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作者:白玉蟾 朝代:宋代

短歌行原文

我适酒越,君适酒秦。
舟挂酒越帆犹柳酒下,马回秦首更江滨。
江滨绿柳多烟颦,岸下碧水生风鳞。
四海交游不易得,一州云月聊相津。
向来君亦何为者,空自红生满袖尘。
君行无遽行,感我思古人。
诗礼谩撩颇牧笑,弓刀自取荀杨嗔。
君不见赵璧生还燕图死,轻把关心不顾身。
又不见鸿门舞罢已成陈,怒撞玉斗岂无因。
夫谁击笏血未泚,或者明年贵买臣。
题柱高司马,弃繻壮终军。
君去几时回,此别休怆神。
百万呼卢银烛夜,十千买酒玉楼春。

诗词问答

问:短歌行的作者是谁?答:白玉蟾
问:短歌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短歌行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白玉蟾的名句有哪些?答:白玉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碧水

绿水。 南朝 梁简文帝 《采莲曲》:“桂檝兰橈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唐 李白 《早春寄王汉阳》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 元 戴表元 《苕溪》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生风

(1) 刮风

(2) 挑起事端

无故生风

海交

指与海连接的地方。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恭御陀国》:“国境之内,数十小城,接山岭,据海交,城既坚峻,兵又勇敢。”

不易

(1).艰难,不容易。《诗·大雅·文王》:“宜鉴于 殷 ,骏命不易。” 朱熹 集传:“不易,言其难也。”《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 毛 *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二》:“对于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词,作了一些注解。”

(2).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注:“不为世俗所移易。”《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颜师古 注:“言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记张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

云月

(1).云和月。有时也指云中的月。 唐 张九龄 《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云月爱秋景,林堂开夜扉。”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仇兆鳌 注:“微明曰递,见云月迭掩而迭开。” 金 元好问 《追录乙未八月十七日莘县梦中所得》诗:“梦迴真到哦诗处,满马西风云月清。”

(2).古代妇女的一种饰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

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空自

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瞒长兄説,我自幼空自学了一身武艺,遭天伦之惨,奔波辛苦,数十餘年。”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令爱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费调停。”

红生

(1).一种烹调方法,今俗谓之生炒。相对于清汤久煮之“白熟”。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 东坡 云:‘世之对偶,如“红生”“白熟”、“手文”“脚色”二对,无復加也。’” 宋 周密 《武林旧事·高宗幸张府节次略》:“直殿官大楪下酒:鸭签、水母膾、鲜鰕蹄子羹、糟蟹、野鸭、红生水晶膾。”

(2).戏曲脚色名。指扮演勾红脸人物的生角。如《走麦城》中的 关羽 ,《伐子都》中的 颍考叔 等。

我思

(1)

(2) 认为一个人的存在是由一个思想人这个事实来予以说明的哲学原理

(3) 自身或自我的理智活动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诗礼

(1) 《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

(2) 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之家

颇牧

(1). 战国 时 赵国 名将 廉颇 与 李牧 的并称。 汉 扬雄 《法言·重黎》:“或问 冯唐 面 文帝 ,得 廉颇 、 李牧 不能用也,谅乎?曰:彼将有激也,亲屈帝尊,信 亚夫 之军,至 颇 牧 ,曷不用哉?”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苏黄文字》:“与其远想 颇 牧 ,不若暗合 孙 吴 。” 林学衡 《赠人四首·赠苏干宝》诗:“此去先鞭君猛着,中原 颇 牧 好追寻。”

(2).名将的代称。《新唐书·毕諴传》:“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 颇 牧 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 明 张居正 《送敕使阅武》诗:“始知 颇 牧 在禁中,何事劳师勤远略。” 续范亭 《五百字诗》序:“在座诸君,皆为 颇 牧 ,吾人咏歌,愿宗 高 鲁 。”

自取

(1).自己招致。《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庙谋不臧。” 明 王守仁 《瘗旅文》:“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2).谓自己取代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先主 ﹞谓 亮 曰:‘君才十倍 曹丕 ,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自娶。《史记·伍子胥列传》:“ 秦 女絶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赵璧

见“ 赵氏璧 ”。

生还

从危险的遭遇中活着返回

无一生还

把关

(1) 把守关口

把关谨慎

(2) 比喻按标准检查,防止出错

层层把好质量关

顾身

谓顾及身体。 元 张翥 《感兴》诗:“从来豪杰愿风尘,奋臂干戈肯顾身?”

鸿门

(1).高门,显贵之家。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这个是远方朋友,想亦是鸿门之客,老兄拜揖。”

(2).古地名。在今 陕西 临潼 东。 楚 汉 相争, 项羽 驻军并会宴 刘邦 于此,故又称 项王营 。《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 项羽 兵四十万,在 新丰 鸿门 。 沛公 兵十万,在 霸上 。” 晋 潘岳 《西征赋》:“ 籍 含怒於 鸿门 , 沛 跼蹐而来王。”《齐东野语·诗用史论》引 宋 钱舜选 诗:“ 项羽 天资自不仁,那堪 亚父 作谋臣。 鸿门 若遂樽前计,又一 商君 又一秦。” 明 李东阳 《鸿门高》诗:“ 鸿门 高,高屹屹。日光荡,云雾塞。双舞剑,三示玦。”

(3).古地名。 汉 西河郡 县名。 唐 时为 河东道 之边。故地在今 山西省 代县 、 朔州市 一带。 唐 李商隐 《即日》诗:“ 赤岭 久无耗, 鸿门 犹合围。” 冯浩 注:“《汉书·地理志》: 武帝 元朔 四年,置 西河郡 ,统三十六县,有 鸿门县 ,又有 离石县 。其地与 雁门 、 马邑 相接, 唐 时 河东道 之边也, 乌介 入犯正其地。”

