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诣溥仁寺瞻礼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过河诣溥仁寺瞻礼原文

清晓鸣鞭过武列,乘凉减从谒祇园。

祝釐昔日诸藩部,考迹此时古法门。

试看度生藉慈力,讵殊画象注乾元。

循名责实于斯切,佛道中原世道存。

诗词问答

问:过河诣溥仁寺瞻礼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过河诣溥仁寺瞻礼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过河诣溥仁寺瞻礼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二

2. 诣溥仁寺必须过桥此河为固都尔呼即古之武列水也

参考注释

清晓

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清晓的微风,略带凉意

鸣鞭

(1) 抖动鞭子出声

鸣鞭走马

(2) 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振动时发出响声,叫人肃静。也叫“静鞭”

乘凉

为避热而在阴凉处歇息

祇园

“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梵文的意译。 印度 佛教圣地之一。相传 释迦牟尼 成道后, 憍萨罗国 的 给孤独长者 用大量黄金购置 舍卫城 南 祇陀太子 园地,建筑精舍,请 释迦 说法。 祇陀太子 也奉献了园内的树木,故以二人名字命名。 玄奘 去 印度 时, 祇园 已毁。后用为佛寺的代称。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祇园兴板荡之悲,沙界积沦胥之痛。” 唐 白居易 《题东武丘寺六韵》:“香刹看非远,祇园入始深。”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游则王国,还则祇园。”

昔日

以前;往日

用于昔日。——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非昔日之乐。——元、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藩部

清 代指内外 蒙古 、 新疆 、 青海 、 西藏 等地。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 喀尔喀 乃藩部,若人有园囿然,何足道也。”《清史稿·藩部传序》:“自 松花 、 黑龙 诸江,迤邐而西,絶大漠,亘 金山 ,疆 丁零 、 鲜卑 之域,南尽 崑崙 、 析支 、 渠搜 , 三危 既宅,至於 黑水 ,皆为藩部。”

考迹

见“ 考迹 ”。

亦作“ 考跡 ”。1.考核事迹。

(2).犹考订。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不知今之经典,古之官书,其用在考跡异同,而不在寻求义理。”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法门

佛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今泛指修德、治学或作事的途径

试看

试着看看;且看。 唐 韩愈 《盆池》诗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画象

(1).画衣冠。指上古以特异的服饰象征五刑,以示惩诫。《汉书·武帝纪》:“朕闻昔在 唐 虞 ,画象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率俾。”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二帝但画衣冠,异章服,而民不敢犯也。’《 * 通》云:‘画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晋书·刑法志》:“传曰: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象而民知禁。”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画象垂新令,消兵易旧謨。”参见“ 画衣冠 ”。

(2).画图像。《晋书·忠义传序》:“书名竹帛,画象丹青。”《新唐书·李勣传》:“始 太宗 时, 勣 已画象 凌烟阁 。”

(3).指画成的图像。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汉 画象模胡的居多,倘是初拓,可比较的清晰,但不易得。”

乾元

(1).《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孔颖达 疏:“乾是卦名,元是乾德之首。” 朱熹 本义:“乾元,天德之大始。”后以“乾元”形容天子之大德。 宋 范仲淹 《四德说》:“ 尧 舜 率天下以仁,乾元之君也。”

(2).指天。《陈书·高祖纪上》:“大哉乾元,资日月以贞观;至哉坤元,凭山川以载物。” 唐 钱起 《泰阶六符赋》:“既出没以候君德,又荧煌以丽乾元。”

(3).指帝王。《晋书·后妃传下·孝武定皇后》:“德配乾元,恭承宗庙,徽音六宫,母仪天下。” 明 何景明 《秦府进历》诗:“同懽承睿疑,歌舞颂乾元。” 康有为 《门人陈千秋等初来草堂问学示诸子》诗:“群龙无首谁知吉,自有乾元大统长。”

(4).元气;大气。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俯仰在天地之间呼吸乾元,造化的精神在我胸中喷涌。”

循名责实

按其名而求其实,要求名实相符。《文子·上仁》:“循名责实,使有司以不知为道,以禁苛为主,如此则百官之事,各有所考。”《淮南子·主术训》:“故有道之主……循名责实,使有司任而弗詔,责而弗教。” 北齐 樊逊 《求才审官对》:“循名责实,选众举能。” 宋 曾巩 《请以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臣适典明命,亦得各以百执事所分之职,载於训词,以飭戒在列,以称陛下董正治官,循名责实之意。” 毛 * 《新民主主义论》五:“我们现在虽有 中华民国 之名,尚无 中华民国 之实,循名责实,这就是今天的工作。”

于斯

同“ 於此 ”。《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 之得材,於斯为贵。”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道中

(1).中途;半途。《战国策·齐策四》:“ 孟尝君 就国於 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2).路上。《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即夜出 杨 ,遣归。时天大阴晦,道中若有火光照之,时人异焉。”

世道

指社会状况、风气

唉!别提那 * 的旧世道了

老人家,如今世道变了。变得不用吃糠了。——赵树理《传家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