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观雪

作者:方岳 朝代:宋代

与客观雪原文

未怕风威酒亦冰,凭虚吞以气峥嵘。
何人出此六奇计,我辈贤於五字城。
松压钓蓑银独速,麦分棋局玉纵横。
自然石鼎煎鱼眼,解致邹枚汰两生。

诗词问答

问:与客观雪的作者是谁?答:方岳
问:与客观雪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岳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岳名句大全

方岳与客观雪书法欣赏

方岳与客观雪书法作品欣赏
与客观雪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风威

(1).风的威力。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唐 杜甫 《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清 顾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韵》:“不出风威灭,无营日影徐。”

(2).指风发出威力。 清 季开生 《十月初六发榆中抵鱼河驿》诗:“振野凉风扑马飞,孟冬絶塞已风威。”

(3).指教育风化的声势、威力。《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在 温 三年,迁 兗州 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宋 苏舜钦 《送杜密学赴并州》诗:“惠爱留 关 辅,风威入塞垣。”《好逑传》第十回:“老恩臺大人,风威霜厉,远邇肃然,治晚生怎敢以私相干?”

(4).威势。《南齐书·薛渊戴僧静等传论》:“观兹猛毅,藉以风威,未必投车挟舟,然后胜敌。”

(5).犹威仪。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精神顿生》:“帝见 张九龄 风威秀整,异於众僚。”

凭虚

(1).指 凭虚公子 。 晋 潘岳 《西征赋》:“指西宾所以言於东主, 安处 所以听於 凭虚 也。”

(2).虚构。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 宋玉 《高唐赋》云梦神女於 阳臺 。夫言并文章,句结音韵,以兹叙事,足验凭虚。”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逸文一》:“ 温 以为凭虚,殊不介意。” 刘师培 《文说·记事篇》:“后世文人,饰词矫説,或尊己而卑人,或援古以证今,事每凭虚,词多乌有。”

(3).凌空。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张伯英 书如 汉武帝 爱道,凭虚欲仙。” 宋 张孝祥 《菩萨蛮·登浮玉亭》词:“微风吹笑语,白日鱼龙舞。此意忽翩翩,凭虚吾欲仙。”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呀!这道士凭虚而去,莫非就是飞鸣过舟之鹤乎?” 清 李渔 《蜃中楼·幻因》:“有龙宫二女,蜃阁凭虚。”

(4).无所依靠。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若募彼人响导,挟异国济师……凭虚蹈空,过为指料,将有临危失据之忧矣。此所谓决天下於一掷者也。”

犹言凌空。 元 陆文圭 《减字木兰花慢·滕王阁》词:“听佩玉鏘鸣,驂鸞小住,高阁凭虚。”

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六奇

指 汉 陈平 为 高祖 刘邦 所谋画的六奇计。《史记·太史公自序》:“六奇既用,诸侯宾从於 汉 。”后因以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一:“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心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嶮巇,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计吐六奇谁敢敌,学穷三略不须论。” 明 张煌言 《王师北发草檄有感》诗之一:“丸中但説明三表,麾下寧忘试六奇。”参见“ 六出奇计 ”。

我辈

我等,我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作《天台赋》成,以示 范荣期 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范 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輒云:‘应是我辈语。’”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若内翰不讳,我辈岂忍独生?”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四》:“这许多事物挤在一处,正如我辈约了 燧人氏 以前的古人,拼开饭店一般,即使竭力调和,也只能煮个半熟。”

五字城

五言城。 宋 张侃 《梁湖夜望》诗:“偶来又得诗中计,久矣难成五字城。”参见“ 五言城 ”。

独速

摇动貌。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三:“脚踏小船头,独速舞短簔。” 宋 范成大 《科桑》诗:“斧斤留得万枯枝,独速槎牙立暝途。” 周汝昌 注:“独速,动摇的样子。”

棋局

(1) 对阵的形势

(2) 旧指棋盘

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石鼎

陶制的烹茶用具。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拓拔俭神道碑》:“居常服翫,或以布被、松牀;盘案之间,不过桑杯、石鼎。” 唐 皮日休 《冬晓章上人院》诗:“松扉欲啟如鸣鹤,石鼎初煎若聚蚊。” 宋 范仲淹 《酬李光化见寄》诗之二:“石鼎鬭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灔波红。” 元 刘詵 《和友人游永古堂》:“胜日偶寻山寺幽,老僧石鼎沸茶沤。”

鱼眼

(1).鱼的眼睛。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鰲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清 陈维崧 《采桑子·哭西樵吏部》词:“从兹 东海 无奇气,鱼眼波红,鰲背霜浓。”

(2).鱼眼珠子;像鱼眼珠子之物。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玉与石其同匱兮,贯鱼眼与珠璣。”

(3).指水烧开时冒出的状如鱼眼大小的气泡。旧时常据以说明水沸滚的程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白醪酒》:“酿白醪法:取糯米一石,冷水浄淘。漉出,著瓮中,作鱼眼沸汤浸之。” 石声汉 注:“水因热而放出气泡,温度愈高,气泡愈大,最初像蟹眼大小,慢慢便像鱼眼大小。” 宋 黄庭坚 《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之二:“风炉小鼎不须催,鱼眼长随蟹眼来。” 清 褚人穫 《坚瓠三集·茶瓶汤候》:“煎茶初滚曰蟹眼,渐大曰鱼眼,故俗以未滚者为盲汤。”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邱子明嗜工夫茶》:“汤初沸为蟹眼,再沸为鱼眼,至联珠沸而熟。”

邹枚

汉 邹阳 、 枚乘 的并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梁王 与 邹 、 枚 、 司马相如 之徒极游于其上。”两人皆以才辩著名当时。后因以“邹枚”借指富于才辩之士。 唐 王维 《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侍从有 邹 枚 ,琼筵就水开。” 宋 张孝祥 《西江月》词:“坐中宾客尽 邹 枚 ,盛事它年应记。” 清 周亮工 《戊子上元独坐旧雨堂感怀》诗之二:“莫向 梁园 怀盛事, 邹 枚 词赋更谁存。”

两生

汉 初, 叔孙通 为 刘邦 定朝仪,使征 鲁 地诸生三十余人,有两生不肯行,谓 叔孙通 所为不合于古。 叔孙通 笑其为真鄙儒,不知时变。后以“两生”喻指熟谙礼乐典籍而不知权变的人。 元 欧阳玄 《静修先生画象赞》:“於 裕皇 之仁,而见不可留之四皓;以 世祖 之略,而遇不能致之两生。”参阅《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