玉斗

(1) 酒器

玉斗一双。——《史记·项羽本纪》

(2) 又

亚父受玉斗。

(3) 北斗星

无因

(1).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或者

(1) 在可供选择的东西、状况或过程中的挑选

决定学医或者学法律

(2) 连接词、词组或分句,表示从两种以上的事物中选择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同时存在

这个任务可以交给小李或者小张

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明年复攻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年陵降。——《汉书·李广苏建传》

贵买

高价买进。《管子·轻重戊》:“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 代国 之出,何有?’ 管子 对曰:‘ 代 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贵买之。’” 马非百 新诠:“贵买即贵价收买。”《宋书·孝义传·郭原平》:“ 原平 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贩质家貲,贵买此田。” 清 查慎行 《西江棹歌词》之四:“过客饱餐 江 右饭,居人贵买 浙西 盐。”

题柱

(1).见“ 题桥柱 ”。

(2).相传 东汉 灵帝 时, 长陵 田凤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见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 魏侯 之见 刘廙 ,不觉敛容; 汉 主之观 田凤 ,遂令题柱。”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閒夜洁斋,惟有张灯之宿。”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试》诗:“题柱名千里,登臺策万言。”

(3).谓题写楹联。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

司马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姓

弃繻

《汉书·终军传》:“初,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 关 , 关 吏予 军 繻。 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 关中 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 虙子 弹琴邑宰日, 终军 弃繻英妙时。”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怆神

伤心。 宋 陆游 《夜登千峰榭》诗:“危楼插斗山衔月,徙倚长歌一愴神。” 林百举 《悲愤》诗之十:“眇眇梅孤鹤瘦身,登楼四望独愴神。”

百万

(1)

(2) 一百个万;一千个千,实数

(3) 虚指,言数量极多

伏尸百万。——《战国策·魏策》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三国志·诸葛亮传》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呼卢

(1).谓 * 。 唐 李白 《少年行》之三:“呼卢百万终不惜,报讎千里如咫尺。” 宋 晏几道 《浣溪纱》词:“户外緑杨春繫马,牀前红烛夜呼卢,相逢还解有情无?”《英烈传》第四二回:“这四将也会齐在山前一个幽雅所在,呼卢浮白的快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冯勰》:“ 陈 与同舍客呼卢一日夜,一败涂地,囊橐尽倾。”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管弦呕哑,不分旦夕,一掷百万,呼卢博激,挥金如土。”参见“呼卢喝雉”。

(2).糊弄,欺骗捉弄。《醒世姻缘传》第十回:“差人道:‘我拿票子到他家呼卢他呼卢!’”

烛夜

(1).照亮黑夜。《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毓 问 輅 :‘天下常太平否?’”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管辰 《管辂别传》:“三五盈月,清耀烛夜,可以远望,及其在昼,明不如镜。”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物轨》:“荧芝可烛夜,田泉尝澣尘。” 宋 范成大 《题径山寺楼》诗:“神光来烛夜,寿木不知秋。”

(2).鸡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鷄一名烛夜。”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鷄名烛夜,又曰翰音。”

(3).神话中的花名。参见“ 烛夜花 ”。

十千

一万。极言其多。《诗·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 朱熹 集传:“十千,谓一成之田。地方十里,为九万亩,而以其万亩为公田。”此指万亩。《诗·周颂·噫嘻》:“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朱熹 集传:“万人为耦而并耕也。”此指万人。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诗:“我归宴 平乐 ,美酒斗十千。” 唐 王维 《少年行》之一:“ 新丰 美酒斗十千, 咸阳 游侠多少年。” 元 张翥 《腊月饮赵氏亭》诗:“賸买十千 燕市 酒,闲听二八 越孃 歌。”此皆指万钱。

玉楼

(1).华丽的楼。 唐 宗楚客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旂列禁营。” 宋 辛弃疾 《苏武慢·雪》词:“歌竹传觴,探梅得句,人在玉楼。”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清 纳兰性德 《菩萨鬘》词:“春云吹散湘帘雨,絮粘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2).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十洲记·昆仑》:“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楼十二所。”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本命醮词》:“洞里之玉楼金闕,尘俗难窥。” 宋 张耒 《岁暮福昌怀古》诗:“天上玉楼终恍惚,人间遗事已埃尘。” 黄忏华 《亡友恩仲穆哀辞》:“玉楼应有记,走笔动仙曹。”参见“ 玉楼受召 ”。

(3).指妓楼。 唐 白居易 《听崔七妓人筝》诗:“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宋 柳永 《归朝欢》词:“归去来,玉楼深处,有箇人相忆。” 郁达夫 《日暮舟中口占再迭前韵》:“玉楼歌舞人初醉,曲岸牛羊路欲迷。”自注:“北岸多妓楼,南岸多牧场。”

(4).道教语。指肩。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载 王安石 论此诗云:“道家以肋肩为玉楼,以目为银海。”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二折:“我则见银海冻花生的这眼底,玉楼寒耸起肩头,摇鞭袖裊深藏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银海生花,玉楼起粟,竹炉相对添僝僽。”

(5).亦称“ 玉楼子 ”。牡丹花的一种。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玉楼子者,白花,起楼,高标逸韵,自然是风尘外物。” 清 赵翼 《牡丹将开作布幔护之》诗:“改砌花臺作幕遮,玉楼春色倍穠华。”自注:“玉楼,花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