰扬 杨伯泉 击破之。” 唐 刘禹锡 《武夫词》:“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参见“ 鹰扬府 ”。

浮白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魏文侯 与大夫饮酒,使 公乘不仁 为觴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原意为罚饮一满杯酒,后亦称满饮或畅饮酒为浮白。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或升降有序,或浮白无算。” 宋 陆游 《游凤凰山》诗:“一樽病起初浮白,连焙春迟未过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愿浮白以叙交情,且来青而谭别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 汪 志得意满,浮白数觥。”

割鲜

(1).割杀畜兽。《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騖於盐浦,割鲜染轮。” 吕向 注:“鲜,牲也。谓割牲之血染於车轮也。”《文选·张衡<西京赋>》:“割鲜野饗,犒勤赏功。” 张铣 注:“谓披破牲体以布赐士卒,割新杀之兽劳赏勤功。” 唐 李白 《幽州胡马客歌》:“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宋史·孟珙传》:“ 珙 与射猎,割鲜而饮。”

(2).指剖鱼。 宋 陈师道 《离颍》诗:“丛竹防供爨,池鱼已割鲜。”

别苑

专供帝王游猎的园林。 五代 齐己 《和李书记》诗:“远蝶恋香抛别苑,野鶯衔得出深宫。”

山外

(1). 太行山 以东地区。 战国 时泛指 秦 以外的六国地区。《文选·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啟,不窥兵於 山 外。” 李善 注引《战国策》:“ 范雎 谓 秦王 曰, 秦 今反闭关,而不敢窥兵於 山 东者, 穰侯 为国谋不忠,大王计有所失也。”

(2).山的外边。 唐 张说 《侍宴蘘荷亭应制》诗:“山外闻簫管,还如天上逢。” 宋 林升 《西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 歌舞几时休?”

(3).佛教天台宗山外宗的省称。参见“ 山家宗 ”。

北斗

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恒星,七颗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七颗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 * 、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称“斗柄”,又名“玉衡”。此七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和η,除 * (δ)是三等星以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辅臣

辅弼之臣。后多用以称宰相。《韩诗外传》卷八:“諫臣五人,辅臣五人,拂臣五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元丰 间,建尚书省于皇城之西,铸三省印。 米芾 谓印文背戾,不利辅臣。”《清史稿·圣祖纪一》:“辅臣 鼇拜 擅杀辅臣 苏克萨哈 及其子姓。”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这时,他觉得还是过去的首辅 周延儒 和现在的辅臣兼兵部尚书 杨嗣昌 是不可多得的干练人才。”

忠力

(1).忠诚与力量。《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

(2).尽忠效力。《新唐书·李光颜传》:“ 弘 素蹇踪,阴挟贼自重,且恶 光颜 忠力,思有以橈衊之。”

雕章

(1).精心修饰文辞。《晋书·乐志上》:“三祖纷纶,咸工篇什,声歌虽有损益,爱翫在乎雕章。”

(2).犹美文。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仇兆鳌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三国典略》:“ 齐 萧慤 尝於秋夜赋诗, 邢子才 曰:‘ 萧 之斯文,可谓雕章间出。’” 宋 宋祁 《答翰林苏学士》诗:“开颜忽见故人书,併得雕章念索居。”

鵰章:钮鼻作雕形的印章。 宋 苏辙 《王詵都尉宝绘堂词》:“百年将种存慨慷,西取 庸 蜀 践 戎 羌 。战袍赐锦盘鵰章,宝刀玉玦餘风霜。”

彫章:雕琢词章。《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自幼及长,述作不倦,固以理穷言行,事该军国,岂直彫章縟采而已哉!” 吕延济 注:“所有述作、言行、军国大事,岂直为彫饰文章,以为縟采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