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因行宫即景·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圣因行宫即景·其一原文

离宫当日咏卷阿,春暮巡方此重过。

遥岫开云飞翠嫩,丛兰经雨送馨多。

平陵塔矗玲珑影,俯瞰舟回潋滟波。

陶冶性灵欣始遇,远风何处递笙歌。

诗词问答

问:圣因行宫即景·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圣因行宫即景·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圣因行宫即景·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五

参考注释

离宫

古代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宫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当日

就在本日、同一天

你可以当日来回

卷阿

(1).《诗·大雅》篇名。《诗》序谓 召康公 作以戒 成王 ,要“求贤用吉士”。其诗云:“凤皇鸣矣,于彼高冈。” 清 钱谦益 《申比部诗序》:“ 文定 之事我神祖,《卷阿》之凤凰也。”

(2).泛指蜿蜒的山陵。《楚辞·王褒<九怀·株昭>》:“步骤桂林兮,超驤卷阿。” 王逸 注:“腾越曲阜,过阨难也。” 洪兴祖 补注:“卷,曲也。音拳。” 明 许潮 《龙山宴》:“重阳风雨恶,登临无奈天何。徙倚杖,望卷阿。”参见“ 卷 ”。

巡方

(1).指天子出巡四方。《逸周书·籴匡》:“君亲巡方,卿参告糴,餘子倅运,开口同食,民不藏粮,曰有匡。”《梁书·武帝纪中》:“狩岳巡方,明王盛轨。”

(2).指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己亥,遣侍臣巡方省察,问人疾苦,黜陟守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御史墨败》:“而主上处分亦较 世宗 朝加重,盖巡方不检,固自取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杨以斋》:“廷议遣 满洲 大臣巡方,上疏止之。”

云飞

(1).云阵飞行。《艺文类聚》卷六九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答萧子云上飞白书屏风书》:“非观触石,已觉云飞。” 元 袁桷 《客舍书事》诗之七:“云飞疑到地,草长不知春。”

(2).指雨云兴起。《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祭方丘乐章》:“雨零感节,云飞应序。”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日出 扶桑 ,云飞 苍梧 。”

(3).在云中飞行。高飞。 晋 左思 《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张罗沮泽,不覩鸿鴈云飞。” 吕向 注:“张网草泽而不覩鸟之高飞。” 唐 杜牧 《雁》诗:“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雨宿向 瀟湘 。” 金 元好问 《浩然师出围城赋鹤诗为送》:“明年也作江鸥去,水宿云飞共一天。”

(4).比喻快速行进。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虎啸风腾,云飞电掩。”《隋书·炀帝纪下》:“高帆电逝,巨舰云飞。”《 * 词话》第九十回:“那 小张 掩口应诺,云飞跑去。”

(5).比喻才情奔放。《艺文类聚》卷十四引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牋记风动,表议云飞。” 隋 卢思道 《卢纪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6). 汉高祖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因用“云飞”谓奋发有为。 南朝 宋 鲍照 《为柳令让骠骑表》:“翰起云飞,拂翼虹路。”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理应识是识非,知滞知微,使无才者泥伏,有用者云飞。” 宋 王禹偁 《省试三杰佐汉孰优论》:“﹝ 汉高祖 ﹞斩蛇于大泽,逐鹿于中原,云飞 丰 沛 之间,雷动 崤 函 之地。”

(7).比喻远走高飞。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云飞同去国,星散各殊方。” 明 高启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诗:“明朝举首空相望,云飞 笠泽 天茫茫。”

(8).飘扬貌。 宋 张先 《宴春台慢·东都春日李阁使席上》词:“雕觴霞灩,翠幕云飞。”

(9).道教语。谓升天成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泿水》:“﹝ 卢躭 ﹞少栖仙术,善解云飞。”《云笈七籤》卷七四:“﹝ 隐栖子 ﹞必当羽化云飞,岂止龟鹤齐寿。”

丛兰

丛生的兰草。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文子·上德》:“丛兰欲脩,秋风败之;人 * 平,嗜欲害之。”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颜回 败其丛兰, 冉耕 歌其芣苢。” 唐 元稹 《别李三》诗:“阶蓂附瑶砌,丛兰偶芳藿。”

平陵

旧县名,汉昭帝死后葬平陵,因置平陵县,三月魏改之为始平,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乐府诗集·平陵东》

玲珑

(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俯瞰

(1) 从高处往下看

俯瞰这座城市的高塔

(2) 在较高的高度上俯视下方

俯瞰着广场的会议大厦

潋滟

(1) 形容水盈溢

(2) 形容水波荡漾

浟湙潋滟,浮天无岸。——木华《海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光潋滟

陶冶

(1) 烧造陶器、冶炼金属

(2) 比喻对人的性格和思想进行培养

性灵

指人的精神、性格等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