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善寺贝多树

作者:张乔 朝代:唐代

兴善寺贝多树原文

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
得子从西国,成阴见昔朝。
势随双刹直,寒出四墙遥。
带月啼春鸟,连空噪暝蜩。
远根穿古井,高顶起凉飙。
影动悬灯夜,声繁过雨朝。
静迟松桂老,坚任雪霜凋。
永共终南在,应随劫火烧。

诗词问答

问:兴善寺贝多树的作者是谁?答:张乔
问:兴善寺贝多树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兴善寺贝多树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张乔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乔名句大全

张乔兴善寺贝多树书法欣赏

张乔兴善寺贝多树书法作品欣赏
兴善寺贝多树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639-1

参考注释

毫末

(1).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臺,起於累土。” 南朝 梁 任昉 《刘先生夫人墓志》:“参差 孔 树,毫末成拱。” 宋 司马光 《和聂之美讽古》之二:“如何毫末利, 管 鲍 亦相欺?” 邹韬奋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过去政府虽有所惩治,然仅窃钩者诛耳,神奸巨猾,未损毫末。”

(2).指笔端。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岷山沲江图画十韵》之二:“岭雁随毫末,川蜺饮练光。” 仇兆鳌 注:“毫末,谓画笔。练光,谓画绢。”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嶂图>》诗:“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丹霄

(1).谓绚丽的天空。 汉 贾谊 诗:“青青云寒,上拂丹霄。” 晋 庾阐 《游仙诗》:“神岳竦丹霄,玉堂临雪岭。” 唐 李白 《门有车马客行》诗:“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 康有为 《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诗:“万里烟波迴紫潮,五云宫闕耸丹霄。”

(2).帝王居处;朝廷;京都。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故愿一登文石之阶,陟丹霄之途。” 唐 韦应物 《白沙亭逢吴叟歌》:“亲观文物蒙雨露,见我昔年侍丹霄。” 宋 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夫君自上丹霄去,莫忘云泉寄好音。”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蒙召》:“文章事业,风流才调,咫尺丹霄。”

(3).犹上苍。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折:“我与你,乍见先已情投,一言便自机合,白首为期,丹霄可鉴。”

西国

(1).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公羊传·僖公四年》:“古者 周公 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

(2).指西域。《晋书·苻丕载记》:“是时安西 吕光 自 西域 还师,至于 宜禾 , 坚 凉州 刺史 梁熙 谋闭境距之。 高昌 太守 杨翰 言于 熙 曰:‘ 吕光 新定西国,兵强气鋭,其锋不可当也。’”

(3).指佛教发源地。 唐 张祜 《听简上人吹芦管》诗:“分明西国来人説,赤佛堂西是 汉 家。”《敦煌曲子词·苏莫遮》:“面慈悲,心欢喜,西国神僧远远来瞻礼。”

(4).指 西蜀 。 唐 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 。” 宋 苏轼 《隆中》诗:“ 诸葛 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 蜀 客不胜悲。”

(5).指 欧 美 国家。 清 王韬 《建铁路》:“电气通标,轮车铁路,西国以为至要之图,而 中国 以为不急之务。”

带月

谓披戴月色。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唐 刘长卿 《送张十八归桐庐》诗:“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 明 杨慎 《伯劳吟》:“村妇侵星提瓮汲,山农带月架犂耕。”

连空

远望与天空相连。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连空隳雉堞,照夜焚城郭。” 元 杨维桢 《西湖竹枝歌》之八:“ 石新妇 下水连空, 飞来峯 前山万重。” 清 王士禛 《和沉石田钩弋夫人歌》:“青史祇今怜 赵父 , 茂陵 烟草亦连空。”

古井

(1). 唐 孟郊 《列女操》:“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后因以“古井”比喻寂然不为外物所动之心。尤多用于守寡不嫁的妇女。 宋 苏轼 《临江仙》词:“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元 杨维桢 《漫兴》诗之三:“生来不识古井怨,唱得 后主 《后庭花》。” 鲁迅 《坟·寡妇主义》:“个个心如古井,脸若严霜。”

(2).喻指富孀和有私蓄的妓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路上行人,都嘖嘖称羡,都説不料这个古井叫他淘着……后来问了旁人,才知道凡娶着不甚正路的妇人--如妓女、寡妇之类--做老婆,却带着银钱来的,叫做‘淘古井’。”《廿载繁华梦》第三九回:“更有些风流子弟,当他是一个古井,志在兜结於他,希望淘得钱钞。”

高顶

指山顶。 南朝 梁 沉约 《登玄畅楼》诗:“危峯带北阜,高顶出南岑。” 唐 王维 《投道一师兰若宿》诗:“ 一公 栖 太白 ,高顶出风烟。”

凉飙

亦作“ 凉飇 ”。亦作“凉颷”。秋风。 汉 班婕妤 《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飇夺炎热。” 唐 王勃 《易阳早发》诗:“复此凉飆至,空山飞夜萤。” 宋 王安石 《回桡》诗:“柴荆散策静凉飈,隐几扁舟 白下 潮。”

灯夜

指元宵节的晚上。 宋 张元干 《兰陵王》词:“曾驰道同载, 上林 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却有箇波俏的女子,也因灯夜游玩,撞着箇狂荡的小秀才。”

雪霜

(1).雪和霜。《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唐 李绅 《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渐喜雪霜消解尽,得随风水到天津。” 宋 程大昌 《感皇恩》词:“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长緑。”

(2).比喻一尘不染。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涤荡纷秽,表里雪霜。”

(3).比喻白色。 唐 刘禹锡 《望夫山》诗:“肌肤销尽雪霜色,罗綺点成苔蘚斑。” 唐 杜牧 《寄李播评事》诗:“春来烟渚上,几浄雪霜毫。”

(4).借指某些白色事物。(1)白发。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雪霜各满鬢,朱紫徒为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糟麴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2)芦花。 唐 黄滔 《题山居逸人》诗:“十亩餘芦苇,新秋看雪霜。”(3)盐。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王钦若 三司勾当,来 亳州 散食盐钱。知州有诗一句云:‘雪霜散处民心悦。’ 钦若 对曰:‘鼎鼐调时众口知。’”

火烧

表面没有芝麻的烧饼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