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国王阮光平故诗以赐诔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安南国王阮光平故诗以赐诔原文

外邦例以遣陪臣,展觐从无至已身。

纳款最嘉来玉阙,怀疑堪笑代金人。

秋中尚忆衣冠肃,膝下诚如父子亲。

七字不能罢哀述,怜其忠悃出衷真。

诗词问答

问:安南国王阮光平故诗以赐诔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安南国王阮光平故诗以赐诔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安南国王阮光平故诗以赐诔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八

2. 安南在元明时如陈日烜莫登庸黎维潭等俱以怀疑不敢亲身入觐皆进代身金人盖中朝威信既不能畏服其心徒贻黩货之讥最堪鄙笑若阮光平亲至山庄瞻觐爱戴之情不啻家人父子为史牒所未有朕之礼遇亦不忍不加优异耳

参考注释

外邦

外国

陪臣

(1).古代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又自有家臣。因之大夫对于天子,大夫之家臣对于诸侯,都是隔了一层的臣,即所谓“重臣”,因之都称为“陪臣”。(1)古代诸侯的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过於 周 , 周 西鄙掠之。辞於行人曰:‘天子陪臣 盈 ,得罪於王之守臣,将逃罪。’” 杜预 注:“诸侯之臣称於天子曰陪臣。”《礼记·曲礼下》:“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 郑玄 注:“亦谓诸侯之卿也……陪,重也。” 孔颖达 疏:“其君已为王臣,己今又为己君之臣,故自称对王曰重臣也。”《史记·齐太公世家》:“ 周 欲以上卿礼 管仲 , 管仲 顿首曰:‘臣陪臣,安敢!’三让,乃受下卿礼以见。”《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陪臣 陆机 言,今月九日, 魏郡 太守遣兼丞 张含 ,齎板詔书印綬,假臣为平原内史。” 李善 注:“ 蔡邕 《独断》曰:诸侯境内,自相以下,皆为诸侯称臣,於朝皆称陪臣。”(2)指大夫的家臣。《论语·季氏》:“ 孔子 曰:‘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2).古代外交使臣出使时,对对方国家的君主而言,亦称“ 陪臣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宗道 曰:‘僕与 夏 主比肩从事天子,若 夏 主自来,当相为宾主。尔陪臣也,安得为主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文成相度》:“ 安南国 王 阮光平 至京,遣其臣馈公土仪,公取一二物,使人出曰:‘中朝相公问陪臣好。’”

展觐

敬词。朝见。《北史·冯亮传》:“ 亮 性清静,后隐居 嵩山 ,感 英 之德,以时展覲。”《东周列国志》第四二回:“天子若以巡狩为名,驾临 河阳 ,寡君因率诸侯以展覲。”

无至

无所不至,没有止境。 隋 王通 《中说·天地》:“或问彼之説,子曰:‘彼,道之方也,必也无至乎?’” 阮逸 注:“圣人与神道竝行,无所至,无不至。”

纳款

归顺;降服。《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加以纳款通和,布德脩礼。” 李善 注:“纳其款关之诚,而通其和好之礼。” 唐 张说 《裴公神道碑》:“俄而衔璧辕门,释缚纳款。”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许定国 诱杀 高杰 ,遂与 李际遇 先后纳款。”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纳款、通敌的鬼蜮行为,一到现在,就好像都是‘前进’的光明事业。”

玉阙

(1).传说中天帝、仙人所居的宫阙。《十洲记·昆仑》:“﹝ 钟山 ﹞上有金臺玉闕,亦元气之所含,天帝居治处也。”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径从此路朝玉闕,千里莫遣毫釐差。” 清 黄鷟来 《和杜秋兴韵》之四:“玉闕占星期总渺,金轮浴海望何迟。”

(2).指皇宫、朝廷。 唐太宗 《赋帘》诗:“参差垂玉闕,舒卷映兰宫。” 宋 赵抃 《累乞致政诏答未允述怀》诗:“玉闕累章烦赐詔, 瀫江 两桨蹉归期。” 明 夏完淳 《青楼篇与漱广同赋》诗:“有时玉闕朝诸侯,有时金门徵群流。”

(3).道教语。指肾中白气与肺相连的通道。《黄庭内景经·肺部》:“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闕。” 梁丘子 注:“童子名 皓华 ,肺形如盖故以下言之,玉闕者,肾中白气上与肺连也。”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诗:“丹田了玉闕,白日思云空。”

怀疑

心中存疑

我怀疑这些事实能否给他作证

怀疑推销员的动机

堪笑

可笑。《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劳心思竟何从!”

金人

铜人

铸以为金人十二。——汉· 贾谊《过秦论》

秋中

秋季之中,多指中秋节。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秋中感怀雨冷,冀足下各可耳,脾风遂欲成患,甚忧之。” 唐 姚合 《八月十五夜看月》诗:“亭亭千万里,三五復秋中。”《宋史·方技传下·王老志》:“召至京师,馆于 蔡京 第,尝缄书一封至帝所, 徽宗 启读,乃昔岁秋中与 乔 刘 二妃燕好之语也。”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膝下

(1) 子女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儿

亲生之膝下。——《孝经》

膝下犹虚

(2) 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作敬辞,表示对父母的爱慕

违离膝下,三十五年。——守文护《报父母》

父亲大人膝下

父子

父亲和儿子,古时也指叔侄

七字

指七言诗。 唐 元稹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七字排 居敬 ,千词敌 乐天 。” 唐 陆龟蒙 《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开。”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引 清 许可觐 《叙事解疑》:“ 仇长文 闈战后,忽忆 青青柳 ‘有信欲传’之句,题七字於扇头,以赠 许丹忱 云:‘谁将十万快腰缠,漫道 扬州 好著鞭,不谓秋来多客思,梦魂已到玉臺前。’”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忠悃

忠诚。 明 张居正 《谢银币疏》:“随又节奉圣諭……赐元辅 居正 银五十两,紵丝四表裡,以示朕嘉奬忠悃之意。”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武后》:“其言虽出忠悃,然秽语竟入奏章,可乎?” 郭沫若 《看了<侵略>》:“但在国难期间,敌人有无数可耻可恨的暴行,亲人有无数可歌可泣的忠悃,一一都呈现在眼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